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远红 《贵州教育》2011,(12):18-19
一、时下的一些教育教学现象 八年级某班一些学生说:只有某两位老师上课,我们班的学生才买账,其他老师来上课,我们是不理睬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到一所学校调研时听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让学生交流在家读课外书的情况。其中一位学生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他很流利地为大家介绍一些情节,甚至还背诵出一些句子。另一位学生说自己看了一本漫画——《糖醋西游》,说的是唐僧师徒来到女儿国,都不愿意去西天取经了,纷纷留在女儿国里做了女婿。说到这里,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3.
尤梅 《教书育人》2007,(3):33-33
两种场景:场景一:学生不时地记着笔记,老师在板书一些要点。师生讨论交流在进行中,一位学生所答非所问,受到老师严肃批评。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时读错了几个词语,大家分别予以纠正,老师及时板书强化正确读音。临近下课还有几分钟,学生打开作业本做课堂作业。场景二:学生在一遍遍地诵读关键词句,教师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读得有情有昧,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形式多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错了,老师微笑地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适时地将正确答案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如果教着一些不爱学生物的学生,只是靠上课灌、考试压来使他们被动地学,考试成绩固然是不理想的。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就在生物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阐述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陈昕  卢建军 《教育文汇》2005,(10):34-35
从教20余年,屡见一些教师随手撕掉学生的潦草作业,以示惩戒。这种做法究竟好不好,能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呢?这值得每一位随手撕掉学生作业的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是这一学期的第十八周,也是功课即将结柬前的一节科学课,是学生栽培植物的第12周,是学生栽培的植物的第三次展示、评比、交流会。可是全班56位同学中,只有12位同学带来了栽培的植物。其中两位同学的花盆里长着3棵黄豆苗,约40厘米高,每棵都长着一些饱满豆荚,一位同学的花盆里长着1棵高约1米的玉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当出现课堂上,学生在睡觉;有学生不交作业或抄作业;有学生公然和老师顶撞等一些现象时,通过分析学生原因,教师采取的措施,进行反思。从而点明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学生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到位的时候。进而对于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进行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张蕾 《河北教育》2007,(5):39-39
县教研室组织作文教学现场观摩课,有位教师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进行了一节命题作文课。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这位教师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提示、启发、引导,一切挥洒自如;学生们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讨论热烈,一些听课老师露出了钦佩的微笑。还剩三分之一的时间,到了为体现学生主体精神而设计的让学生练笔的环节,这是演好“压轴戏”的绝好时机,就在这时,猛然问,一位学生起身报告:  相似文献   

11.
本两位作于2000年分别在新加坡工作,一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作访问教授,另一位任职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下面就作在新加坡工作期间所了解到的一些资料,通过对新加坡国立大学有所情况的介绍,浅谈对现代化高等教育的一些体会。希望掘所述能够对国内的高教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能够对希望了解国外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和有关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组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类型,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但在教学实际中这一教学形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讨论不主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及教师对小组课堂讨论评价不全面等。本文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使小组课堂讨论能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求,如何正确地评价和引导学生,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近日,翻阅了一位教师的《观潮》教学随笔,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老师,您的眼里是否真的有学生?请看下面的一些实例———例1:一位教师在上《五彩池》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一位学生读完“明明是清水……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成簇的珊瑚”之后,教师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有位学生评价说:“他读的声音响亮,但是把‘丘陵’读成了‘丘岭’。”这时教师赞扬道:“你听得真仔细!”接着教师又让其他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很注重学生,其间不仅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还有“让其他学生评价”。但是…  相似文献   

15.
一、避免“第一印象效应”,保持客观公正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刘东 《教育文汇》2014,(2):26-26
“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反反复复讲了四五遍,这几个学生还不懂,真没辙了!”“这个学生没救了,上课是虫,下课是龙,作业一塌糊涂。一个班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老师就遭罪了。”在办公室里常常听到一些同事这样抱怨。多年来,我也这样抱怨过。不久前听了一位校长关于“鱼牛”的寓言,想到自己对一些学生的抱怨,觉得有些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17.
有位学生几乎天天“闹事”,一位新教师对他所犯错误严加指责,并用一些词语来“激”他,但是,这位学生并没有被老师的“威力”所折服,对教师的话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而另一位教师则经常把那位学生拉到身旁,心平气和的跟他拉家常,再与他讲道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位教师表现出言听计从的态度。久而久之,他们之间还建立了很深的信赖感……可见,指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该十分谨慎地考虑方式、方法和措辞。 一、指明学生缺点的原则 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或批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交流之前,要尽可能充分分析学生缺点的产…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我在书堆中寻寻觅觅,好多位名师教学经典一次次吸引了我。如同一个习武者获得了武功秘籍,我边读边操练,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于是学生们发现:先前一本正经、板着面孔的我有了诚挚的微笑、宽容的目光、协调的动态语言,课堂多了一些轻松,多了一些真实,多了一些笑声,多了一些灵动。学生感激我。  相似文献   

19.
马际蛾 《江西教育》2005,(12):31-31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无论在其他班级听课观摩,还是在自己班里或借班上课,我都比较注意观察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结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的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减,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随之减弱,教师提问后,只有“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做听众”。而当一位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问题后,几乎没有其他学生主动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几经启发引导,也只有一些胆大的学生偶尔发表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