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受到中小学教师热捧: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时髦并且彰显新课改特色的代名词,在这三种学习方式中,尤以合作学习的应用最为广泛。当你以听课者的身份走进中小学课堂,你会发现每个教师都会竭尽全力精心设计一个甚至多个合作学习的环节,因为他们害怕被所谓的"专家"贴上"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标签。然而细细推敲,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合  相似文献   

2.
小组讨论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法,作为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中,小组讨论法是目前中小学课堂上最常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到中小学教学实践者的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课堂教学已旧貌换新颜。从课堂层面来讲,新课改呈现着良好的发展走势,但理性地审视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认识和实践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董建奋 《教育家》2004,(9):45-46
在小学语课堂教学中推行“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符合小学语教学的规律,充分体现了语学习的实践性特点,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精神、实施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因此,“合作”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广大语教师的一致首肯,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因此很快在小学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风靡全国。现在,只要你步人课堂,就会发现教师都在积极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杨桂云 《成才之路》2009,(15):57-5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采用。那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6.
史峰 《辽宁教育》2007,(1):34-34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不能很好地落实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事关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大多数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但笔者在日常教研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偏误。诸多不良合作方式频频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现在归纳整理如下,以修正“合作”的偏误。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呼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成为中小学教师与教学改革中探索的一大热点。然而,随着新课程实践范围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款师面临的困惑,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目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顾萍 《现代语文》2014,(2):76-77
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是一切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的生命线,尤其是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课改教学中,这条生命线显得至关重要。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有些教师只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而忽略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新课程是重形式轻质量。毋庸置疑,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必须重视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余德英 《中学教育》2008,(11):37-38
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近八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从笔者近几年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与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倾向:要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而使课堂教学过程近乎“放羊式”,要么片面强调师生“对话”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热闹的“满堂问”或“满堂答”。教师对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化处理,使得教学效果堪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河北省“普九”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研训一体化教师学习发展方式应运而生。实践证明,这一学习发展方式是更加适合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继续教育新方式、新体制。我们已在全省中小学中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一、“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合作学习”已成为加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构建模式。通过教师有组织的、愉快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简单地说,合作学习就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小组集体学习,使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受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发出指令后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成功地领悟和完成学习目标。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受益于你的成功,你受益于我的成功”的学习效果而努力。所有小组成员都必须同舟共济,集体的成…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于合作学习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蒋波 《教学与管理》2009,(12):17-20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小组的组织和建设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组织和建设,而多采用原有的传统分组方式。一个传统小组并非只要贴上合作的标签就可以成为合作学习小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课堂活动方式,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教学当中,在“分组学习”时常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在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已经被广大教师较为普遍使用。但是,笔者从课堂志的研究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与运用还有很多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在观念上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的事,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小组的形式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重视对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更谈不上教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了。对学生来讲,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交往与生活的态度。合作学习不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自然而然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也不是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而学会的一种学习方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小组展开的一种学习方式。任何人都是一定社会中的人,因而合作学习是人际互动,特别是思想交流的高效途径;它一般适合于较复杂、综合的学习任务。而一些执教者常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围绕某个作业项目进行“小群体的共动”,让少数几个“精英学生”唱独角戏。在一些走合作学习形式的花架子课上,他们只管在那里发动“群动”,而不管是不是盲动或乱动。笔者认为:合作不是杂糅,也不是一种认识对另一种认识的强加,它是一个经验自然同化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起决定因素的是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的主体——学生个体。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体现了这一要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要以素质教育的主体观为指导,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构建并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改革中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教学高效运行的具体体现之一。新课改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因此“自主、合作和探究”是中小学应该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什么是“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实施“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罗源帮 《青海教育》2005,(11):37-38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体育课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解决教师所面临的大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于合作学习应加强研究、使用与总结,以便发挥其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合作学习以它特有的魅力,在“生本”的课堂教学中己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小组合作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自主、合作、探宄”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谈一谈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