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重难点突破图导 ](一 )运用纲要信号法和示意图分析海陆位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东亚冬季风形成原因亚欧大陆 冷却快 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 冷却慢 形成副极地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 ,形成偏北风夏季风形成原因东亚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 增温快 形成印度低压北太平洋 增温慢 形成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太平洋高压→       印度低压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     东南风南亚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 ,赤道低气…  相似文献   

2.
~~开展电子商务 ,促进经济发展对经济影响[能力型例题图解 ][例题 ]有关影响上海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海港 ,可兼作河港B .三角洲地区坡度平缓 ,导致水流分叉多 ,对港口极为有利C .三角洲地区坡度平缓 ,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城市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D .三角洲地区坡度陡缓 ,与上海港口建设关系不大[解析 ]解答这道题 ,可利用教材《上海港位置示意图》分析解题 ,上海港口区主要沿黄浦江分布 ,一直延伸至吴淞口 ,所以首先它是一个河港 ,其次可兼作海港 ,因此A项是错误的。B项错…  相似文献   

3.
[重难点突破图导 ](一 )设计形象直观的示意图分析城市区位因素。(二 )运用知识网络法归纳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阻塞、影响城市效率住房缺少、质量低劣解决途径1 建立卫星城 ,开发新区2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能力型例题图解 ][例 1 ]读下面“我国A城市示意图” ,回答 :( 1 )图中A城市为    ,其优势区位是                       。( 2 )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相似文献   

4.
8 .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图8.1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1一、相关变式图(见图1、图2 )二、设问与训练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B表示   。( 2 )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     ,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   活动,以    的形式向环境输出     。( 3)图中箭头3表示          ;箭头4表示          。( 4)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      。( 5)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  相似文献   

5.
通过本节的学习 ,一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 ,认识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并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二是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形成科学、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是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明白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 ,需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要求公众的广泛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就教材结构看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理论、实践”三部分内容 ,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教学重点 ;就学生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教材在最后安排这样一个单元,目的是在前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四大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基础上,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作一个总结。本书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各单元均突出了人地关系,最后又归结到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上,可以看出大纲对环境教育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贯穿教材始终。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探讨人地关系,高中地理新大纲和教材在讲授了四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学习,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上述四个问题表现为一系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自然...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谈起 ,分析了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说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第二部分以“中国生态第一村———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典型 ,说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教学思路设计 :了解我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学生讨论 )→分析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学生收集、分析、交流有关信息 )→得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结论 (教师点拨 )→简介留民营村生态农业 (教师指导 ,学生分析、讨论 )→认…  相似文献   

9.
姬惠光 《新高考》2006,(5):96-101
[重点难点解析] 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人与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人类社会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与能量,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将自己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排放于环境之中,环境对其有清除、净化的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或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当前的情况十分明显,一方面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却又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人类同...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1.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贯穿教材的"纲",构建了高中地理教材的框架;可持续发展更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题。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要解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尤为至关重要。因此,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教材重点结合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两类表现;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2.运用人地关系模式图,分析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说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联系实际,了解本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3.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行为;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及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利用相关图表、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要点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要求(描述语句)1.人口增长的时空分布※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2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理解人口是怎样对环境产生压力的3.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理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表现和如何运用它去趋利避害4 .两种经济增长模式※ 比较两种模式的特点5.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理解四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利用图像、图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 德育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4.
徐悠 《新高考》2004,(4):59-63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高中地理(必修)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在前面七个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对人地关系的综合概括,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重点。据统计,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内容,已超过了本单元知识考查内容的70%。者认为,控制人口增  相似文献   

15.
一、环境污染的类型环境污染的类型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等 ;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 ,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课本 1 0 0页“(一 )环境污染”一段谈环境污染时 ,有的按污染产生的来源谈 ,如“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 ,任意排放到……”;有的按环境要素谈 ,如“……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  相似文献   

16.
【知识精讲】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与区别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包括自然环境(即狭义的地位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产、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17.
1.环境与环境问题.2。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地理选修部分 ,以人文地理和国土整治为主要内容 ,拓展了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 ,加深了学生的地理视野 ,体现了地理学实用价值。同时 ,成为高考地理科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本刊从 6期开始将连载选修教材的综合训练题 ,以满足读者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9.
图6 .1 不同聚落的景观一、相关变式图(见图1、图2 )图1二、设问与训练1.读图1,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呈外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社会心态。( 2 )同时这种房屋的形式也与                     自然条件有关。(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   式样;北方地区以   式样为多;北冰洋附近地区的因纽特人,则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建筑了特殊房屋   。【解题思路】建筑,是人类理想的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