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转型当口,转型为促进高等教育秩序建构带来契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分别从社会发展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角度对社会秩序建构进行了深刻分析,其理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秩序建构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当致力于双重转型,才有望实现高等教育良性秩序的建构:一是要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观转型,从"物的发展"观转向"人的发展"观,凸显高等教育中"人的意义";二是要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从偏重外延式、粗放式、排他性的"不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向内涵式、精细化和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知识经济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各国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埃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名列前茅,其高等教育具有显著的国际化特征。通过分析埃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与路径表明,埃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推动过程中呈现出自上而下式、范围从局部转向整体以及显著的区域化等特征。作为有着悠久...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民办高校因经营不善等原因,以"自灭式"退出了民办高等教育系统.从理论上讲,"自灭式"退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实践上看,"自灭式"退出不利于保护民办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民办高校的退出应由"自灭式"为主转为"并购式"为主,从自发无序走向依法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浅析应用型高校发展实训基地的策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型高等教育过程中,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环节,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应用型高枝实训基地在经历了数量上的蓬勃发展后,应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从规模、实效、特色、职业精神为导向等内涵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人才强校"作为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着力打造国际化和跨学科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6.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是全面提升江苏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江苏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面向2035构建江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核心任务。通过绩效评价的内涵属性、存在问题、价值导向三方面研究,提出从坚持系统理念,强化提升教育质量的顶层设计;加强引才育才,构筑一流师资队伍的人才高地;创新培养模式,彰显拔尖精英人才的培养特色;突出需求导向,增强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对外开放办学的教育能力;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文化建设的治理根基;健全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结果运用的质量成效七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推动高等院校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更快实现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剖析了江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的新形势,全面审视了江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坚持教育超前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等五个方面,对江苏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人学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作为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其根本指归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学生发展的视角,首先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人学审视,然后依据高等教育的系统流程,分别从输入、过程和输出分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基点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由"供给者优位"转向为"需求者优位".  相似文献   

9.
江苏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宋旭峰一、发展概况“八五”是江苏高等教育研究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时期。“八五”期间,江苏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适应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转变”,紧密结合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适时地开展了一系列重点...  相似文献   

10.
学习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苏高等教育顺应历史潮流,呼应历史的召唤,从1996年起即在全国率先扩大招生,在全国引起强烈的震撼。江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江苏高等教育的战略取向是:巩固提高、积极稳步、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特色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提高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内涵,努力提高质量,认真打造特色,把握适度规模,不断优化结构,科学配置资源,使江苏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实行零距离服务,建立新的功绩。  相似文献   

11.
戎华刚 《成人教育》2008,(11):19-2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形态布局方面需要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要求,成人高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文章认为其发展重点应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由硬形态转向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从精英阶段转向大众化教育的阶段,而大众化体系形成的这一时期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从分析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入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冷战环境的刺激、社会运动的推动以及本土文化的影响四个方面剖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形成的原因,并且进一步论述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现实的困境,如何科学评估和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与原因,并梳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方式转变和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标志。通过"价值链理论"分析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机理,用工具理性的视角分析组织成本和竞争优势,可以优化改进内涵式发展的价值链要素。应用型高校需要通过明确价值链的组织战略、优化组织功能和塑造组织品牌,发展目标转向"应用型、开放式、高水平"大学建设;教育功能由"任务导向"转向"功能导向";办学特色由"同质化"转向"个性化",进而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内在价值与竞争优势得到增强,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育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中国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传统的注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向重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同时,对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职业道德、科研能力、教育理念与专业提升等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教师要在反思与经验中成长,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后大众化时代,当审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维度从民族国家转向全球时,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正从民族国家范围之内特殊的模式转向全球市场中的一般模式,学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在全球化与质量保证联系更为紧密的后大众化阶段,需正确理解与把握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变化及其驱动力量,需重视潜藏在这种变化深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权力的再分配及对发展中国家可能造成的不利。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它推动着中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类型、模式、规格的多元化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断调整,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渐趋合理和完善,它们融合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既受改革的影响,又影响着改革的进程,逐步从单纯的政治目标转向学术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而转向多元目标,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持续前进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培养要有"职业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推动高校人才质量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切实推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立法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国家层面的理论框架和行动依据。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与高等教育立法进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建立在高等教育立法基石之上。从世界近现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看,高等教育立法在调控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进程、促进高等教育大发展、优化权力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国外经验,中国应立足国情,改进和完善高等教育立法体系,建立高等教育立法修订机制,从行政思维转向法治思维,推动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与江苏社会经济发展"两个率先"相适应,江苏教育也要做到率先发展高等教育、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省与人力资源强省。文章从教育外部、教育内部两个维度对影响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为更好、更快的促进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推进江苏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