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伦.坡在其恐怖小说中对环境的恐怖渲染,对复活、活埋、死亡等场景的描写,对病态人格题材的偏好和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使他的恐怖小说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恐怖"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俊霞 《文教资料》2011,(34):30-32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展示了震颤心灵的恐怖之美,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爱伦·坡恐怖小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考察了恐怖美所属的崇高、悲剧、荒诞的审美范畴,深入剖析了其恐怖小说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从中寻找出爱伦·坡恐怖小说艺术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坡恐怖小说的创作特色。本文将从美学入手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恐怖之美,指出作者的审美观是继承了伊曼努尔·康德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维度,在恐怖叙事和死亡观念之间架起美学桥梁;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生命与宇宙对话的高度,对"天国之美"进行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以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小说为切入点,论及其恐怖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认为在作品主题上,爱伦·坡把目光投向了对死亡与恐怖的书写,致力于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阴暗面;在艺术风格上,他强调作品统一的整体效果,通过怪异、骇人的情节来制造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感.  相似文献   

6.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坡恐怖小说的创作特色。本文将从美学入手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恐怖之美,指出作者的审美观是继承了伊曼努尔·康德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贝蕾妮丝》虽以女主人公表妹的名字命名,但小说讲述了表哥埃加乌斯对表妹贝蕾妮丝狠下毒手,将其活埋的恐怖故事。小说充满了哥特式恐怖色彩的同时,也展现出小说人物许多心理活动,因此该文从精神心理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论角度出发,采用文本细读法着重分析表哥埃加乌斯从幼时到成年的心理变化发展以及他为何将表妹贝蕾妮丝活活"阉割"在坟墓中。  相似文献   

8.
《长方形盒子》是十九世纪美国早期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恐怖侦探小说。小说保持作家以往恐怖、压抑的哥特式风格,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美人之死"的美学主张,同时其独特的叙述也为侦探小说提供一种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爱伦·坡小说创作的"效果说"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中的氛围营造、环境布局以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深刻解读爱伦·坡如何运用"效果说"理念从而实现其"恐怖"的构思。  相似文献   

10.
虽然恐怖和恶梦是哥特小说和坡的恐怖短篇的共同点 ,但到目前为止 ,鲜有批评家把坡放在哥特文学这个框架内进行认真比较。本文试图通过背景设置和文本重读这两个角度来重新读解坡的恐怖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主要描写兄亡、恐怖、神秘和宿命,本文对于坡为了渲染气氛,达到其预期艺术效果--"恐怖",所运用的多角度的多种艺术手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寻其死亡主题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幽灵批评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采用幽灵批评理论来分析爱伦.坡的经典恐怖小说—厄舍里古屋的倒塌,旨在深入探讨世界经典恐怖小说。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爱伦·坡,美国19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其代表小说《黑猫》利用人物的无声对话、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布局为读者制造出一部恐怖的典型哥特式小说。本文旨在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探索作品恐怖色彩的背后,作家如何为自己找到了"熵减"的方式,同时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挑战孤独的生命启示。  相似文献   

14.
恐怖小说是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从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上分析,发现埃德加·爱伦·坡小说其巨大魅力源于恐怖与美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坡巧妙地运用悬念和象征,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放置在作品中完成神秘感的构建,揭露人性丑恶的本质,形成新一代的恐怖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再一次掀起译介美国恐怖小说作家爱伦·坡作品的热潮.几乎与此同步,中国当代恐怖小说的创作也逐渐升温.本文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分析二者在主题、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关系及其流变,探讨我们和爱伦·坡再次相遇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境遇,既对深化爱伦·坡的研究,也为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恐怖小说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独特的意象是爱伦·坡小说的重要艺术特色,评论界对此进行了有效的解读。美中不足的是,坡小说中最为独特一个意象,即"裹尸布"却未被引起足够的关注。"裹尸布"像一串珍珠闪耀在坡的数篇小说中,彰显着独特的艺术功能:在《红死病的假面具》中,它强化了恐怖效果;在《丽姬娅》中,它甄别了人物身份;在《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它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来分析坡在作品中所深刻表现出来的人们对死亡、虚无的恐惧,对人性本能的恶、对人格分裂的恐惧,以揭示“恐怖的源头在于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在颓废、怪诞和阴郁中透出幻觉般深邃的美,引起了世人瞩目。这种恐怖效果的实现,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大量恐怖意象的使用。这些意象与爱伦·坡自身的经历、个性气质以及当时的文坛主流有关,但郝经过了爱伦·坡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众多恐怖意象中,场景意象群、关女意象群、动物意象群占据了主要位置,对这三者的研究可以今读者深刻了解其恐怖小说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
心灵恐怖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极力张扬而呈现给读者的另类体验,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借助《泄密的心》这个世界经典的心理小说,从其根源及艺术特色,剖析了爱伦.坡小说的立意本质,从而诠释了恐怖源自心灵这一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