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注重抓好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培养、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要切实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作用,此外,教师自身情感因素的发挥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过程而产生,情感对于认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我想根据情感的效应性、感染性、激励性、情境性等特征以及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涛 《考试周刊》2013,(25):36-37
情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情感,对学习话题具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高效率地学习,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增强学习实际效果,在情意浓浓中学会学习方法,改变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5.
现代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温日芳 《广西教育》2007,(9B):37-37,43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以积极的思维活动为核心的行为取向,从而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研究和实践也表明,思维活动所形成的动力机制是较长效的、较稳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58):40-41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极其重要,在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让学生真心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情感,真正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意境美,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和再造学生的现实美四个角度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它是一种非智力性因素。有了良好的情感,不仅能促使人们健康地生活,调适好心情,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情感共鸣,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最佳境界,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实现情感共鸣呢?  相似文献   

12.
王少华 《教书育人》2000,(11):33-34
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各种活动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把情感归纳为最基本的好与恶两种。他们认为:“喜生与好,怒生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些说明了情感在推动人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情感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情感的品质是情感产生发展的灵魂和内在动力,是情感的核心问题,在非…  相似文献   

13.
高萍 《陕西教育》2006,(9):44-44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索引导学生.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渡澜,引发学生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将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崇高的人格。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4.
王平香 《教师》2010,(30):48-48
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认识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闲素(兴趣、意志、性格),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性格等心理成份.一个人的成长只靠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成就一个人的不仅仅是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因此,要真正培养一个成才的孩子,应该对学生的意志、情绪、性格、兴趣等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6.
17.
一、加强课文诵读 ,想象鲜活形象  读是我国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法和学法。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现代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因此 ,朗读特别重要。这不仅因为“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 ,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 ) ,而且因为“讲解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 )。课堂上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读” ,就会得其语意 ,加深感受。可按照读———想———读的程序循环往复 ,边读边想 ,边想边读 ,促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结合学生情感特征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般来说,中学生情感丰富、强烈,但其情感又具有不稳定性和矛盾性。针对这些特征,教师应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借助多媒体技术等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指出 :“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教师为创造而教 ,学生为创造而学。说到底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并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的语文 ,因其综合了科学性和人文性而成为最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学科。本文试从学生的创造个性、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的培养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造个性的培养所谓创造个性品质是指创造者在进行创造活动时 ,在精神、智力、意志、人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 ,如挑战性、开放…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统一的过程。当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处于积极状态时,各种学习细胞会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对各种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不一,学习中就会显现不同的情感。就语文教学来说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以文表情”的特点,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某种生活相似或相通时,教师恰当的点拨,就会使学生产生情感对流,撞击出情感的火花。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