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的爱情悲剧《伤逝》、亦舒向鲁迅致敬之作《我的前半生》和秦雯改编版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三部作品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为女主人公的“子君”经历着相似的悲剧命运,但选择了不同的出走之路,相比《伤逝》中子君的无可奈何的时代悲剧,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塑造了20世纪80年代香港女性出走后的多种可能性,剧版《我的前半生》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娜拉”自我意识觉醒的必然性以及自我构建成长之路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文明观和人格论分析了《蝇王》中女性缺席给荒岛上的孩子、荒岛上文明的异变与缺失以及荒岛悲剧的形成和加剧所带来的影响,认为女性的缺席导致了文明赖以建立的根基的塌陷,荒岛上的文明规则成为一纸空文;作为男性荷尔蒙缓和剂的女性的缺席,又直接加剧了男性暴力的疯长。  相似文献   

3.
样板戏是艺术被政治工具化的直接产物,违背了艺术自身的基本规律,样板戏中的英雄形象呈现出鲜明的玩偶特征:样板戏的真正指向在戏外,英雄形象成了野心家们遮蔽政治居心的脂粉,他们借样板戏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实质是让自己成为英雄;揭示样板戏工具的本质和英雄形象塑造方面的失真.旨在说明政治干预艺术的荒诞性;样板戏同时也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缩影;样板戏不全是糟粕.有艺术家们的心血,保留了形式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压迫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这篇小说可教学的东西太多,本文从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等理念出发,认真地探究了新课标在《祝福》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而长期以来的文言文教学更注重字词意义的疏通,一词一句的局限,致使高中文言文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缺乏生机,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课堂效率极低。事实上,教材中优秀的文言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可以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修养,本文就文言文课例对课堂中渗透健康人格做了一些尝试,待同人指正。  相似文献   

6.
沈聪 《阅读》2010,(7):42-43
“咣—咣—”随着一阵锣响,村头传来了吆喝声:“哎,阿婆、阿姨、大叔……晚上小店门口看戏喽!”有戏看?我连忙拉着奶奶来到戏场上。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的制定对高等师范声乐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高师声乐教 学应在内容上"求新",即不但要重视歌唱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包括审美、鉴赏等各种能力的培 养;教学方法上"求变"。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教学经验的积累,加强学生对声乐教学法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文学预言融合了预言的大胆机妙和文学的形象生动,既具有预判未来走向带有幻想色彩的艺术性,更带有基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的所指。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文学预言与现实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现实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又反过来作用于现实。文章结合当下疫情反复的现实,以极具典型性的被誉为新冠疫情“神预言”的两部小说《霍乱之乱》和《花冠病毒》为例,从文学预言与现实的关系及文学预言的现实价值两方面观之。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野草》写作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个中国大地正在发生重大历史变动的时期,既有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又有资产阶级的改良,还有无产阶级的萌动。作品体现了一种悲怆与苍凉,厚实与质朴,超拔与奇崛,反映了作者勇士的心态与斗士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与温柔慈爱、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较,<金锁记>中的曾七巧、<寒夜>中的汪母,均是以自私狭隘、令人憎恶的另类形象出现的.她们那"独特"的爱的方式,既害了自身,又害了子女.从而酿造了家庭悲剧;既令人悲愤,又令人同情.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虽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但其中也有许多描写地比较成功的小人物。如龄官与贾蔷、司棋与潘又安这一系列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有着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内涵,而发生在他们中的爱情悲剧在全书整体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可以从这些奴仆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中以小见大的观照《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主题。分析其悲剧原因,对于人们的为人处事、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作为当今社会热点议题,它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层次。通过探索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创新和创新载体,使中国梦真正内化成青年学子心中的信仰和外在行动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滴血的红玫瑰》是一部以岳飞后代传奇故事为背景,表现爱情主题的长篇历史言情小说。小说通过主要人物生命中的悲剧和爱情喜剧,深情地歌頌了在黑暗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压迫、禁锢下,身处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爱与美,无情地鞭挞了在"存天理,去人欲"虚伪面纱遮盖下的理学的恶与丑。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5.
李萱 《职大学报》2011,(2):1-3,52
在当代女性小说文本中,有一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较为常见却又特殊,她不是对人物的简单描写刻画,而是通过女性人物与其"梦幻"镜像之间的对比、映照来凸显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内在矛盾和精神成长。在这类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梦幻"镜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学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红楼梦》中的道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寻求解脱的道教思想和清虚自守、心斋坐忘、齐物逍遥的道家思想。它以道佛为其思想归宿,在世俗的重压之下以老庄的与物同化、逍遥自由寻求慰藉,因而宝玉和甄士隐最终以出世而求得解脱。透过道教的独特视角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7.
艺术大师林风眠,毕生以“调和中西”为艺术导向,在绘画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不懈探索。从前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因素特别是“立体派”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通过结合民间美术得到的绘画形式的创新实践,而在后期的戏曲题材的作品中,他的绘画语言中对东方符号的尝试有了新的突破,他将自己具有鲜明中国人特质的东方情愫注入其中,东方符号生动了,而画家的绘画语言也在延续之中产生了流变。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背景环境。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中英文中关于爱情的隐喻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报告阐述了“‘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的理论作用和现实意义,介绍了项目研究的方法、过程和主要成果,厘清和概括了“中国梦”及“中国梦”教育的内涵关系,从类型学角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区分,归纳了三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形式,用党建理论的教育融入和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对实践中的“中国梦”教育成效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对本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先生的情诗完成于他自身的生命体验中,经历对爱情萌动的膜拜和恐惧,对婚姻生活的忠诚和诅咒,到对情感越轨的冲突和悲凉3个阶段,其情感始终处在想象和真实,现实和理想的裂缝之中,形成了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