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体现了一种“真诚”,就像作者自己所说,“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者自己强迫。本人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书中很少引经据典,也不哕里哕嗦,更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作者与读者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客观、真实、自然、理性地分析教育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最终关注的却是人:人的存在,人的健康,人的成长,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解是中国当代诗坛中生代诗人,在全国较有影响。诗集《岁月》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该诗集记写了他人生岁月的点滴和片断及感悟生命的真谛。在他的诗中,诗意与哲学融汇,生命与语言互证,历史进到现场,时间停于空间,在外与内、大与小、轻与重的辩证中,架构独具个性的艺术天地。他的诗的话语风格简洁、灵动、柔韧而明丽。  相似文献   

3.
《夏洛的网》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锋兄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中英双语精装本《导读》里说:“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曾经多次强调好的作品是诗,渗透着诗性,这既是他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是他自己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人,其中诗性的贯穿也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史铁生对“诗性”的理解出发,进一步探寻《我与地坛》的“诗性”所在,再一次感悟该作品的魅力,找寻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诗是心灵的艺术。黑格尔早就指出:“诗的出发点就是诗人的内心和灵魂。”对诗歌本质的这一表述,已为中外诗歌的广泛实践所验证与认同。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也走着由外而内的深入与转型。广大青年诗人更是把诗看作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把诗当作生命的存在方式,提出“诗的生命的瞬间展开”、“人类心灵的深处呈现”、“一种莫名的震颤”。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派诗人长于借自然之象诉内心之情.《我漂亮的玫瑰树》、《一朵枯萎的紫罗兰》与《水仙》分别是浪漫派的起点诗人布莱克、“浪漫骑士”雪莱以及“湖畔派”代表华兹华斯的咏花诗.诗人在诗作中借花言情,借三朵“花”吐露出三种不同的爱情观.玫瑰树诉说了布莱克对爱情的忠贞信仰,他的情感世界是纯真的;紫罗兰寄托了雪莱对亡妻的缅怀,他的情感世界是浪漫的;水仙慨叹的是华兹华斯与爱人相思不得见的孤独,他的情感世界纯真的浪漫与浪漫的纯真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7.
这首被热爱海子的人们格外喜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海子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温暖明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表明诗人要在尘世营造幸福的生活,但诗人又用实际行动拒绝了对生活的介入。这首诗,如果和诗人的具有诗歌史本意义(或是作为诗歌本完成)的行为相比较,两个本之间构成强烈的反讽。在这首诗里,纯朴直白的诗句,清新明快的意象未能遮蔽诗人对于“幸福”的抒写中的内在分离和矛盾。我一直以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严肃思考,面对世俗社会和自己一生所执着的诗性世界,诗人陷入了矛盾的境地,产生了困惑,这从诗中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8.
<海浪>把伍尔夫的创作思想又推向一个高潮:她强调小说是作家创作的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不是对人生真实的模仿.海德格尔在探索艺术作品的本源时也声称:艺术品是真理发生的根据.他们都强调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在<海浪>中抽象的人物处理和诗性语言的运用建立了一个独立存在的艺术世界,存在者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中确立.  相似文献   

9.
《豹》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前期代表作,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此诗创作于1902—1903年,反映了世纪末抑郁、哀伤的情绪与心态,而且诗人创作由注重内心转向现实和客观,表现了他“物诗”的艺术新质。诗中描绘豹的目光“疲倦”到四肢“静寂”的外在表现,揭示“意志昏眩”的内在精神变化,从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处境和人类“存在”问题的感受和思考。这些都是学习欣赏此诗的要旨。  相似文献   

10.
张业清 《考试》2010,(11):1-1
诗人的称谓由诗和人两个字组成,表明诗人有常人的生活特征,但诗人又不同于我们,差别究竞在哪里呢,最近,诗人刘希全走了,才开始思考,诗人的存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成书简介】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书中易中天和于丹同台对谈.共品人生,妙语如珠,古今交汇,把古典信手拈来,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领悟融人当下生活。尤其是易中天、于丹的数篇演讲纪实,风趣中见智慧.谈笑中有见识.带领读者从经典中体悟人生,从古典中学习生活.用整个生命去感受中国经典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王学忠在人民群众中堂堂正正站着写诗,并达到了相当精神高度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歌承继着古风,在精神上承继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光荣传统,用"体"来讨论他的诗歌是合适的,本文以他最新出版的《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诗歌卷)》的作品作为主要议题,从诗人成长和中国诗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王学忠诗歌现象,分析王学忠体诗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深爱的人啊 你怎么忍心 丢下我 在这孤独的夜里 澄澈的明月 而今 成了凄楚的调子 幽艳的花儿 失去了往日的婀娜  相似文献   

14.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这首诗的可贵就在于:1.他打破了多年来天经地义的想象机制。在一般人的想象中,花肯定比叶子美好,而杜牧却说,叶子比花更美。在一般人看来,秋天肯定不如春天美好,而杜牧却说,秋天比春天美好,不但比一般春天的景色鲜明。而且比春天最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这表现了一个诗人精神的活跃,不为常规所拘,这是诗人艺术想象的突破。2.这首诗的灵魂,全在最后这一句。以一个比喻而使这首诗经受了千年的考验,保持住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杨卫东 《课外阅读》2011,(2):197-197
故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总是那么神圣,那么亲切。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的欢乐与幸福都与故乡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走进冰心的《我的故乡》,我们知道冰心祖籍福建长乐,生后七个月就随着父母亲离开福州,一生中只回过两次福州,在福州的生活总共不到两年时间,而且从未回到祖籍地长乐,但她十分眷恋、热爱长乐,总以作为长乐人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6.
《预言》收集了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所作的34首诗歌。诗集分为3卷,反映出不同时期诗人不同的心灵状态和情绪焦点。诗人从学校到社会,经受了爱情的体验和社会的磨练,由“象牙之塔”里的理想主义成长为现实社会的冷峻批判。《预言》真实的记录了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心灵变奏,具有“自叙传”色彩。诗人对应自己的情感在有意无意间塑造出一个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一形象随着诗人的成长而成熟,经历了由一个“独语”到“思想”再到“觉醒”的发展历程,并具有鲜明的“何其芳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琦近作选》一书中的《第一次去襄樊》秉承着诗人一贯的基于生活小情调体现生命大恢弘的风格。吟唱的虽是生命中人人都要经历的爱情题材,却能让人见出心性和襟怀的大气象。回忆中的爱情即如轻风细雨般让人心里丝丝震颤.又如大气磅礴的交响乐让心灵温暖。  相似文献   

18.
刘微 《现代教学》2011,(4):75-77
这是一个构思了42年却在12天就一气呵成的故事。作者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采取了自传体的方式,回忆了他的童年生活经历,记录了一段温馨而伤感的生活片断。五岁的泽泽聪明而早熟,这个天性敏感的男孩,总是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委屈,他甚至发现了一棵“会说话的甜橙树”,每当挨罚的时候他就去找甜橙树聊天……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19.
日记体小说《恶心》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洛根丁对存在的意识,萨特揭示出了人的存在特性和方式。人的存在具有偶然性、普遍性与时间性,人的存在方式表现为自欺与自我。  相似文献   

20.
我选择刘禹锡这首绝句来欣赏,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特别有成就,而是因为它在立意上有特点,我国古典诗歌在宋玉时代确立了悲秋的母题,而且成为一种传统。一般人很少有意识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的、凝固的套路。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秋愁的诗歌都公式化的套语,至少有许多以秋天引起的悲愁,是有真切内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