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0年5月12日,一份印得十分精致的小型周刊被送到读者面前——这就是周作人主持下的《骆驼草》。该刊由周作人主持,实际上负责编辑和校对的是废名和冯至。《骆驼草》的定名出自废名,其含义是“骆驼在沙漠上行走,任重道远,有些人的工作也像骆驼那样辛苦,我们力量薄弱,不能当骆驼,只能充当沙漠地区生长的骆驼草,给过路的骆驼提供一点饲料。”周作人等人以“骆驼草”自居,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雍容”、“坚忍”的文化精神。他们试图重新审视因五四狂飙对传统的割裂而造成的文化断层和文人心态的浮躁迷惘和混乱,并纠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利性痼…  相似文献   

2.
卞湣 《视听界》2006,(3):52-53
阿拉伯人带着骆驼露宿沙漠。夜深,骆驼把脑袋探进主人的帐篷说:“主人,外面太冷了,让我把脑袋伸进来吧。”主人同意了。稍后,骆驼又说:“……让我把两条前腿伸进来吧。”主人又同意了……最后,骆驼全身都挤进了帐篷,还一脚把主人踢了出去。——阿拉伯故事用上述故事来比拟当今体育解说的现状并非不甚妥当,当今体育解说正呈现多样化的追求——虽然和国外相比仍属亦步亦趋,但在国内已是潮头独立——央视的专业性解说代表着主流方向,基本形式是主持人 高水平嘉宾(现役或退役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此种形式肇始于1990年亚运会,此后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3.
记得在沙漠途中,一位同伴说过:“现在赚几万、几十万的人不少了,能进塔克拉玛干的人却不多,我们算得上极少数拥有这种幸运的人。”这话不错。我们是少数幸运者之一。怀有这个愿望,对我们而言,至少也有十几年了。1992年年底,我们作为特约记者,有幸参加中日青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联合探险团做随团采访,行涉5800公里,历时55天,其中步行600余公里,算是实现了我们的夙愿。当一回驼工进入沙漠,无法想象人不借助骆驼的帮助。这种牲灵擅走沙漠,最长能熬过9天不吃不喝,大骆驼的负重力有四五百公斤,“沙漠之舟”的美誉恰如其分。在若羌县瓦石峡,我第一次见到将组成我们沙漠驼队的39峰骆驼。说起来算我们“不幸”,如今  相似文献   

4.
元代骆驼考     
<正>骆驼是元代"五畜"之一,养驼业在元代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术界尚无专门论文研究元代骆驼。相关的研究成果[1],对元代骆驼只是论及,而无深究。古今对于元代骆驼的研究性文章和书籍大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对于关于骆驼方面某一块历史进行研究,如骆驼民俗、骆驼疾病研究等;二是以时间为主线,对古代骆驼进行概述性研究,如中国骆驼发展史等;最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一招鲜”画家为数不少。从韩斡画马,戴嵩画牛,到黄胄画驴,吴作人画骆驼.徐悲鸿画马等等。可谓代不乏人.世多宝之。新近活跃在金陵画坛的三位“一招鲜”画家:方军画雄鹰.周昭平画雄鸡,郭大年画雄狮,合而为“三雄”,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骆驼与北京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以其体壮力大,性情温和、驮重量大、耐饥饿、善行走等特点,很早就被人们驯化为古时的运输工具。“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笔下所描写的古代“丝绸之路”上骆驼队过沙漠时的动人情景。与此同时,北京也有了数...  相似文献   

7.
在专家眼里,铁通是“瘦死的骆驼”。人们有理由为铁通担忧,并且更有理由希望——铁通能够坚持到底。毕竟,生活在一个没有垄断、存在竞争的社会里,消费者才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8.
这样的“萎缩”好得很文翥图书馆事业萎缩了:书少了、读者少了、工作人员走了……,是“渴死的骆驼”,是“文化的沙漠”。不少人为此摇头、叹息;多情者为此流泪、不眠。我却说,智脑别轻摇,热泪不轻掉,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确有不少事在“萎缩”,而其中有不少“萎缩...  相似文献   

9.
刘声东 《军事记者》2005,(11):10-12
“大漠骆驼”宋晓国的报道,在读中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在这里,我以这个典型的采写过程为主线,并结合近年来本人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体会,谈一谈大力增强新闻疏导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若诚74岁的一生是从艺的一生,可以说,戏剧犹如他的生命,与他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如果从1947年英若诚在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读书时,参加业余的“骆驼剧团”,登台演出《保尔·莫莱尔》《春风化雨》等剧目时算起,英老已经有整整60年的舞台生涯史,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档案》出到200期了,如果会用颜料涂鸦,我一定会画一幅“落寞的驼队”相赠。三五匹骆驼连在一起,孤独地负重前行,而前方则是看不到尽头的茫茫戈壁。可惜我只会用文字涂鸦,于是描述心声便有些麻烦,一言难尽矣。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方风味小吃──荞面扒糕陈崇海“扒糕”也叫“灌肠”,是用荞麦面制做的一种食品。它是北京地方种类繁多的食品中的一种大众化风味小吃。电影《骆驼样子》中,虎妞结婚不久,带着朴实得近乎傻气的祥子去白塔寺附近街上游逛,走到一个小摊前坐下,那摊贩一手拿着刀子...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1):110-111
<正>传统观念一般把轮子看作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发明,而骆驼则是笨拙落后的运输形式。本书通过回顾骆驼从古至今的驯化和使用历史,层层深入、有理有据地挑战了这一出自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作者借鉴考古学、艺术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与骆驼饲养业相关的知识,运用大量图像证据,探讨了骆驼的使用对人类历史,尤其是中东和北非的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揭示了骆驼运输的社会、军事、经济、技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治中 《大观周刊》2012,(23):118-118
优秀班主任之所以优秀的内在规律是什么呢?在“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创新研讨会”上聆听了全国著名班主任系列报告后,我总结出了名师光环背后的五个秘密:个性与创新;灵动而流畅的内心世界;拥有过“骆驼穿过针眼”般的传奇经历;多才多艺、广见博闻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与妙用无穷的太极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微图览胜     
《图书馆建设》2012,(12):96-97
王林儿童阅读:《骆驼移动图书馆》真是一本被忽略的好书,所有做阅读公益的组织都应该读读。写的是一群美国人用骆驼装备了一个图书馆,来到非洲的肯尼亚,希望用“知识“改变这里人的命运。没想到,好意并不被认可,两种文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阅读捐赠要注意当地的文化传统。书真的是好书,不过封面的广告语有些俗。(2012-11-05)  相似文献   

16.
刘鹏 《北京档案》2006,(12):40-41
上个世纪中叶之前的700年间,北京城内外运输货物多靠骆驼.每年入秋,拉骆驼跑城儿的就开始多起来,运输山区的煤炭、石灰、木头或其他大宗货物.  相似文献   

17.
结束了对黄河后套的旅行,下一步行程就是著名的骆驼之乡——阿拉善盟了。 从地图上看,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端,它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靠甘肃省河西走廊,巍巍的贺兰山斜卧在它的东南省界上。阿拉善便是“贺兰山”一词谐音。全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境内有沙漠、戈壁、草场、湖泊、河流和丘陵。其中乌  相似文献   

18.
舒乙 《档案天地》2012,(10):4-7
颠簸中的童年 我1935年生在青岛,当时老舍先生在青岛教书,他从英国回来以后直接就到了山东济南齐鲁大学,1934年他转移到青岛到山东大学教学。生我的第二年他就去了山东大学的教务,变成了职业写家,1936年的他成为职业写家以后,第一个成果就是《骆驼祥子》。写《骆驼祥子的》那个地儿叫做青岛黄县路,好像老舍旧居现在改成了"骆驼祥子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位哲人,大约是德国的叔本华吧,曾对阅读一事十分悲观。认为这是让自己的脑子给别人的思维马蹄作一通践踏,曲折地反映了他超人哲学的思想。不才如我,倒以为阅读是一种贮藏,象沙漠中的骆驼,待余闲时作反刍、咀嚼、消化,以滋养身心神思。“比较”,就是我反刍咀嚼之一法,虽然此也卑之无甚高论。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周晓光、李琳琦合著的《徽商与经营文化》一书,已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全书约13万5千字,分为十章,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徽商形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阐述了徽商关于效益、竞争、质量、信誉、信息、人才、途程等方面的观念;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说明了徽商的经营方式、徽商在经营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徽商对经营环境的营造。介绍了徽商敬业、拼博、进取的“徽骆驼”精神和徽商商业道德等。该书论述紧扣“经营文化”这一主题,从徽商所体现的种种与经营文化相关的内容落笔,并另辟“徽商的生活文化”、“徽商与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