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的核心就是蕴含于各种文化形式中的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教育说到底就是文化认同的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对文化认知的固化、认同的弱化和选择的异化等三重困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既要加强自身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又要与时俱进,勤于实践,不断创新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化认同与文化)中突相生相伴,文化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文化认同危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了困境与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视角思考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文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其目的是实现人们对"共享价值"的认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教育。全球化境遇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导致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促进文化认同,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成因,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要想强基固本、凝魂聚气,就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培养。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认识要想得到有效的锻炼,就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进行不断的增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现代人大多集矛盾和边际性于一身,难以把握自身文化身份,进而成为边际人。文化认同危机不仅严重影响着边际人的现实生存,也制约着其人格健康发展。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观认同,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边际人人格发展中具有导引和规约作用。认知是认同的前提,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在理论的认同与内化上下功夫,从而为边际人化解文化认同危机、找到精神指引、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道德文化自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是实现道德主体将社会道德要求真正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追求和行动力量的关键因素。唤醒道德文化自觉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具有独特优势和内省作用。文章以阐述唤醒道德文化自觉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在此视角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内化的作用机制以及路径选择,力求使大学生高度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言行具有意识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理解,揭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心理机制,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培育路径,必须通过整合社会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付之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生命延续的精神价值基础,文化认同的实质是对该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核心是一个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是产生认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没有根基的浮萍。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的"血液"中,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引导正确的文化观念,培育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意义促使人们消除差异和隔阂,能够共享文化和有效沟通,进而促成合作,逐步产生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人们的行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拟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困境,并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角度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认同的路径选择,从而逐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以及行为践行。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1):138-139
提高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是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者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有什么重要特点"这三个问题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的原因,最后提出当前高校开展好认同教育的主要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虽然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并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在教育方法、内容、实践教育、系统性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高校应该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强化认知认同;关注学生需要,优化情感认同;提升理论素养,深化理性认同;融入生活实践,活化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5.
受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存在一些问题,如价值观信仰不坚定、信仰危机,理论脱离实际、认识浮于表面,缺乏道德责任感和精神追求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消费成为生活方式的极度展示,它脱离了经济意义,成为象征意义。这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表现为对理性消费认同的破坏、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价值取向的扭曲性认同以及对他人身份的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碎片化现象是消费文化下的真实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置于消费文化中,能够深化对"价值"的理解,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刘凤英 《高教论坛》2014,(3):30-32,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大学生的逆反情绪的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坚持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遭受到一系列新的挑战,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上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可回避,相反,我们要坦诚面对,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提出可行的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和进一步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随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日益完善的特殊时期,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教育模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尤其体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现实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教育,进而促进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重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提出,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倡导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通过外部教育使高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产生认同感、责任感,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追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