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2,(2):127-132
在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和世界一流本科建设的背景下,做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表现性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的新趋势,基于目标、任务和评分规则3个基本要素,按照明确表现性目标、构建表现性任务、设置评分规则、实施与反馈这4个重要环节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到“物理学”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中。在“物理学”教学设计环节,利用雨课堂的智慧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翻转课堂、同伴教学法等方法组织实施。在考核环节,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教学设计,针对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设置合理的权重,从而科学评价“物理学”教学,这样可以解决“物理学”课程教学评价脱离实际课堂和教学过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的答案和作品,判断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将表现性评价用于CO2实验设计复习课,明确可持久理解的评价目标、设置真实性表现任务和制定具体清晰层次分明的评分规则是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规则导向与评价驱动"的教学方式是高效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实证表明,把表现性评价嵌入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现状、寻找复习方向及达成高阶学习目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利于教师实现课程、教学、评价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高阶思维、复杂认知能力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纸笔测试无法准确检测学生思维、能力等的养成情况。表现性评价可以弥补传统纸笔测试的弊端,适合于评价与核心素养有关的表现性技能及任务。但如何设计与实施表现性评价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从目标、任务、评分规则三大核心要素入手,总结了表现性评价设计的具体流程,即确定表现性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开发评分规则。以期对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更好地落实表现性评价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依托表现性评价,通过制定表现性评价目标、评分规则,设计表现性任务情境的流程,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思维的"可视化",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指引,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场,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5.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领域,如何开展“综合与实践”学习评价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表现性评价对“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具有适切性,“综合与实践”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整合运用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综合问题或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以应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过程表现与学习结果做出判断.在构建起“综合与实践”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为例,针对表现性评价设计阶段,阐释了“目标—任务—规则”3要素的设计过程与方法.以期表现性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教学决策链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外化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效果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需要这种聚焦高阶思维和真实能力的表现性评价。本文在剖析深度学习和表现性评价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深度学习的“三领域七能力”内涵,并以“构造地貌的形成”为例,从明确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目标、创设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以及制定层次分明的表现性评分规则三个方面探究促进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方式,旨在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常规的纸笔测试很难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情况,表现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也是一种基于观察和主观判断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流程包括明确评价目标、设置表现性任务、制定评分规则等过程。  相似文献   

8.
表现性评价嵌入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在教学中基于学习目标确立表现性评价目标,创设任务情境展示表现性评价任务,围绕表现性评价任务开展探究活动并发放表现性评分规则,根据学生表现及时收集评价信息来诊断和调整教学,可以不断指引着教与学向预定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
管起燕 《教学与管理》2022,(24):105-108
为满足深入推动数学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的教育诉求,可从技术赋能的视角探寻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发现,表现性评价借助技术手段创新任务设计、优化实施过程、提升评分优势并拓展结果应用范围,可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共性与个性的多维关注。为构建新时代技术赋能背景下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合理应用体系,需要基于数学大观念明确表现目标、基于真实情境设定表现任务、基于表现水平制定评分规则并基于表现目标实施表现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表现性评价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学习目标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它与传统评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任务的真实性、复杂性以及所需时间和评分主观性等方面.化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确定操作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和等级.通过两则具体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表现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表现性评价理念命制的试题能够更好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及整合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成就表现等,让核心素养在纸笔测试中可评、可测。本研究基于表现性试题的价值取向,结合2023年浙江省湖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法治试题卷第24题,探讨表现性试题的命制思路:确定具体化的评价目标,设计情境化的表现性任务,制定层级化的评分规则。其对教学的启示是:强化学科实践,促进整体建构,改进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基于表现性评价相关理论,从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制定表现性评分规则出发,设计一年级语文学期末无纸笔化测评活动——“萌兔探案”,以期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状况和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一、确定表现性评价指标1.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提炼表现特征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能为评价指标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笔者参照一年级语文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仰 《中学物理》2024,(2):33-37
在新课标导向下,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表现性评价,分析、确立评价目标,细化学习目标,将表现性评价嵌入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物理实验真实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以思维进阶的问题链驱动学生学习任务的开展,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能力的发展,构建“问题—任务—评价”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评”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为目的,将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是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应用。通过明晰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表现任务的基本特征,设计包含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价的"教案"。在"教案"课堂运作过程中,学生完成基于目标或标准的表现任务,持续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给予多样化的教学支持,师生共同使用评分规则来评估学习表现,在互动反馈中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以“叶雕的制作”活动为例,探讨在生物学兴趣活动中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评价目标的确定、表现性任务的设置以及评分规则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提倡从大概念视角分析教学内容,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化。大概念教学以单元教学为基点,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育评价亟待转变传统纸笔测验的评价,转而推行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大单元视域下的表现性评价符合素养导向逻辑、知识整合逻辑、评价反馈逻辑;体现以素养本位提升教学整体站位、以评促教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由虚到实指向真实情境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开展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表现性评价需要从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评分规则三个方面入手,将表现性评价嵌入课程与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素养表现信息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而且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能有效弥补传统书面评价的不足。通过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三个核心要素,有效开发和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用表现性评价来评估学生理解单元核心知识的水平层次,以弥补传统纸笔测验的不足。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评价为例,教师通过“确定单元评价的目标、构建单元评价的表现性任务、研制单元评价的评分规则”三个步骤,解读如何在单元层面设计指向大概念的表现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传统评价存在“三个单一”现象的弊端,课程方案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不仅符合课程方案的评价理念,而且能有效弥补传统评价的弊端,是与核心素养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在阐释表现性评价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以“折线统计图”为例,从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制定、任务设计和评分规则开发三个方面说明了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以期丰富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20.
表现性评价是跨学科实践评价方式的应然选择。评价目标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跨学科实践活动学习目标相匹配,包含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评价任务包括情境、挑战、角色、作品(或表现)、受众五大要素,任务要与目标具有一致性,情境要有真实性,设置要具有适宜性,表述要具有准确性。评分规则制订的程序为:确定评价任务;明确任务中的要素;确定各要素的特征;划分各要素的不同表现水平;制订评分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