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学生负担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减轻负担的努力,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就在我国还未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责任分担是失衡的,社会、家庭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教育责任无法分散,家庭不能成为减负后学生的合格监护者,社会不能承担起减负后学生的教育重任。中国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它不该以及无法长期承担的责任,也即承担了许多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负担重、在校时间长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这意味着,改革的重点是健全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减负不仅是减的问题,更是教育各系统相互协调的问题。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完善社会和家庭教育,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3.
学生的负担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简单化,更不能一刀切。具体而言,即是不能笼统地提减轻负担,应当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从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实际情况看,学生的负担有的应该取消,有的要减轻,有的要保持,有的还要增加。  1应当取消的负担。在学生的负担中,有的是非法的、不合理的,应当予以取消。这类负担是指在国家教育部规定之外,由各地区、各学校或各个教师自行确定的违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那些负担。如占用本应由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补课,任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布置超量的,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严杰夫 《中国教师》2010,(18):57-59
<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仅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间,中央就下达"减负令"49次,近几年更是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共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学生负担过重,为何积重难返学生负担过重并非全是由教育自身的问题所致,而是当前教育内外各种深层次原因交错纠结的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0,(3):13-13
由于诸多原因,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是一个长期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我们认为减轻学生负担,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有其责,然而,学校是关键。为此,我校从1999年2月起开始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实效”的课题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一条“减负提效”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尤其是课堂教学方面研究和实践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一、实践探索,课堂突破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立法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在法律中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及其职责范围,是家庭教育立法的基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法内容体系的科学设定和表达。基于家庭教育各类责任主体现实履行问题,家庭教育法需要根据各类责任主体自身情况合理划分职责范围。家庭方面尽到抚养和教育职能,政府方面发挥领导组织、监督管理和经费保障作用,学校方面提供专门指导,社会力量方面做好文化引导、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7.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特点,在弄清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彻底解决这一长期遥因扰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辅导应该形成“辅导合力”并进行辅导责任分担。高校学生辅导责任分担存在现实、理论与参照依据。根据高校学生辅导责任主客体地位与功能,提出辅导责任分担的概念模型。高校辅导员与教管人员、专任授课教师、校内教辅机构、家庭以及社会媒介分别分担不同的辅导责任。  相似文献   

9.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负担分为显性负担与隐性负担两类 ,包括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心理负担三方面。其成因和表现各异 ;学生负担过重是个相对概念 ,应具体分析 ;减负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一致的 ,减负并非取消考试 ,并非无负 ;减负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减负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学生课业负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学生学得轻松吗?没有,因为教育者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负担。其实,学生在课堂、学校、家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了课业负担,严重妨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心理疾病,从而引发诸如出走、自杀、凶杀之类的恶性事件。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昵?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轻松、和谐、自然、怡人的心理成长环境,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学得好、玩得好、长得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责任辨析及大学生责任承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责任是同个人的现实生活条件密不可分的,因而,责任、使命等具有社会的根源和客观的内容,它是个人现实生活条件在观念中的表现,是个人的道德实践精神和道德力量。作为未来社会脊梁的大学生应当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义务和社会责任,在社会实践中磨练和铸就责任感,这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指导,处理好课程改革参与者(政府,专家与教师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同时进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这样才有望达到改革的目的;课程结构与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统一”与“多元”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是个人对社会与他人的一种应尽的不可推卸的义务。大学生比一般群体具有更大的社会责任。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自由结合的群众性组织。由于它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及其在类型上的可选择性,活动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内部管理上的社会性,高校社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回顾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与教师的成长、行政方式推进和教师的自我实践同步,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范式。变革是课程的本性,课程改革始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伴而行。课程改革是社会活动,始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伴而行,为此,要置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适应课程的变化发展性,以科学辩证的教育观看待学生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发展。教师是课程改革是否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国家治理带来新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国际国内政治层面、社会层面、价值层面。互联网问题的破解,有赖于互联网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面对新的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环境,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一直在寻求更完善的管理方式。随着互联网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管理方式的创新也在不断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应在原有的权威管理方式中,加大共同责任治理。这种管理方式,更强调政府的服务引导功能、行业的自律功能以及社会第三团体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论课程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出来的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变革。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平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责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当代大学生责任缺失带来的困惑入手,对高校德育中的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容,并探究了责任教育的途径.提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题词抓住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本质与国际趋势,具有全球性眼光。此后,该题词成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放眼20多年来的我国课程改革,无不是围绕这一方针来进行的。笔者试图以这一方针为线索,把20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划分为几个阶段:(一)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及对课程改革的初探(1978—1984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教育几乎陷于瘫痪状态,各地中小学学制混乱,课程标准不一,教育质量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采取了统一学制和教学大纲,统一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责任的含义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问题及其现状切入,探讨大学生树立正确责任意识的意义与重要性,并进一步对如何培养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责任意识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