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一、目的 关于儿童心目中的惩罚问题,在研究者们早期的研究结果中发现,惩罚通常被年幼儿童认为是公正的,因为这些惩罚均来自大人,他们认为犯错误该以痛苦偿还,相信惩罚的抵罪意义。在童年后期主张惩罚的人就少了,代之以讲明道理,他们已经将惩罚当作一种教育方法了。而且指出这种判断的重大变化在十二岁。 后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进行了更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年幼儿童往往认为应该用强制手段使犯错者服从大人的命令或规定,谁犯错,该谁受罚抵恶(抵罚性惩罚),年长儿童则大多数认为  相似文献   

2.
规训是一种通过监视、纪律、检查等手段对人的身体和灵魂进行控制的权力技术。中国监狱的规训性惩罚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末的监狱改良运动。民国以后,随着"感化主义"教育、劳动改造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中国监狱的教化观从而实现了由传统"暴力性惩罚"向"规训性惩罚"转变。监狱的规训性惩罚在现代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揭示了现代监狱未来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揭示了近现代社会运转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3.
报应性惩罚观与功利性惩罚观分别把公正性、功利性作为教育中惩罚合理性的首要根据,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二者都没有把违纪学生的身心发展当作最终目的。教育惩罚观将教育性作为惩罚的中轴,这要求惩罚以一定的情感为基础,指向违纪学生,在道德层次上消减违规动机,保护学生的探索本性。公正性、功利性围绕着教育性这一中轴,惩罚才不会远离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问题,是一个在教育史上早已提出,本世纪才引起教育界重视,至今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仍占统治地位。这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想介绍一下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观,引为借鉴。皮亚杰采取了心理发生法和历史批判法的独特的研究方法,从心理学和认识论的角度论证了儿童应该是教学中的主体。我们也遵循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他的理论实质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的“领域普遍”发展观尽管有其合理因素,但它那过于普遍化的阶段和结构概念需要进行新的调整;而以模块论为代表的“领域特殊”观则因过于极端而成为一种狭隘的领域特殊观。研究表明,对于认知发展研究来说,一个关键的方法学问题就是要找到一条既能优化皮亚杰普遍发展观又能克服极端领域特殊观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儿童发展观上的领域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道德判断就是一个人对公正问题的看法,它是人们思考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科学家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公正观念在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一种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这个领域最早的研究者皮亚杰指出,年幼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1)内在的公正——认为所有“不好的”行为都应惩罚,不是被人力惩罚,就是被自然力或者超自然力惩罚;(2)道德实在论——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去判断行为的好坏;(3)认为严厉的惩罚有效;以及(4)认为  相似文献   

7.
儿童观是创作和研究儿童文学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 ,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姿态和研究立场。儿童观是历史形成的。在“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和“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指导下 ,中西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显现出很大的差异 ,表明拥有先进的儿童观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1前言目前大学文科教材的呈现顺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分离式,就是在一篇课文中第一个主题的内容全部独立叙述完成之后再叙述第二个主题的内容。例如,“皮亚杰来用临床法,在观察和实验发展的课题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所作的回答。皮亚杰认为年龄较小的儿童是指向服从,这种服从是依赖于权威的缘故;柯尔柏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柯尔相格认为幼儿指向服从,这种服从是为了避免惩罚得到奖励。”二是轮流式,就是在一篇课文中第一个主题的部分内容叙述完成之后再叙述第二…  相似文献   

9.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以其对儿童认知的发生、发展的研究及其理论闻名于世,是当代国际著名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早期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一书,则集中反映了他对儿童的道德观念的发生、发展的精湛研究、丰硕成果及其独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发展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皮亚杰在这一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和杰出贡献作一简要的概括和叙述。一、由道德判断入手,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全貌。皮亚杰是以儿童的道德判断作为其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的。这  相似文献   

10.
儿童观即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媒体从业人员持有什么样的儿童观与选取什么样的与儿童相关的选题紧密相关。"五道杠少年"事件显现出媒体从业人员在儿童观上的一些问题——忽视儿童期的价值、把儿童当作小大人、忽视儿童权益的保护等等。媒体从业人员应当学习正确的儿童观,给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道德惩罚是一种道义性、舆论性惩罚,在社会伦理实践中广泛运用。道德惩罚在当代社会的必要性必须获得正当性辩护。功利主义者认为其正当性在于能促进社会幸福的最大化,而报应主义者则主张道德惩罚是恶的行为和品质者所应得,综合以上两种观点道德惩罚的正当性应在于正义优先,兼顾功利。  相似文献   

12.
一、科技活动中为什么要进行问题研究(一)幼儿学习特点的自我建构性决定了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幼儿是怎样进行学习呢?什么样的刺激才能激起幼儿的主动学习欲望,并促使幼儿积极地自我建构呢?个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够促使幼儿…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如何理解和选择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如何引导儿童的学习,追求什么样的学习结果,都是知识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皮亚杰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 数和形历来是数学的两大支柱,在学前阶段,有关儿童数概念的认知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理论。而对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与形相关的几何学是数学中一门研究空间位置或定位的科学。几何学有多种,与儿童的经验最密切相关的是拓扑几何、欧氏几何、射影几何及度量几何。皮亚杰从1929年开始着手研究空间、几何等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皮亚杰指出,  相似文献   

15.
课程选择问题是课程领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新课改以来,人们围绕如何选择课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回归到更一般层次上,比如知识观、对社会特征的认识、对儿童经验的认识等,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的分歧和争议使得课程选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但是,在课程选择问题上,不管学者之间存有多大的分歧和争议,无论是从知识角度,从和社会生活联系的角度,还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都不应该轻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轻视或否定,必然会遭到学校教育规律的惩罚。  相似文献   

16.
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当代认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研究了人类特别是儿童认识(认知、智力、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郑晞 《文教资料》2009,(32):155-156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形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对于科学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理论都能在出发和回归之间画出一条弧线,通过这条弧线可以看到理论家们想把他们的“理论之球”抛到何处去.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心理学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把儿童心理学提高到这样的高度,以至当代杰出的学者们对它都怀着浓厚的兴趣.苏联最大的心理学派——维列鲁学派的创始人维果茨基也说:“皮亚杰的研究构成了整整一代”,在当今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里,不讲到皮亚杰是不行的,他初期的关于儿童的言语的研究,意识的研究,认识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后期所提出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发生认识  相似文献   

19.
周觅 《教学与管理》2012,(27):158-160
一、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  相似文献   

2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已成为当今世界主流儿童教育思想的支柱理论。在我国,皮亚杰学说的影响正在深入教育实践。可以预期的是,皮亚杰对儿童思维特殊性规律的揭示将给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崭新的思路。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他把这一现象称为儿童的“万物有灵论”。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向儿童提问和与儿童谈话,他的书中有丰富的儿童话语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