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沟通”是指信息与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沟通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人与物之间或物与物之间进行。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与受教育者(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在深度和广度上给学生创造更大的探索、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参  相似文献   

2.
“把学生当朋友”,这种教育观念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让教师的教育措施变成学生的心理渴求,在相互沟通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家校直通车     
每个孩子的后面是一个家庭,“为了孩子”是家校教育的共同目的,也是教师争取家长信任、支持的切合点。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活动,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满堂言——圆桌式家长会。把家长会场布置成圆桌式,有利于缩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彼此之间交流经验、意见、建议。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家长推荐好书,宣传教育科学知识,传递教育动态,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线通——电话联系。采用电话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或小小失误。不吝惜表扬,也不要放过错误,指导家长教育孩子。喜鹊报春——家校联系卡。当孩…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被定位为信息传递,即所谓“传递说”,已被更新。沟通才能反映信息服务的本质。沟通是技术问题,又不只是技术那么简单。咨询员与用户沟通,要善于开放式对话,能够强记博闻,具备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独裁”小议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当人处在孤立的、与社会没有任何联系的状态时,人们是自由的。在这种状态中,人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拥有自己存在的真实性。而当人们处在社会联系中时,人们独特的个性、存在的真实性就消失了。海德格尔说,当人们处在社会中时,...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的基本目的是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信息传递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知识只看与语言策略有效地结合才能保证语言输出的流利性与准确性,也才能达到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进行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学校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组织沟通的概念与分类 按一般组织概念来讲,组织沟通是指组织内信息的交流、联系与传递。通常组织沟通可分为四个方面,即个人的自我内向交流、与他人的人际沟通、小团队的互动讨论和组织信息交流。循此思路,学校组织的沟通是指在学校内信息资源的交流、联系与传递。与其他一般组织相比,它又由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指与一般组织相似的按等级制的方法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主要指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以保证学校管理体制正常运转。第二部分则是指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是出于学校组织特殊性的原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它的任务不是生产某种产品,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如果说其他组织的沟通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的话,学校组织的沟通却是学校管理的目标所在。在此沟通成为目标本身,不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的手段与方法,可以说是上升到本体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8.
远距离教育工艺赋予电视教材以更多的内部张力,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符合学习心理原则的理想媒体。这一媒体在教育中主要起的是一种桥梁作用,这一桥梁通过电视形象能沟通抽象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电视教材以特有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而这些信息,学生很难通过其它渠道获得。正因为电视具有极丰富的形象效果,因此可以比其它媒体更有利于学习过程。远距离教育是一种工业化形式的教育,它关心的是知识的生产。而电视教材的形式,风格及其对学习技能发展的影响将导致不同程度的学习方式。当我们依据教学效果来评价这一媒体时,必然要对电视教材的设计、制作在教学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如何使学生能够安心守纪,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的沟通格外重要;沟通是理解的基石,是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前提,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当教师与学生有了心灵的沟通,当学生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爱心时,他就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就会有一种情感满足的体验,就会有一种向上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动力,就可以挖掘出内在潜力,产生出努力向上的自我教育力量。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不断与学生沟通心灵,拓宽沟通渠道.增强教育实效,提升教育境界.一直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由于目前班级学生多,可供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近些年.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尝试了一条新途径:引导并鼓励学生坚持在家庭作业本上给老师写写心里话,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因情回答。这种“笔代口的沟通形式后来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作业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