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道是哪儿的一座大山,山崖下边还有一所房子"酸备说。"大概是樵夫住的吧?"曹湾问。"不,不是的。"司马老大说。"那么一定是狗熊住在里面了。"电权说。"不,也不是的。"司马老大又说。"那儿只住着一个小红鬼。那个鬼的外形、相貌都和小人书上画的那种鬼截然不同。但是,他同样瞪着两只大眼睛,头上长着仿佛犄角一样尖尖的东西。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怪物,他倒是一个既善良又天真的小红鬼。"小编们没有对这个小红鬼不感兴趣的,大家一致决定去会会他。不知道后来小编们会和小红鬼之间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话梅们赶紧动手写写看哦!来信来稿请寄:哈尔滨市道外区开原街18号学生之友杂志社开胃跳豆电权收邮编:150020 E-mail:xszyzz@163.com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世界上有鬼吗?我的答案是:"有!"你们可别不相信,我家就有三个"鬼"!哎——别跑呀!我们家的三个"鬼",只在自家闹闹而已,绝不会出来追吃你哦!因为这三个"鬼"分别是:唠叨鬼妈妈,烟鬼爸爸,还有调皮鬼我——绍芳。现在,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这三个"鬼"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呈现着"人与鬼的纠葛和交融",基于败落家族后系子孙承受的"鬼"的梦魇的切身体验,鲁迅对"人鬼纠葛"的社会中人生悲剧的展示极其深入,显示出《新青年》同仁倡导思想启蒙之不足;鲁迅作品同时又存在着一个"人鬼交融"的世界,这与他对"道教"与"道士思想"的区分相一致,根源于他早期思想中对民间宗教的肯定和追寻,是他审视和批判人鬼纠葛的社会根基之一,同时,又是在补救"五四"新文化倡导之局限。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地区的超自然生物中,依然能找到一个有趣的精灵世界。三峡人从一般意义上认为,人、神、鬼、灵是四个木同范畴的概念,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截然独立。神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人们对神充满敬畏、充满向往;礼祭殷勤。鬼源于人类,没有资格进入神界的人死后全变成鬼,这是因为它们生前劣迹昭彰或者德行不够,鬼多半与人为敌,这就令人恐惧。没有任何一个三峡人向往鬼。虽然,神与鬼都同样会给三峡人带来灾祸与痛苦,但神带来的灾祸似乎是人的命中应有之物,人们接受它时显得心安理得,而鬼带来的却显得何大冤枉。精灵是源于非人类…  相似文献   

5.
片断1:师:(板书:鬼。)问学生"鬼"字一共有几笔?按部首查字法查什么部首?见过鬼吗?什么是鬼?生:(回答得完整而多样)师:原来,在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误以为是神在主宰着世界的一切,人生在世,凡积德行善者,死后就上天堂成仙;凡恶贯满盈者,死了就下地狱成鬼。据说鬼的形象丑陋恐怖、变化无常,所以人们都怕鬼。(在"鬼"字前板书"怕"字。)  相似文献   

6.
鬼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迷信指人死后能离开躯体而存在的灵魂。"尽管鬼是一种迷信的东西,却被许多人认为是非常神秘、可怕的。与鬼有关的故事往往被人津津乐道,流传甚广。有不少人甚至声称自己曾见到过鬼,而无神论者则认为鬼不过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亲爱的朋友,你相信有鬼吗?鬼又在何方呢?本期的文章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有人来玩吗     
13.鬼鸡偷吃鬼东西一只鸡蹦蹦跳跳,还拍着翅膀:"我是鬼鸡,我是鬼鸡。"这只鬼鸡好像喝了酒。"你是不是喝酒了?""哈,哈,哈。"鬼鸡张大嘴巴,哈着气,"是酒味吗?不对,是鬼味。我是鬼鸡。""我在问你呢,你  相似文献   

8.
鬼谷之谜     
世界上的鬼谷不少,但"鬼"的内容不同,有的是这种"鬼",有的是那种"鬼"。在北美洲有一个神秘的谷地,那里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面积宽广,可就是荒无人烟,鸟兽无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里有"鬼"。原来,在很久以前,印第安人的祖先最先来到那里创建家园。他们在那里开垦荒地、辛勤耕耘、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到了秋天,他们喜获丰收。当他们吃着自己辛勤劳动获得的果实,庆幸自己找到了沃土时,不  相似文献   

9.
非洲鬼湖     
一个湖泊,当人们来到湖畔,只见碧波荡漾,可是不大一会儿工夫,辽阔的湖面消失得无影无踪,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茫茫的沙漠.这种时隐时现的湖泊,被人们称之为"鬼湖".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鬼专指死人,在灵魂不灭观念支配下,先民认为死者的灵魂就是鬼.灵魂的聚居处,就是鬼的生活场所.部落不同,人们幻想中的鬼的所在地也不同.东夷族认为人死后鬼魂归山,变成山鬼,山是鬼的聚居地.这是楚文化中的东夷文化基因.本文以人死为鬼这一观念作为研究山鬼形象的出发点,认为山鬼是人死之后所变的鬼.<山鬼>表现的是鬼魂归山观念,描述的是女鬼在深山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鬼存在于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充满童趣色彩"鬼取瘤"的鬼故事,又有"鬼一口"这样的词汇,还有人们边撒豆边说"福进来,鬼出去"这样的习俗等,这些无不与日本的鬼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对日本鬼文化的解析意义重大。本文从日本鬼的概念、特征、对日本国民社会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日本的鬼文化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2.
肖湘 《辽宁教育》2002,(5):38-38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品读课文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群人中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中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张开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  相似文献   

13.
宋秀文 《海外英语》2015,(9):182-183
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汤亭亭的处女作《女勇士》,被盛赞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并成为国内外文学界的讨论热点。其中,它的副标题为"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由此引出对"鬼"的诸多意象解读。鉴于作者所生活的特殊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得文中对"鬼"的形象描写既不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鬼",也并非是纯粹的美国文化意义上的"鬼",而是赋予了其新的涵义。该文试图重新解读"鬼"的意象,说明"鬼"具有替罪羊的形象,"鬼"言说了女性对性别歧视的反抗,以及"鬼"展现了华人处在两种文化背景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不怕鬼"思想的系统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其主要内容包括不要怕鬼、鬼不可怕、在战术上重视鬼、打鬼、改造"半人半鬼"等。帝国主义的反华浪潮、对国内外修正主义的估计、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国"鬼文化"的传统是毛泽东提出"不怕鬼"思想的原因。"不怕鬼"思想既有重要积极意义,也存在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如鬼饮食     
正中国人讲吃,但对于在饮食方面过度的贪馋沉溺,却是不提倡,甚至是有些鄙弃的。所以,我们才有"贪吃鬼"、"馋鬼"、"酒鬼"、"醉鬼"之类的称谓。以"鬼"来指称这些好饮贪食之人,大概是说他们对于吃喝的态度过于"热情",人间少有,那就只有归入"鬼"类了。而事实上,民以食为天,说的是活人,做了鬼,对于饮食是怎样的态度,却是需要发挥想象力的。鬼需要饮食么?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人们要定期祭供食品酒水,以供鬼享用。《左传》记载,卫国的宁惠子病得快要死了,很后悔自己弑君劣迹被史官如实记录在策,遂嘱咐儿子一定要想法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抹  相似文献   

16.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疏通文意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以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动。尽管宋…  相似文献   

17.
<正>你也许不知道,全世界有数十万人正在积极寻找鬼魂,美国目前大约有2000个活跃的业余搜寻鬼魂组织。英国甚至制作了与鬼有关的电视节目《鬼缠身》,专门搜集英国各地的"鬼"传说,并组团去"抓鬼"。尖叫声、黑影、白衣女孩、飘荡的幽灵,人们总是能那么绘声绘色地描述见到的"鬼影"。俗话说"眼见为实",对于亲眼所见的事物,人们总会深信不疑,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能相信自己听到的或见到的超自然现象吗?从声音里捕捉鬼魂  相似文献   

18.
人们把生活中种种不可思议的灵异之事,统统归之于鬼。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鬼们依然可以登堂入室。人们似乎乐于编出鬼事、鬼影来吓唬自己,于是鬼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心理。为此,心理学专家对有关的五个"鬼问题"进行解析,为大家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9.
“存想则目虚见”是高中语文《订鬼》这篇课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意思是过于思念冥想,就会使眼睛发生错觉,虚幻地看见(鬼)。它在课文中朴素地阐明了天地之间本没有鬼而为什么人们却总以为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的鬼故事中,我们发现,本民族传统的鬼的形象存在着魂鬼与魄鬼的分野。这一分野,表现了古代人们对自身灵与肉的认识与思考,特别是对自我精神个体的眷恋。从这个角度来看,鬼文化事实上正是人类自身文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