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长义 《山东教育》2002,(16):46-48
一、对一道试题的思考在一次测试中我出了一道联系生活的实践题:如果你们班打算在今年国庆节进行秋游活动,活动时间为一天,地点是天津蓟县盘山,需租车前往。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是大车,可乘10人;另一种是小车,可乘5人。一辆大车租一天花100元,一辆小车租一天花60元。如果你们班有33人参加本次活动,请你设计一种租车方案,使其花钱最少,并计算出所花钱数。这个题是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抓住问题实质,巧妙地加以解决。此题不难,但平均正确率不到12%,甚至不少“优秀”生遇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数学的学习不止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应是数学思想和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自觉地用数学意识和思想去观察、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自觉地用数学头脑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才能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用长远的目光来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学科,是培养与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要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赵启 《青海教育》2013,(7):73-73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是为继续学习打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认识周围世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既是数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基本的理念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更是我们教师努力探索、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数学教师首先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主动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养成在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二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第三,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问题,将静态的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将抽象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具体的感知之上。通过对生活问题情境的理性思考,探索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的操作层面。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走进现实生活、捕捉生活素材,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伏杨 《教师》2008,(2):39-4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应用意识”相当淡薄,我们必须注重这个薄弱环节。从知识的吸取到知识的应用,从知识的应用到知识的综合,最终在提高全体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海霞 《青海教育》2002,(11):38-38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从生活中总结出来,又为生活服务,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周围事物的密切联系,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活动经验)及必要的应用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数学意识呢?数学意识就是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响应南京市开展的市级规划“个人课题”研究.我为自己确立的研究意向是“数学课堂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为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把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学生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意识的培养,应注重从小培养,赋予抽象的数学以生机和活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夯实基础。那么,我们应如何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颜廷业 《山东教育》2002,(10):56-56
一、发展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探索未知奥秘的钥匙。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时,本能地就会对这个事物产生一种追根刨底,弄清事情来龙去脉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创新成为可能。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告诉学生:两个两位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和等于十,老师就能很快说出它们的积。一个学生站起来说:76×74,教师立即说出得5642,另一学生说45×45,教师说得2025(边说边板书)……这时学生感到很好奇,教师没有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师》2018,(5)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利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问题情境是指通过呈现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认  相似文献   

16.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  相似文献   

17.
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并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和应用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8.
数学交流意识是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交流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将自己的数学思想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数学交流主要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小学数学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交流意识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交流意识也应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曾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高中数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理论学习,更注重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