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时进 《新闻界》2008,(6):54-57
本文运用“使用-满足”理论,通过基于对上海地区社区居民的实证调研,以揭示科学传播实践如何通过网络满足受众的需要:如何提高受众通过网络获取科技发展信息需求的满意度,以及解答受众通过“因特网”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比例相当的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7):63-72
公民意识是社会文明进程的内驱力,在中国探讨公民意识总是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文章以CGSS2013为数据来源,研究互联网使用、社会资本与公民意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群体因素对公民意识的政治态度和民主意识均存在显著性影响,互联网使用正向影响公民政治态度和民主意识。此外,社会资本、心理因素对公民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从多个方面对公民意识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但并不会削弱互联网使用对公民意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网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BBS等虚拟社区的影响有所减弱,而由SNS、即时通信、博客等应用构建的新兴社区的影响正在上升,这些新的应用也促进了人们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拓展。借鉴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来研究这些新的应用及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从传统虚拟社区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网络的迁移,体现了网络使用者从社会归属需求向社会资本需求的升级,而印象管理、自我表达、情绪调节、社会交往、社会分享、社会参与等其他层面需求则与社会资本需求相辅相成。互联网上的社会网络对于个体的影响,目前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是一对一的互动对个体的态度、行为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传统理论中得到解释),而这种一对一的影响还可能通过社会网络来传递,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性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网络的结构对个体所施加的影响,例如,社会网络中的权力关系的影响、社会网络中的派系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对报纸和电视媒体的“替代论”和“补充论”为起点,本文分析人们是否因为对互联网的新闻信息使用而改变对报纸和电视两种传统媒体上新闻内容的接触度。以一项2010年的网民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既有替代效应,也有补充效应,但替代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互联网使用经历更为丰富的被访者,体...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3):36-41
本研究采用日记法记录了741名受访者连续35天的行为、空间移动和情绪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互联网使用情绪的情境性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是否为闲暇时间是影响互联网使用情绪的关键情境因素。早上上班时段、下午上班时段、他人的住所、工作(学习)场所,这四类情境对互联网使用情绪具有消极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指出受众研究应当对情境因素给予充分重视,结合情境因素分析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与心理。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20)
<正>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三个传播的发展阶段:前Web:"机器网络";Web1.0:"内容网络";Web2.0:"关系网络"……一、该如何看待互联网10年内,我们将进入"智能一切"的时代,人们不需手机了。那时将逼近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21)
本研究采用日记法,从时间配置角度探索互联网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行为使得工作(学习)活动、家务劳动以及看电视等媒介接触活动的耗时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交往等活动时间的增加,因此互联网不仅是"时间替代者",还是"时间促进者"。功能等价假说仅适用于解释互联网对于媒介接触活动的时间替代效果。此外,就时间配置而言,互联网对日常活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家庭内部和个体的行为,还包括外部的和互动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对其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媒体更易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评价,媒体报道量影响事件的知晓度;当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不充分,媒体关注度低于用户关注度时,人际渠道和自媒体的使用率会上升,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题结构会出现不对称,导致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因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今,网络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技术因素.网民是构成网络社会的主体,也是构成现实社会的较大组成部分.它作为一个切合点,把原来被完全割裂开来的作为异在的虚拟空间与作为此在的现实空间结合起来.本文即从网民分析着手,进而对整个网络社会的网民阶级结构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分析. 传统阶级结构在网络社会的消解 自国家形成以后,人类社会就进入阶级结构分明的状态,对生产资料的争夺成为阶级矛盾的中心.马克思认为,社会更替主要是经济原因,对生产资料的争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更进一步说,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于茜 《东南传播》2010,(6):91-95
SNS网站是目前Web2.0媒介社会化总趋势下,网络虚拟社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产物。世界第一个SNS网站MySpace的成功出现,使得SNS网站具备区别与传统虚拟社区的交友、建构自我、游戏组件等功能成为吸引受众使用这种媒介的主要原因。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媒介效果的经典理论,认为受众具有选择使用媒介的主动性,以满足由于自身心理和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各种需求。从这一理论最初研究受众对于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介的使用需求和动机来看,当今SNS网站所呈现出的发展态势也可以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调查》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之一,时长为45分钟,每周1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其成功的经验与成熟的节目模式值得借鉴。本文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的23期节目作为分析样本,以期在定量的基础上对《新闻调查》栏目做一个全景式的解剖,为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建  相似文献   

12.
词典为语言的规范化和语言的习得过程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作者发现现有的汉语词典在词类标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试以汉语“突破”一词为例,探讨了现代汉语词类归属问题在词典中的体现,并基于语料库的使用对“突破”的词类归属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方案。文章并证实“突破”应属动名兼类词,从认知视角分析,动名词间的功能转化是概念转喻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普及为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后,青年农民微信朋友数量对网络政治信息获取、政治意见和态度以及间接网络政治行动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直接网络政治行动没有产生显著作用。与"媒介替代"解释相比,青年农民的网络社会资本对网络政治参与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笔者在法国参加的一项关于人文科学图书的社会调查的初步报告,这项社会调查以人文科学图书与读者的关系为内容,目的在于人了解人文科学图书的购买者的社会特征以及他们评价人文科学图书的标准,调查对人文科学图书出版出路提出了建设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集中探讨了互联网使用与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其中,公民参与包括获取时政知识、参与意见表达、参加社群组织及其活动,以及在地方选举中投票这四个维度.本文显示,互联网使用和公民参与各自都有地域和地方之间的差异,而这差异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市化程度和居民教育水平等相关;在这种差异或不均等的场景中,互联网使用对公民参与有全国普遍的正向影响.同时影响公民参与的还有(1)社会—经济条件因素, (2)心理卷入和信心因素,以及(3)传统媒体使用因素.本文所勾勒的一个总体图像是,互联网使用和公民参与两者都是各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个人的物质和心理资源掌握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薛亚青 《新闻世界》2012,(5):173-174
QQ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等都是大学生喜欢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在校大学生是社交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本文主要是考察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习惯、使用偏好和态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海波 《今传媒》2015,(1):44-46
近年来,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并成为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之一。大学生是社交网络平台使用的主力军。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包头地区大学生社交网络平台使用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对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与满足类型,评估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正负面影响,总结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13)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网络对社交孤独的影响,探明网络使用和社交孤独双向影响的机制。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的社交孤独感及其投入三类七项网络服务使用行为的频率:1.社交型行为:使用社交网站、在线即时通讯、玩网络游戏;2.休闲型行为:观看网络视频、浏览购物网站;3.信息型行为:浏览学术网站、浏览新闻网页。检验交叉滞后中是否存在的因果联系。结果发现,使用在线社交网站、观看网络视频和浏览购物网站时间可以正向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社交孤独;社交孤独可以正向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浏览购物网站和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在线聊天、浏览学术网站、浏览新闻网页与社交疏离感没有显著效应。不同的网络行为与社交孤独之间关系并非一致的,观看网络视频和浏览购物网站行为会导致社会孤独,而社会孤独又会促使个体出现更多的浏览购物网站和玩网络游戏行为。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资本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产生并维持的社会资本,现实社会资本的建立和维系则不依赖于互联网。本研究在社会资本理论和强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对广州十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n=1017)调查,探寻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浏览网页对大学生的网络弱关系和现实社会资本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收发电子邮件有益于建立和加强网络强关系。网络聊天更多地发生在倾向于将双方的关系深入发展下去的行为人之间。SNS的主要的作用是拓展网络弱关系和重现物理世界中的强关系。玩网络游戏能够建立起有质量的社会关系,但是这种社交网络会侵蚀真实生活中的社会资本。大学生的虚拟社会资本与现实社会资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益。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源于西方社会学对社会结构的实证分析的探索,随着研究理念及测量方法的成熟,逐渐扩散运用于管理、信息、传播等多个学科.新媒体传播的“关系网络”特质日益凸显,传统的新媒体量化研究方法面临着诸多困境,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供了工具参考.本文按照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媒体研究中谣言传播、微博粉丝传播、论坛舆论生成等主要测量指标进行了传播学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