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2.
徐伟 《学周刊C版》2011,(10):44-44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害怕习作.教师可从四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其一,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有了浓厚兴趣.就能激发写作的欲望.就能更大地挖掘自身的写作水平。其二.重视积累.为写作打下基础.有对素材的积累.对写作枝巧的积累.对词语佳句的积累。其三,重视作文的讲评.提倡“二次作文”,使作文教学程序变成:命题一写作前指导-批改-讲评-“二次作文”.其四.通过“小作文”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子里没有大量的词汇和写作素材.作文就难以下笔。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经常写作的人都知道.当你用Word写作的时候,常可以看到在下面状态栏上的左边显示着这篇文章的总页数和当前的页数。如果你不小心把它弄丢了的话.可“打开菜单上的“工具→选项”,在打开的。建“选项”窗口中,从“视图”中找到“状态栏”.在它前边打上对钩.按“确定”按钮退出后就可以找回来了,  相似文献   

5.
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作文指导方法生活化.作文评价方式生活化等方面的尝试,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不但能够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敷衍作文、为文造文的现状.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丰富写作的内容.提高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不少学生写作素材普遍较为贫乏.直接造成了作文内容空洞、单薄.缺乏个性和新意.达不到高考考试大纲关于“基础等级”的要求。本文就如何依托教材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应试能力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志公先生说过:“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教学似乎比阅读教学更加困难重重.以至于“我国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这实在有悖常理:中国的“写作”根基雄厚.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中相当一部分实为“写作”史.汗牛充栋的写作教材和广泛深厚的写作经验.应该让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写作教学驾轻就熟、成就斐然。事实如此相反,个中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8.
一 关于当前的中小学写作教育.有专家用“三无”来表达自己的评判。所谓“三无”,即无法、无序、无效。对这个说法,我一直心存疑虑。以中国之大,人才之多,思虑之广,谋略之精,怎么会在效率和方法上毫无建树?实际上.从教学层面看。一线的写作教育不仅方法众多.甚至连“诀窍”、“秘籍”也不稀罕,其教学效果也不容粗暴抹杀。  相似文献   

9.
陈丽服 《学周刊C版》2014,(8):166-167
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非常专注于写作教学.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写作教学整体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千篇一律、生编硬造。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乐事,而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他们普遍认为作文难写。而教师只是反复讲、反复强调.但学生依旧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作文难教”是绝大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感慨。  相似文献   

10.
如果生活是写作的制造商.那么课文则是写作的供应商.它可以源源不断供应我们写作素材、行文技法,指点我们精要拟题,创意构思.创新表达。遗憾的是。在我们进行课文阅读时。“写”的作用和意义被严重忽略.阅读与写作成为两个“各自为政”的“独立”领域.“老死不相往来”。其实.我们的学校“生活”.主要还是以课堂学习的学业活动为主,具有天然的“读写结合”优势。如果能够换一下思维.换一种“活法”.读写联姻,“互通往来”,也许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1.
作文的“自由”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要使学生们真正喜欢上写作.就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学生只有在最自由的、最放松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释放出最好的写作能量来。  相似文献   

12.
陈琦 《考试周刊》2010,(51):35-36
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质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眸过去,应试教育以“分数”看作文质量不可取,素质教育普遍采用“等级制”来定作文的“乾坤”,但无法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作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山区基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生活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作文资源.如果能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细致观察,深入调查,合理开发.那么.学生就可避免捉襟见肘之窘和搜肠刮肚之苦,自然就能享受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趣。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活动中.围绕山区基层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天翼的写作公约著名作家张天翼早年在湖南某大学教文学时,曾给学生订了一份“写作公约”1.多看多写,每周写作一篇.决不可少;2.参加讨论,要多发言.不要害羞,不要怕说错,不怕人笑.3.提高写作的自信心和勇气.不怕幼稚.不迷信“天才”、“灵感”,不抱“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脑.借助网络,通过有效的语言、文字、图象等符号输入来进行网民之间的话语表达与情感交流的写作活动,我们称之为网络写作。由于其“文字输入的相对快捷,写作的自主与自由,评价的多元.写作成果的及时反馈”等因素,使得钟爱于网络写作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每年越是接近高考的日子.就越是有不少学生拿着作文来找我:“老师.您能给我一个写作的套路吗?”“老师,您就给我们猜一猜高考作文题吧!”  相似文献   

17.
在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语)。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抓不到写作材料.没有写作热情。试想,在缺乏写作内容、没有写作热情的情况下,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去拼凑,胡乱编造“成文”来应付教师了。这自然达不到训练目的.又何谈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9.
林可夫教授是现代写作学科建设的“功臣”.为写作事业奋斗了一生;他实践了变“静”为“动”的写作研究主张;建构了以写作主体智能训练为主的写作训练体系;构设了“高等师范写作学”的分支学科理论;对写作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把一生的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写作学科建设事业.值得后辈学人景仰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浅谈灵感     
奥锦旗 《语文天地》2009,(10):60-6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笔者认为可以用这两句诗来形象说明写作时的灵感现象.灵感是形象思维过程中的一种不自觉的飞跃和升华.是因偶然机遇触发而出现的创作力爆发和文思泉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