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武雪荣 《考试周刊》2012,(76):106-107
本文针对当前装备教学训练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研究了基于NGRAIN开发的装备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分析了系统的三维交互式学习和虚拟训练的特点.介绍了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在装备教学中的应用.说明了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装备教学效果和训练的费效比。  相似文献   

2.
现代武器装备结构复杂、操作烦琐,教学训练难度大。采用虚实结合多维训练方法,构建了多维装备实践教学训练体系。该体系从虚拟面板式训练、沉浸式虚拟训练、实物(半实物)仿真式训练、实装训练装备施训和实装演练等维度组织装备教学,能够较好兼顾理论原理与装备实操,可为院校新装备任职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模拟训练日益得到重视,该文根据海警舰艇仿真系统的装备情况,主要分析仿真系统在舰艇指挥专业实验教学、海警部队训练中的应用,以及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领域,讨论在模拟训练中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综采支运装备浮动连接机构是煤矿综采装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虚拟教学模型是完成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机构运动分析,建立了综采支运装备浮动连接机构简化模型;通过建立虚拟装备模型和虚拟煤层底板模型,并基于虚拟接触关系与虚拟控制模型,实现了综采支运装备虚拟浮动连接和虚拟协同推进;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综采支运装备虚拟调直教学实验系统,描述了实验过程。虚拟教学模型可以有效支持教师对专业实验的设计,加强学生对专业实验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5.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石油化工与装备相关专业传统实验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学功能。石油化工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着"实践教学为主体、以科研开发为依托,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方针,依托虚拟现实、仿真装备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多种互动硬件与数据库,对石油化工工艺流程及装备的各个真实环节进行模拟仿真,构建了中心独具特色的"三模式、四梯度、五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能够虚实结合,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并实现广泛资源共享,扩大辐射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现代信息系统装备结构复杂、训练场地受限和价格昂贵等教学问题,提出了运用"三实两结合"的装备教学模式进行运用,从而改善各种条件的限制,实现对学员的培训和训练,其中主要的实质内容是运用实岗、实装和实案的教学方式,并且与实装训练和虚拟维修仿真训练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有效地完成训练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合军队院校武器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需求,介绍了一种综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并探讨了建设武器系统专业教室的必要性和建设方案。针对部队武器系统特点,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了武器系统专业教室的建设实践,建成了一个集理论教学、专业自学、虚拟训练、模拟训练、合成训练与考核评估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攻击不同目标的训练,传统的方法是靠实装进行,不仅技术含量低,同时也给院校军事职业教育的新装备的实践教学带来困难。为实现院校教育与部队装备的同步训练、提高部队的作战效能,采用基于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的模拟训练系统进行实践教学,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虚拟仿真实验课是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类型。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课的学习,不仅能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维修性设计与分析"是航空航天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在实验教学上存在着难以接近现场、缺乏有效教学手段等问题。该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维修性虚拟仿真与评价"实验课程为例,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课在航空航天类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开展方式、教学效果以及建设思考,为其他虚拟仿真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仿真教学已进入2.0阶段,从重点关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向加强平台建设、促进共享应用、支持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转变。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由教学资源、教学装备、教学环境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虚拟仿真教学环境构建是对各组成部分协同设计的过程,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导向,建设中应明确资源类型和具体内容、匹配合适教学装备、完善基础条件、搭建统一管理平台,确保各部分协调匹配,有效支持虚拟仿真教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火箭炮兵器结构与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VB和多种类型的仿真类资源,构建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教学体系。综合运用三维仿真、二维动画、数值仿真等技术,开发了涵盖用途功能、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过程、装备操作和技术勤务等内容的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该平台应用于火箭炮指挥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立了模具虚拟装配和模具虚拟制造两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学生能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完成实验预习、实验学习、实验练习、实验考核、实验报告等教学内容,教师能够进行实验教务管理。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有更多有效时间参与实验过程。实行"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克服真实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局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虚拟操作训练是以培训新职手掌握装备操作过程为目的的虚拟仿真训练,能有效避免实装训练中的场地规模限制和装备异常损耗等问题,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机电工程领域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以ZYRO-1.5型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为研究对象,在三维建模和视频剪辑的基础上,基于Unity引擎开发了虚拟操作训练仿真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和更加真实的水流动态效果,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理性理解、提升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车床减速箱的减速原理以及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构建了一个能够显示减速箱结构、演示减速工作原理和提供交互式虚拟装配训练的仿真系统.为各种复杂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展示、虚拟装配操作训练提供了更为简便、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坚 《广西教育》2024,(5):140-144
中职数控专业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训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知识,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梧州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存在资源不足、方法单一等问题,为此该校构建“双环四步、虚实交融”虚拟仿真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科学施教等对策,提高数控专业虚拟仿真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能)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整体建设思路。依托真实的多功能制冷空调性能综合实验系统,设计并开发了同时具备线上及线下两种运行模式的制冷空调设备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全面论述了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作用与运行机制,实现了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经实践验证,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生数量众多与实验系统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还可将环能专业的多门课程进行融合,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学的效果及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广东工业大学现代制造与智能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于2016年获批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立项建设。中心依托工程训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实验教学部、机电工程学院和材料与能源学院共建、共享,重点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5个专业对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所开设的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等校级公共基础课虚拟实验覆盖了本校工科学院的46个专业,起到了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轮机工程专业船员实操训练和评估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及船舶日益朝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航海人才提出新要求,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领域内的创新应用不可或缺。基于已成功开发的符合船员主管机关要求的轮机虚拟操作及拆装仿真训练与评估系统,综合实物设备和虚拟训练与评估各自优点,设计"虚实结合"轮机工程专业船员实操教学模式并投入实践培训教学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实验室的实体实验教学、实训基地现场操作教学、现场观摩和视频演示教学、理论教学代替实训教学等中职水产养殖专业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内容及存在问题,以具体课例分析虚拟水产动物标本、鱼类解剖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陆基养殖技术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牡蛎育苗实训虚拟仿真实训资源、饲料加工虚拟仿真资源等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航空发动机结构”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针对教学过程中对于发动机各个结构件的装配和结构设计分析缺少直观认识的问题,总结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先进的虚拟仿真涡扇发动机装配系统,虚拟仿真装配系统包括结构件的三维建模、发动机虚拟静态环境建立和人机交互式设计与开发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虚拟仿真发动机装配系统,能够实现发动机装配结构教学内容的混合式教学,扩展创新式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沉浸式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