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衡是东汉的科学家与文学家。他不但制造与发明仪器,也进行天文学观察,提出天文学理论,参与政治活动,注意到民间风俗,写出杰出的文学著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本文章意于总结近代学者对张衡的研究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张衡的文化背景的研究 张衡生活于汉代,而汉代从许多方面来看是中国文化“头一次扬眉吐气”的时代①:政治文化,管理体制,哲学思想,文学与技术都走向成熟的状态。关于汉代的研究著作无不提出科学技术与惊人的发明②。汉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水利、纺织。地图、建筑、交通、造船、造纸、历法、天文学仪器。医…  相似文献   

2.
李迪 《寻根》2003,(3):84-86
汉代科学家张衡(78~139年)曾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造“候风地动仪”,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候风地动仪”是一件仪器还是两件仪器?看法并不统一。主张是两件仪器者,通常是把“候风”和“地动”分开,前者为“候风仪”,是气象仪器;后者为“地动仪”,是记录地震的仪器。笔者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很糊涂,无明确看法。最近又仔细阅读原始记载,经反复思考,并查阅其他有关资料,如1931年出版的孙文青《张衡年谱》、1986年出版的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等,最后的结论是:“候风地动仪”是一件而不是两件仪器。先来看看《后汉书·张衡列传》…  相似文献   

3.
钱穆先生是一位通儒型的历史学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由于怀抱着"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而常能于人所不经意处发掘高义.<略论中国文学>是先生关于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一篇文章.钱先生认为,中国文学重在写情,而西方文学重于写事,由此,遂形成了中国文学求简求同、贵通贵袭,西文文学求详求异、贵专贵创的特点,但中西文学之间并无中旧西新之别.这些议论,对于今日中国比较文学事业的发展,应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4.
郑晓江 《寻根》2004,(2):131-137
在南昌乘疾驰的火车沿浙赣线而京广线,不足八小时,便到了山环水抱的古城湖南衡阳。衡阳是王夫之故里。王夫之(1619~1692),因隐居石船山著书,世称船山先生,是我国明未清初的大思想家,在哲学、史学、文学,乃至音韵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与黄宗羲、顾炎武一起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杨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学者,虽以文学、儒学见称于世,但在他的小学、文献学论著中,尚有大量考论文字的内容,归纳起来,涵盖了对古籍用字、汉字源流、字际关系、汉字形音义、疑难字考释等字学领域的探究,其论道多精辟可取者,明清字书如《字汇》《康熙字典》等多采其说。今将这方面的文献语料略作梳理,既可观杨慎字学之造诣与思想,亦可窥其对明清文字学之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自佛法东传,佛学的精粹得以与中国本土文化儒、道并列合流,禅文化便以其特有的境界渗透到各种艺术派别之中.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乃至书法艺术,都留下了禅僧们的探索足迹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小泉八云在日本文学史上是独放异彩的一株奇葩,特别是他的志怪小说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这位理应是日本人的小泉八云却是个英国人。一位外国人怎能对日本文学有如此贡献呢?这位作家的生平及其在日本的创作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愤怒的青年"是20世纪50年代活跃在英国文坛的一群青年作家的总称.更确切地说,它并不是一个文学流派,因为它既无明确的文学纲领,也无固定的文学团体或文学主张."愤怒的青年"这一名称最初来自新闻记者莱斯利·保罗的同名传记,后来评论家借用该名称指称那些愤世嫉俗的青年作家,其代表作家有约翰·奥斯本、金斯利·艾米斯、科林·威尔逊、约翰·布莱恩、艾伦·西利托等.  相似文献   

9.
正英国的霍加斯出版社与中国的新月书店有许多共同之处:出版社成立的起因都是创始者为方便自己或朋友出版书籍,寻得一个平台,发出自己的言声;定位都很准确,以自己所擅长的文学为主,出版新作品,提携年轻作家;都明白自己短板所在,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经营;最后都是由于核心人物的逝去或离开而转让或合并。它们的存在都为各自国家的文学发展、社会变革做出了贡献,其出版的图书在人类知识史上构成了重要的一章。初衷:方便出版作品  相似文献   

10.
陈廷敬及其文学地位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廷敬是康熙朝一代重臣,有两千一百馀首古今体诗传世;然而在文学史上,其地位似乎无足轻重.本文从后世对其生年记述模糊不清的状况入手,探讨了其文学地位不彰的原因,分别就其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加以分析,并与其同时代诗人王士禛作了简单的比较,试图揭示文学史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吴之章作为"贞堂九子"之首,是一个文化区域内显赫一时的诗人,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几成"文学化石".有必要运用新时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其生命轨迹、精神面貌、精神产品和艺术成就进行观照和审视,对其本人及诗作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加以发掘和考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这样一种观点:文学正走向边缘化。实际上文学是不会边缘化的,它不过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我想谈的正是变化的三个方面:文学的外部环境,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的评价标准。过去,文学的载体主要是报纸、杂志、书籍等  相似文献   

13.
曲彦斌 《寻根》2013,(3):85-91
一近三百年历史的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诸方面都有其重要地位,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全盛时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唐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时的许多大文学家多善以俗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以及该院文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该院文学所8月19日召开上海文学30周年学术座谈会。与会者对上海文学创作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和文学所学者对上海文学最近30年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了上海文学发展的相关问题。与会部分作家从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影视改编等多方面总结了上海文学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原因 《大理文化》2008,(5):57-61
1 1942年在郭沫若的文学生涯中可谓至关重要.   据有关资料载:那年的4月2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一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海报:五幕历史剧<屈原>明日在国泰公演:中华剧艺社空前贡献;郭沫若先生空前杰作;重庆话剧界空前演出;全国第一的空前阵容;音乐与戏剧的空前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语言是诗歌的主体,抒情语言即作者诗性人格在作品中的表现,即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塑造的主要媒介。《诗经》作为先秦文化的代表,其诗歌语言具有的叙事性和口语化色彩,使其部分篇目在某种方面有了一定戏剧文学的语言色彩,即在表达一定文化意义与审美意义的同时,具有了现场直观性和艺术表现性。尽管《诗经》的审美特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存在上都是诗歌,仍然有其他文学体裁的影子若隐若现,其中之一便是戏剧的特点。从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17.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的"不朽说",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魏晋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不朽说"在确立文学独立、崇高地位和超越儒家传统的"三不朽"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朽说"的产生则主要应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儒家意识形态的解构和作者独特的个体特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竹枝》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是起于今川渝东部的一种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的民歌,它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深刻的渊源。《竹枝》民歌内容广泛,具有基调哀怨凄苦,演绎方式灵活随意,歌舞一体,节奏分明的特点,同时还表现出男性敬慕的心理特征。《竹枝》进入文坛后形成新的诗体,历唐至民国,从西向东,由南而北,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在内容上还有了盈缩的变化。《竹枝》民歌与《竹枝词》不论在文学、史学还是其它学科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也是地方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巍峨华夏有5000年的文明史,她不仅卓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令人艳羡堪惊的贡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其绚丽多姿而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不竭源泉。不管民族命运如何兴衰荣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学总是滚滚向前,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观,特别是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百花齐放,空前繁荣,令炎黄子孙欢欣鼓舞。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举世掀起“华文热潮”,可谓“中土文化海外花,万紫千红发奇葩”。不难预测,21世纪将是华文文学新世纪,前程似锦。海外华文文学与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过去曾断断续续读过杨圭臬先生的一些作品.加之工作关系,与先生有过几次交往,其人其作品,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