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艳 《当代教育科学》2013,(14):38-40,45
基于对一堂初中语文课的思考,本文提出教师应以研究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即"研究性教学"。并借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把握研究性教学:什么是"研究性教学";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是研究性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对教学内容、教学反思、教学行为的研究。以期通过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研究性设计。教学本身属性就有科学性。教师应将教学过程视为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从各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全新设计。本文主要从理论建构的层面探讨了基于“有效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性设计问题,目的在于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研究性教学理念和探讨性学习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堂发挥价值,使课堂教学发挥“有效”辐射力。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不断反思,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并将反思的新认知和经验作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合作模式”的产生 一些学校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牵牛式”,表现为教师做,学生看,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一种是“放羊式”,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严重影响研究的进程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两种方式都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活动效益低。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今天来的茶客打算对研究性学习“龙门阵”一番,这可是个佐茶的好话题。在他们发表高见之前我先发表一点“低见”。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无疑是创新。因此,它带给我们的观念可能比研究过程更有价值:它真正把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包括怀疑、批判、求真、宽容等因素,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开放、自主和平等的环境,显然有助于形成这种精神。同时,研究性学习没有追求“成果”那样的功利性目的,研究本身就是目的,它追求的是研究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燃烧、精神的拓展和心灵的飞翔,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人文精神。我同意这种观点:研究性学习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启发式教学”或“发现式学习”。它不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不是教师张开口袋引诱学生往里钻,不是举一反三而是“无中生有”;它不追求科学结构的构建,不是去欣赏现有科学宫殿的美轮美奂,更不是重复前辈科学家的足迹,而是异想天开的精神探险。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无关。我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同行的平等探求者,又是他们智慧的启迪者和方法的指导者。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教师应该怎么指导?———我们还是听听今天这几位老师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将研究性学习摆在了一个新的高度,研究性学习是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模拟科学学术研究的方式,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成果”的过程进行学习的教学新方法。我们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法引入到学科教学时,应当是在适合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的基本性质,又符合学科的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对阅读教学有着“五重”之精品——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运用、重习惯。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也有“五重”之教学方法——重专题、重过程、重语言、重信…  相似文献   

6.
一、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提出来的,通常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创设某种实际情境、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活动和问题的解决过程。目前,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根据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属于实验型、实践型和调查、考察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7.
教师研究的实质是“关于教学改进的思考与行动”,是“朴素的改进工作与解决问题的探索”。教师研究的基本要求“指向问题、改进实践、教研相融、注重过程”。教师研究追求的是“教与研的相融”。  相似文献   

8.
今天来的茶客打算对研究性学习“龙门阵”一番,这可是个佐茶的好话题。在他们发表高见之前我先发表一点“低见”。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无疑是创新。因此,它带给我们的观念可能比研究过程更有价值:它真正把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包括怀疑、批判、求真、宽容等因素,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开放、自主和平等的环境,显然有助于形成这种精神。同时,研究性学习没有追求“成果”那样的功利性目的,研究本身就是目的,它追求的是研究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燃烧、精神的拓展和心灵的飞翔,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人文精神。我同意这种观点:研究性学习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启发式教学”或“发现式学习”。它不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不是教师张开口袋引诱学生往里钻,不是举一反三而是“无中生有”;它不追求科学结构的构建,不是去欣赏现有科学宫殿的美轮美奂,更不是重复前辈科学家的足迹,而是异想天开的精神探险。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无关。我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同行的平等探求者,又是他们智慧的启迪者和方法的指导者。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教师应该怎么指导?———我们还是听听今天这几位老师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9.
本从教学改革研究的视角,集中探讨了大学科“研究性教学”的几个问题。认为:研究型教师是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前提,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则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深入认识研究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处理好学习和研究的关系,努力排除学校教育中阻碍研究性教学的因素,并对考试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今天来的茶客打算对研究性学习“龙门阵”一番,这可是个佐茶的好话题。在他们发表高见之前我先发表一点“低见”。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无疑是创新。因此,它带给我们的观念可能比研究过程更有价值:它真正把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包括怀疑、批判、求真、宽容等因素,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开放、自主和平等的环境,显然有助于形成这种精神。同时,研究性学习没有追求“成果”那样的功利性目的,研究本身就是目的,它追求的是研究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燃烧、精神的拓展和心灵的飞翔,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人文精神。我同意这种观点:研究性学习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启发式教学”或“发现式学习”。它不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不是教师张开口袋引诱学生往里钻,不是举一反三而是“无中生有”;它不追求科学结构的构建,不是去欣赏现有科学宫殿的美轮美奂,更不是重复前辈科学家的足迹,而是异想天开的精神探险。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无关。我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同行的平等探求者,又是他们智慧的启迪者和方法的指导者。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教师应该怎么指导?———我们还是听听今天这几位老师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 ,一篇成功的课例 ,应该具备四个特点 :教学材料新颖鲜活 ,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意蕴隽永 ,能反映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行为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凡响的创新活动 ;教学结构疏密合理 ,能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折射出学生异彩纷呈的思维亮点 ;教学语言饱满深情 ,能表现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师德修养 ,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 .课例《雪花曲线的初步研究》(以下简称“课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是研究性学习模式成功运用的典范 .让“雪花飘进”高中数学课堂 ,其高度“病态”的“几…  相似文献   

12.
张革 《宁夏教育》2005,(3):43-43
“研究性学习”的实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以革新的行动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更求。改革教师团队的心态和教育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样,倡导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所谓“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基于研究的问题解决过程,其研究的主题源于学校环境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张荣华 《高等理科教育》2012,(2):133-137,145
研究性教学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成果从理论方面来讲,尚未厘清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要素;从实践方面来看,缺乏从理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实施研究性教学。本文在分析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其要素、总结高师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生物教师教育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素进行概括,以期为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以及我国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性学习”教育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研究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和确定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本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从“研究性学习”教育的必要性、实践模式以及实践方法3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过程、情感与体验、交流与合作等。目前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有3种模式:(1)课程模式;(2)学科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3)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与“教学即研究”对应的教师行为,是通过研究自己的教学和组织学生的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学的外在形式和内部状态,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同时获得自身专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学生行为是根据教师的引导运用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的学科素质。“教学即研究”有三个方面的内涵:融合教研关系是其起点,改善教学生活是其本质,实现教学相长是其旨趣。  相似文献   

17.
张永丽 《考试周刊》2012,(48):70-70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数学教学领域又经历了一次洗礼,适应时代与课改的需要,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应运而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作为自主研究性学习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研究的目标,思考研究的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结合教学内容,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实施教师“研究性的教”与学生“研究性的学”,研究性学习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目标。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态度”,他反对消极地传授知识,提倡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主张学生到自然界去,到教室外去观察、探索、思考。他的这些理论与传统的优秀教学法本质相同。传统的优秀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同,实施方式和过程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传统的优秀教学法是在学科基础上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不受学科限制。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与计算机教学的关系密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