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是从地球上的生物中进化而来的 ,野生物种是人类的亲密伙伴 ,自从人类主宰了世界之后 ,由于无节制的活动 ,使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可提供给人类用以改良作物的品种。人类为了改良品种 ,都是从野生物种中寻找与其相似的物种 ,将其特有的基因植接到现在人类种植的作物上去。这样 ,不仅能改变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而且能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尤其是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为人类提供了许许多多新的药材 ,可以很好地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目前 ,全世界采用的药品约有 6 0 %是以植物为基本原料的。生物的多样性还为人类提…  相似文献   

2.
自史前时代起,人类就已有满足自己需求的强烈欲望。无论是饥饿、避难或寻觅配偶,人类总是操纵着环境使其达到最利于自己的状态。这或许解答了为什么人类是地球上甚至是宇宙中最高级的现存物种。然而在进化的阶梯上取得巨大飞跃之时,我们却不知何故将一些常识和逻辑思维抛诸脑后了——我们忘  相似文献   

3.
一人类在地球这一自然家园中安全地居住了上百万年的时间,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扩展,人类的盲目近视使自己的家园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全球性生态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森林覆盖率正急剧地降低;水土流失冲得大地千沟万壑;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4.
大观园     
大观园每小时一个物种灭绝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地球上生物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种。  相似文献   

5.
物种大灭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生态系统曾经经历了五次崩溃 ,每一次崩溃都使得大部分生物突然灭绝了。现在 ,地球正面临着它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带来这场灾难的不是外界力量 ,而是人类自身的破坏性生存方式。在地球35亿年的历史中 ,它经历了多次的物种灭绝 ,其中最严重的危机几乎使地球成了死域 :2.5亿年前 ,在一次历时几年的危机中 ,地球上96%的物种消亡了。而最著名的一次浩劫发生在6500万年前 ,恐龙自此从地球上销声匿迹。这一次灭绝事件格外引人注意 :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它们的遗传缺陷 ,还是外来事件所为 ?如果恐龙在成功地进化了几百万年之后仍…  相似文献   

6.
自史前时代起,人类就已有满足自己需求的强烈欲望。无论是饥饿、避难或寻觅配偶,人类总是操纵着环境使其达到最利于自己的状态。这或许解答了为什么人类是地球上甚至是宇宙中最高级的现存物种。然而在进化的阶梯上取得巨大飞跃之时,我们却不知何故将一些常识和逻辑思维抛诸脑后了——我们忘记了自己已经停止了超前思维。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由于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其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由此引发的气候变化等现象将对生态系统及人类产生深刻的影响。一说到地球环境,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全球变暖,其实海洋酸化也是人们迫切要面对的一个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海洋有什么影响?科研人员从一项对此所进行的全球调查得出了结论。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近乎一半的碳被海洋吸收了。2005年7月,英国国家学院任命的国际科学家小组提交的一份报告称,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与海水发生反应,产生大量重碳酸盐和氢离子,导致…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上 ,由于人类的活动 ,诸如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 ,湿地、珊瑚礁和温带森林等的破坏 ,使自然界经历漫长岁月进化到今日存世的近 30 0 0万生物物种 (至今仅有二百多万种是人类认识的 ) ,正在受到人类前所未有的攻击。据哈佛大学生态学家威尔逊所作的一项很保守的估计 ,当今生物的灭绝速度为每年 4 ,0 0 0到6,0 0 0种 ,是人类进入耕作时代之前的 1万倍。事实上 ,每年至少有 6万到 9万种生物在消失 ,是历史上背景灭绝速度的 15万倍。即每天有近 10 0种物种在这颗星球上消失 ,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未被人类所认识。生物多样性正以难以置信的规…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被视为地球之癌 ,全球目前有 2 / 3的国家和地区 ,1/ 5的人口及 1/ 4的陆地受到荒漠化的危害 ,并且还在以每年 5万~ 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如今 ,地球又处于物种灭绝的边缘。美国史密松尼研究中心的昆虫学家埃文估计 ,我们与 30 0 0万物种共享这一个星球。另有人估计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接近 1亿种。这样一个物种丰富、鸟语花香的伊甸园 ,已经被人类的活动破坏得面目全非。人类发展居住地 ,扩张领土 ,砍伐森林 ,污染河流 ,破坏臭氧层 ,使无数的物种走向灭绝。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尔逊说 ,我们对于共享世界的其他生命所知甚少 ,世界就像…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1998,(11)
人体的血带有咸味,血液中的盐分使人想起海洋,40亿年前,即地球形成后5亿年,海洋成了生命的摇篮……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七,人类居住的星球叫做“地球”似乎不太确切,为此有人为地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太阳系的蓝色珍珠。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大多数人依赖海洋来获取食物和交通途径。60%以上的人类居住在离海洋仅几英里的范围内。但是,我们的海洋却遇到了麻烦。据一个叫“地球行动”的国际性环保组织的调查,海洋污染已经达到了灾难性的程度。而这些污染的70%来自于人类在陆地上的活动。大多数国家把海洋当作了污水排放场。这些污水杀死了海洋生物,污染了海岸生态系统,也使人类生病。最严重的问题来自那些被称为“特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人造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在海洋中存在几十年。农业上使用的化肥和农药被冲到海洋里。同时,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各国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过程中,过度地.排放温室气体和烟尘,使地球气候变暖,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干旱、洪涝、沙尘暴、飓风频繁地袭击地球;农作物减产,对人体健康也来严重影响.只有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减排温室气体和烟尘,才能遏制气侯变暖.  相似文献   

13.
天上人间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发展过程,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兴起,使人类走出地球,走向空间,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地球是人类生存之本和一切物质财富之源的断言已显过时,而宇宙空间以其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吸引着人类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到现在已有40多亿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地球上现存的最长、最重的庞然大物蓝鲸,几十亿年的生命演化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而海洋动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小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海洋世界看看吧!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上,地球一共发生了五次物种大灭绝,而现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可能正在发生。在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的红色名单中,已经有许多物种被归入濒危物种,或正渐渐走入濒危物种的范围里。在物种大灭绝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保护哪些物种?我们最喜欢的?如果让你捐钱去拯救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的71%被水占据着。随着人类在海洋上活动范围的扩展,波澜壮阔的海洋正在遭受一场空前的“劫难”。全世界每年有大量的垃圾、放射性废物、石油、铅、汞等有害物质,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流入海洋,给海洋造成了致命的污染,使海洋的“能源库”、世界的渔业和旅游业都遭  相似文献   

17.
画家与海洋     
海洋在人们的世界观里并不陌生,它依偎于地球,赋予地球不一样的色彩,使地球这颗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具有独特的颜色,令宇宙中其它天体都黯然失色。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也完全依赖着这片海洋,在绘画这个群体里,也有小众画家对于海洋有着一样的痴迷,描绘她、体会她、运用自己的精神世界影响着群体共鸣。  相似文献   

18.
科技馆     
当人类的数量急剧膨胀,地球资源越来越少,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欲望时,一些独辟蹊径的科学家,把人类的第二故乡定在了占地球表面70%的大海。他们不是要把海洋改造成适宜人类生存的绿洲,而是设想把人类改造成适应海洋生态环境的全新的人类——两栖人类。持这种想法的科学家认为,从生物圈的逻辑看,海洋里既有高山、大河、矿藏,更有从微生物到高级动物的较为完整的生物链。这就意味着高级生物可以跻身其中。从人类起源的科学观点来看,也可得出这样的认识:既然海洋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现象,培育了最初的微生物和动物,那么它永远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黄金环境。众所周知,人类已经破译了一切  相似文献   

19.
珍惜水资源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上孕育着多种多样的资源,其中水就是一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资源。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分成海洋和陆地。其实地球上的水还是很多的,但这么多的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却是极不平均的。其中97.3%分布在海洋中,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上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使大气变得不再清新,使海洋变得不再蔚蓝。那茫茫的太空会不会是一片净土呢?可惜,太空也没能逃脱被污染的命运。根据图像显示,"太空垃圾"已经使地球上空变成了一个超级垃圾场。认识太空垃圾太空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太空中没用的废弃物。可是这些太空垃圾不是外星人制造出来的,而是地球上的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