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罗先保切入点,亦称“突破口”,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应当是课文思想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和篇章结构的聚散点.由这一点可以向课文各部分发散、辐射,课文各部分也可以向这一点聚拢、集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文、象、道的统一体。阅读教学务必重视“识象”这一重要环节。教师要结合课文,采取成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切实地引导学生去“识象”,加深对课文的感悟、领会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罗先保切入点,亦称“突破口”,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应是课文思想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和篇章结构的聚散点。由这一点可以向课文各部分发散、辐射,课文各部分也可以向这一点聚拢、集中。这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重“内容”,而且要重“形式”,这里所说的“形式”是指语言的表达形式。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使语言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由重“内容”转变为重“形式”呢?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谈一点不成熟的做法。《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就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完整地提出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程育和原则。1987年的大纲虽然也提及“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但没有具体深入的阐述。义务教育大纲据出:”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阅读教学程序中的第一个‘整体”,是引导学生先概略地把握课文,初步明白该课主要讲什么。这一个”整体“很重要,是深入分析各部分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此,教学第六册《一个降落伞包》,在深入另析8…  相似文献   

6.
潘月婵 《师道》2007,(7):79-7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分几段,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特点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以及用什么方法去求得对文本部分与整体的理解。为此,教学中,我着重抓了“释读”和“旁联”两个环节。即要求学生对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具体词语给予恰当的解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咬定“言语”不放松呢?笔者以为,除了要有“语和文”的意识外,巧妙切入文本也是夯实“言语实践”的重点。 一.文本切入求实构建厚实课堂 1.一针见血——以文本线索为切人点。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以文本线索为切入点,往往能收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月光曲》一文,许多教师都设计成从“同情穷苦人”的角度去体会其人文精神。有位教师却是这样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8.
麻文辉 《成才之路》2011,(26):85-8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课文读流利,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我在进行阅读教学中,用“虚拟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语感、句法、章法等方面的训练,收到了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虚拟”,是指教师创设或再造有关的另一种语言材料,与原语言材料相比较,以区分高下、良莠。一、虚拟一些字词,凸现人物品质不少课文,特别是小说体裁的课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要防止越俎代庖,甚至限制、束缚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然而,放开手脚又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而废弃,这里涉及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度”的问题。事实上,目前也出现了某些失“度”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1.
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意思是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属全责备,所以他能够选择对象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寻找、发现切入教学内容的突破口。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灵活的思维。选择导读课文的最佳切入口,往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运思匠心。选择好了切入点,就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学习课文,研究课文。  相似文献   

12.
一、发现写的秘密,学得有趣有效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这话既形象又精辟。所谓“来”,是指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所谓“回”,是指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的。我们当下的阅读教学,一般重视带领学生“来”,  相似文献   

13.
引趣·求新·益智──谈阅读教学点的选择陈明华阅读教学难,从某种意义上说,难在选点上。这里所说的“点”,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细微点。如果教师善于捕捉这些细微点,引导学生辨微析毫,审情度理,那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质疑式”阅读教学,是指课堂阅读教学中,鼓励、启发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由“整体感知——自我设疑——讨论释疑——总结归纳”等环节构成,其核心环节是自我设疑、自我解疑。  相似文献   

15.
余丽英 《湖南教育》2005,(23):27-27
我们在阅读教学课上总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请同学们大声把课文读一遍”“下面分小组比赛读课文,每组读一段”“请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课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读的训练看似很多,但为什么而读?学生不知道,教师也盲目。这样的读是机械被动的,也是无效的。相反,教师如果给每一次读都安排具体任务,读前提问,读后追问,引导学生利用读来理解文意,利用读来完成学习任务,效果就好多了。例如:“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疑问默读课文,从课文里找答案……”“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哪些段落写了它风景优美?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记……”“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读。是积极主动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读不是形式,读要有目标。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意兼得”,我的认识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内涵,体会思想感情,又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中的“关键词”,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便于引导学生解读文章、提高教学效率,而从文中选取出来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字词。语文关键词教学法就是一种以一篇课文最关键、最敏感的词汇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引伸、扩展,从而理解全篇课文,突破教学重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关键词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做到牵...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品读”、“美读”,而“初读”却渐渐被教师“遗忘”了。其实,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着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初渎呢?  相似文献   

19.
“回路”,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提出的“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的观点中的重要内容。先生说,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课文语言的阅读,理解、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称之为“来路”。目前的许多语文教学现象,较多地关注了“来路”的问题;“回路”指的是在“来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内容”走向“课文的语言”,而这一点,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被关注的很少,或者说被许多老师忽略了。这样的缺失,恰恰造成了阅读的低效与学生习作水平的低下。笔者试结合《第一朵杏花》(苏教版)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谈一谈如何落实张志公的“回路”思想,如何实现小学生阅读与习作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人教版小学三至六年级实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一段文字,或几幅图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资料袋”的使用并不理想,多数教师或将其作为预习的材料,只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或在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读一读,仅此而已,“资料袋”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那么,如何用好、用活“资料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