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想来应该不是夜深时分,但是"掬水月在手",似乎又是明月高悬的时光——不过,有时候诗歌是不能够用日常的经验去诠释的,因为诗人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那样的世界自有其别样的逻辑.在诗人流连忘返之际,有一声钟响从青山深处传来,诗人循声眺望,见亭台楼阁影影绰绰于绿树之间,诗歌到这里就煞尾了.我常常会沉醉于这类以景结情的诗句,因为这...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传世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用"月"这一意象为脉络,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一、望月思考的哲人形象分析《春江花月夜》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写,又以月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初唐诗歌创作的新趋势,即面向外部世界。初唐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从宫廷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诗人把一己之情融入普遍性的主题之中。"月"是诗中  相似文献   

3.
《豹》的不同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录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一首"咏物诗"的代表作<豹>,其诗借助于一个具体的"物",传达出诗人对"人"的世界、"人"的存在的思考,彰显出诗人探索人生意义时的痛苦和迷茫.  相似文献   

4.
"月"似乎一直都是诗人与词人的"宠儿"。很多流芳千古的唐诗、宋词中,都有写月的句子。于是我有了这样一个感受:诗人是月。清澈的月影漾出了千百年来的喜怒哀乐。诗人的月似乎总是一成不变的,但却总有  相似文献   

5.
李敏 《初中生》2006,(1):37-39
文艺复兴时意大利诗人塔索说过一句大胆的话:"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惟有上帝与诗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也许是虚妄,说诗人创造了诗,则无疑是一种现实.诗是对世界的再创造,诗人手中并无刀剑,也没有斧锄,只有想像.要是说诗人曾经创造了什么,那一定是想像这一利器使之达到了创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表现诗人于外部世界建立功业的热望之时,孟浩然不乏激烈昂扬之作.然孟诗的主要风貌乃为平淡,这是诗人的个性与生命历程交融作用的结果.无论激烈之作抑或平淡之篇,其中都贯注了诗人"拙"的精神与个性,前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后者表现了诗人生命的放达与超脱.  相似文献   

7.
简显鹏 《文教资料》2009,(18):12-14
城市、道路、高楼、宴会是<古诗十九首>中四个主要的空间意象.通过对它们的细致分析,我们看到,空间意象既关乎文本本身又关乎创造文本的语境.它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寄托着"我"的特定空间体验,不失为打开诗人心灵世界和诗歌文本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离骚>中"国民政治世界"、"香草美人世界"和"纯粹精神世界"已有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美学层面就"先"、"天"、香草、美人、两次神游等作了进一步解析,突出了诗人屈原不断拓展的精神之旅自由超拔、激昂卓越的审美意蕴和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贺的"鬼"诗超越了对死亡世界的简单描摹.诗人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将鬼域的恐怖转化为诡谲、凄婉、悲壮等多种美感,并以一种哲思的眼光来审视生与死这一生命母题,显示出诗人对生命与命运、生存与死亡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月一直是诗人、画家、音乐家热衷吟咏描绘的对象,比如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月之愁》、俄国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世界名画《月夜名画》等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都通过观察与想象,借"月"抒怀,表达思想。也有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直接描绘月光与月色,比如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家》中对满月的描述,足见月之魅力。本文通过对三首著名的中外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月光曲》、《二泉映月》的比较分析,从无国界的音乐语言表达之中体会音乐风格、人文思想与精神内涵,进一步阐释东西方音乐文化观与音乐价值观的树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古诗词中,一朵花、一轮月、一只鸟往往都有不同的意蕴.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月代表着美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月代表着乡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月代表着人生起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意象,它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它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  相似文献   

12.
"七月诗派"作为一个在腥风血雨的严峻现实中崛起的高歌救亡的诗歌流派,这些诗人们在抗战炮声响起之后分别在根据地、敌后、国统区从事着民族的解放运动.由于当时桂林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使得一部分"七月派"诗人先后驻足于桂林.他们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及活动,极大地繁荣了抗战时期的桂林诗坛,声援了全国的抗战斗争.  相似文献   

13.
咏月诗话     
刘天虹 《教育艺术》2007,(12):36-37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陈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悦之情.《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写得好的咏月诗,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写一个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游子,面对皎皎月光,触动了思乡之情.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的诗句.南朝诗人谢灵运写了不少山水诗,其中《石门岩上宿》、《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诗也是以月为歌咏对象的.  相似文献   

14.
顾散原 《考试周刊》2009,(12):25-26
在李白所有的咏月诗歌中。月亮的意象极为丰富。在李白的咏月诗中,月亮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月亮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是诗人乡思的寄托,是纯洁友谊的体现。是离愁别恨的情丝,是诗人怀古伤今的感叹,也是诗人失意孤寂时的伴侣。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诗人与月融合同构.创造了一个迷离浪漫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留美诗人闻一多在未取得学位的情况下提前归国,学界对此一直倾向于用"爱国主义"情感的驱动来加以阐释.本文更侧重诗人的个人世界,从他对文学的执着、对文化冲突的不适以及情感归依三方面入手,探析其归国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诗歌往往借月抒写离情和忧患意识,而西方诗歌则通常借月表达爱情与赞颂热情.  相似文献   

17.
<吉檀迦利>所颂之"神"是"泛神"的看法,从来就不为诗人泰戈尔所接受.其实,诗人的神源于印度吠檀多哲学阐发的精神实体"梵",只是又融入了从人性中抽象出来的美好品格,核心是一切宗教倡导的人类之"爱".泰戈尔认为,只要行动起来,不断亲证这一神性,世界就会变得无限美好.  相似文献   

18.
我问你答     
古往今来,诗人们对月亮情有独钟,尤其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诗人们常常借月抒怀,赋予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下面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带"月"的句子,请同学们阅读后,挑战自我,加入"实力大比拼"的队伍吧!  相似文献   

19.
顾城,八十年代"童话诗人",以灵动的自然意象、儿童的生活视野、天真的画面布局构建了单纯幻想的乌托邦,被称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诗人始终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用童稚化的语言表达对现代城市的拒绝、对成长的焦虑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诗人的创作轨迹与七八十年代的文学思潮互为照应,是八十年代文学视野中的镜像,其寻找"自我"的过程是这一代人的共同反映;而诗人童话世界的崩裂体现了八十年代人道主义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20.
陈俊果 《现代语文》2008,(6):125-126
月之所以能成为千古永恒的诗意形象,是跟它的物质特质密切相关的.从物质角度考察,月具备了朦胧美、闲静美,孤寂美、阴柔美、高远美、变化美等特性,这些特性使诗人的某一情感总能找到物质依托,从而能够实现"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