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滥竽充数     
《辅导员》2010,(21):25-25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通常是三百人的大合奏。因为他给予乐师非常优厚的待遇,所以一个叫南郭的人尽管并不擅长吹竽,也设法混进乐队。当乐队演奏时,他就站在队伍里假装也在吹。没有人注意到其实他连一点声音也没吹出来,所以南郭也享受到和其他乐师一样的待遇。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  相似文献   

2.
3.
“滥竽充数”的故事家喻户晓,多用来批评像南郭先生那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这样的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勤奋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住考验。今日再读,觉得故事更令人深省之处却在于: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  相似文献   

4.
自从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整天东躲西藏,一会儿躲在别人家的柴垛里,一会儿躲在烟囱顶上,一会儿躲在树上……反正就是整天都没有好日子过,他想:我终日东躲西藏,也不是办法。他恨死这支竽了,都是它害自己犯了欺君之罪,真恨不得砸了它!可当他拿起竽,要砸下去的时候,又犹豫了:我能干吗呢?去卖猪肉?不行,太累了;去种田?风吹日晒的太苦了;去当渔夫?太危险了……还是用我的竽过日子吧,这里吹  相似文献   

5.
孺子牛     
春秋时代,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个儿子叫荼,他幼小的时候,十分活泼天真,很受齐景公的喜爱. 齐景公十分宠爱这孩子,孩子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并且常常逗孩子玩耍,父子常常玩得十分快乐. 孩子看见牧童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心里很羡慕,也想要骑牛.一次景公逗着孩子玩时,孩子噘着小嘴,要求骑在景公的背上.景公对他百依百顺,于是满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6.
成语典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以其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形式,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成语典故在语文教学和写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成语典故的形式虽然是固定的,然而,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不是全都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语典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挖掘新内容、引申新思想.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高度关注,加强研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是长不了的。4.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从而理解寓意。  相似文献   

8.
一、追寻出处,明确任务师: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们一定学会了不少成语。有时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还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可笑之事……但它们都借助这些故事,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含义。能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吗?出示:一鸣惊人以貌取人汗马功劳老马识途自相矛盾兵不厌诈买椟还珠良药苦口吹毛求疵守株待兔师:成语多来自于古代著  相似文献   

9.
叶士舟 《班主任》2009,(4):54-54
《韩非子》里有一则寓言故事,大意是:卫国有个人的女儿要出嫁了。他告诉女儿:“你要尽量多存私房钱,因为媳妇常被夫家休掉,很少有人可以长久维持。”女儿果然存了很多私房钱,但正因为如此,婆婆认为她太贪心,便将她赶了出来。她带回家的财物比当初的嫁妆多了一倍有余。这位父亲不但不因自己的教法后悔,反而洋洋自得地炫耀自己有先见之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与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和戏曲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以及丰富的遗产。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后世小说的最初的渊源。从上古到先秦两汉,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酝酿和萌生时期。  相似文献   

11.
张作田 《高中生》2009,(5):22-23
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听到消息后,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王位。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  相似文献   

12.
《滥竽充数》是苏教版五年级《成语故事》的第二则小故事。冯璐老师和林莉老师将本课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以生为本,同课异构,从不同的角度实现突破,有效地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果。巧妙定位,激发兴趣经典是占据人类精神文化制高点的精品之作。它是人类文化苍穹里最亮的星星,但它们不是孤星,而是始终以一种"群"的姿态存在。因此,无论手捧一篇还是一卷经典,都要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近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各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考古、文化遗产、各类史学包括音乐史学的关注,本人结合近几年对音乐史学的研究,从中国古代乐器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政治与社会制度相对应、与文学作品相呼应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达到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挖掘一个较为明晰的方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弃名     
周朝的时候,鲁国有一位妇人。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在兵荒马乱之中,她为了逃乱求生,就抛弃了怀中所抱的婴儿,而抱起了手中牵着的孩子。齐国的军队,看到了这位鲁国妇人的行为,感到很奇怪,就问她说:"你把原先怀中所抱的孩子丢掉,那个被丢掉的孩子,是你什么人啊?"妇人回答说:"他是我亲生的孩子!"齐军又问:"那么,你现在手中所抱的孩子,又是谁呢?"妇人说:"他是我哥哥的孩子。"齐军又进一步的追问道:"你为何丢弃了自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谈谈戏曲文学中的古代文论观,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在《韩非子》中韩非将《说林》《储说》都命名为说,说明了他对这两类文章中大量的寓言故事的认识。在这一层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二者看作是我国最早的寓言专集,这是它们在文体学价值方面具有的相同点。但是,《说林》与《储说》的文体形式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正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襄公被杀。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他们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后,都非常着急。因为谁先赶回去,谁就能继承君位,所以他们都要争先恐后地回到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两个人身边都有各自的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  相似文献   

18.
呆若木鸡     
[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周宣王有一特殊的爱好,喜欢看斗鸡。他让太监们养了不少精壮矫健的公鸡,早上下朝之后就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一只英勇善斗的鸡都不是常胜将军。因而心里总是感到不满足。后来,周宣王听说齐国有一个训鸡的人,[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相传,战国时期的苏秦主张合纵抗秦,遍游六国。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他对齐宣王进行游说,齐宣王慨叹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雄兵,抗秦的兵源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若再加上别处兵源,力量就更加强大。"苏秦的这种算法显然是如意算盘,因为临淄城不可能做到每户出三个男子当兵,这里有各种情况,有的是鳏寡孤独,有的有女无男,有的只是老弱病残,所谓临淄21万雄兵仅仅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必修教材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古代诗文的一些注释存在失误或不当之处,因此,本文对这些注释进行了辨正,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