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征 《家教指南》2007,(2):27-33
本文在对龟兹石窟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塑像遗迹调查统计基础上,划分出龟兹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塑像布局形式,并将塑像布局类型与壁画风格类型进行对应比较.  相似文献   

2.
对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4窟主室正壁壁画内容进行了图像志层面上的研究。通过壁画的识读可知,安西都护府设立于龟兹时期,弥勒信仰曾是流行于龟兹地区唐风洞窟的主要信仰之一;弥勒佛交脚坐姿形象应受到龟兹本地或西来影响,弥勒经变壁画的图本来源在汉地东来基础上加入了胡化风尚。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96窟(北大像)前第2层遗址非西夏遗址,为公元966年曹元忠夫妇主持重修北大像前殿堂楼阁的"二期工程"所留,唐、宋时代的的殿堂内西壁窟门两边原有与大像同时建造的四大天王塑像.  相似文献   

4.
文章描述了克孜尔114窟的洞窟形制和壁画布局,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洞窟的壁画内容,认为其表现的佛教思想是宣扬大乘六度、般若思想,因而是一座大乘佛教窟,是弥勒信仰在龟兹流传的表现。而根据壁画供养人像的穿着,可以判定这是一座比丘尼寺。很可能是公元4世纪后半叶、鸩摩罗什在龟兹推行大乘佛教时的遗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7窟、123窟立佛背光中绘满许多小化佛的现象,以及对龟兹地区发现的两处卢舍那图像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前者是小乘佛教法身思想在石窟内的表现,后者是公元8世纪后受到中原大乘佛教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心柱窟源于印度支提窟和西域龟兹窟形。须弥山中心柱窟众多,在全国各地是不多见的,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每一个时代洞窟的开凿都始于中心柱窟,它集中体现了须弥山石窟雕刻与建筑艺术的成就;不仅受到印度、西域龟兹支提窟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当时政治、文化中心所盛行内容的影响,它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当地民族和自然特点的中心柱式洞窟,同样具有我国民族的鲜明风格。须弥山中心柱窟的形成和发展演变,对研究佛教的传布初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须弥山中心柱形、双层礼拜道洞窟是本地形制独特的支提窟,在内地各石窟中仅为孤例,其渊源是由印度支提窟演化而来的,其窟制也最接近于印度支提窟的原型,同时也受到龟兹及河西诸地中心柱窟的影响。这种窟制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中心塔柱窟。这类支提窟的发展演变,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对研究佛教及佛教文化艺术的传布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第194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像是研究安史之乱前夕中原帝王舆服制度的形象史料,通过对这一帝王像及其服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肃、代、德宗三朝面对政局混乱的局面,试图通过“宗周”“追行古制”以及对《周礼》服制的复古,消除政权更迭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固政权的相关历史。同时这一图像所显示出来的服制方面的深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在吐蕃包围广大河西地区的同时,作为唐“飞地”的敦煌依然与长安保持紧密关系的史实。  相似文献   

9.
炳灵寺石窟第3窟藏传佛教壁画内容和年代,在学术上争议比较多,一个时期以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窟壁画的绘制年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课题组通过对壁画中藏传佛教祖师像的研究,探讨了第3号窟壁画的绘制年代,提出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赴龟兹石窟现场调查,并结合所收集到的藏于国外博物馆的壁画材料,对龟兹,主要是克孜尔和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像的类型、构成、特征、身份以及年代分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落笔洞文化作为古人类遗址列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文学、旅游、民俗等方面有着可以发掘、研究的余地。洞壁古诗文研究,探讨落笔洞洞名由来,发掘其在当地民俗文化中的地位,这些都是落笔洞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白鹿洞书院在我国书院史上所占的地位非常突出。与此相联系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虽然仅有432个字,但其中的"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内容却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德育思想和修身理念,它是此前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仍然不失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出土的普定穿洞文化、普定白岩脚洞文化、平坝飞虎山洞文化,使古老而神奇的黔中大地更加耀人眼目。在原始社会阶段,居住在这片热土的黔中古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这时的文化现象,虽然还比较朴拙原始,但它昭示人们安顺地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不是毫无人迹的蛮荒之地。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白鹿洞书院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具有如下特点:升堂讲学的教学方法,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精研细读、切己体察)。这些经验对于改进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敦煌藏经洞的藏品类别与中原佛寺的“三宝藏”基本一致可推断:藏经与佛教的“三宝崇拜”思想密切相关,藏经洞是供奉佛教“内藏”和“外藏”之处所,藏经的主体是供养经。藏经亦与敦煌、高昌等地自古以来敬惜字纸、收藏字纸的习俗有一定渊源。土地庙等后出敦煌遗书是上述观点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蔡锷出生地的两种主要说法 ,进而通过比较分析 ,认为“蔡锷出生邵阳说”较牵强附会 ,而“出生洞口说”则证据较充分。笔者认为 ,蔡锷出生地应在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 ,而不是在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In the seventh book of "The Republic",Plato puts forward a famous image and metaphor of the Cave.This is a philosophical story about people’s ascendance from the darkness to light,from blindness to wisdom,from the world of ontos on to the world of pos on.The direct significance the Cave allegory lies in its emphasi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ducated men and the uneducated ones.In this allegory,some metaphorical objects are involved,including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ave,the Sun and the fire,the ascend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freed prisoner and his descendance to the Cave.It reveals to human beings a world of reasons,reality,and the Good.  相似文献   

19.
莫高窟第85窟是归义军第二任都僧统翟法荣的功德窟,开凿于咸通三年(862)至咸通八年(867)。第85窟营建的9世纪中叶正是禅宗在敦煌僧俗中广泛流行的时期,而翟法荣即是一位兼信南北二宗的禅师,由此,第85窟的绘塑内容打上了翟法荣个人信仰的思想烙印。本文重点讨论了第85窟突出禅学思想、禅净融合和化迹多门的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20.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11,(5):14-17,130,131
本文通过分析台北故宫所藏两幅传为"隋代"的绢画,并与敦煌莫高窟壁画比较,认为台北故宫所藏两幅绢画分别是临摹莫高窟第301窟南壁佛像和第244窟北壁菩萨像,而临摹者就是张大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