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庆树 《学子》2014,(11):57-57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1.实际应用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思维的创造性过程,是思维灵活变化的体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测量学校的旗杆高度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实践与综合的应用,能拉近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距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意味着"数学+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课应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意识到: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相似文献   

4.
成都七中数学组从1998年开展的“数学建模理论在中学课内外的实践与认识”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变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这里结合课题开展的有关情况,提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作法。一、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法 1.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选题,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发现生活中的应用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  相似文献   

5.
郑苏霞 《中小学电教》2012,(10):128-128
利用信息技术能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图形与位置"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创设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活动情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前思考1.教材体系的分析。苏教版《图形与位置》一课的整理与复习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找准每一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问题,从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课前收集生活资料,课堂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课后参与生活实践;教学内容的改、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生活中的开放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讨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遵循<课标>理念,教学中应努力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实践中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感悟"生活一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于是,“问题情境”的创设便成了新课程实施的“流行色”,越来越多的教师不管是计算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10.
课标中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较为常用和实用的工具,既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内容。所以,我们教学时应依据教材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场景或经验去学习统计知识,并把统计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提炼形成统计思想。下面,以苏教版数学第四册"分类统计"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程学习的背景下,加强数学建模意识,开展各种课型的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其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包含了许多数学教学建模的方法,如函数关系式、导数法、微分方程法、多变量积分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与综合应用”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它是以实际的数学问题为载体,以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形态。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一类课型,是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思考性、自主性的一类学习活动。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记忆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要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利用实际生活问题创设情境某节课教学平均数应用题,当教学流程进入到引导学生从正面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时,教师发现有些同学对平均数概念有误解,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是关于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的一节建立函数模型,提炼方法的专题探索课。从选题角度讲,尽量取材于生活实际,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营造数学问题的形成思想,即“数学扎根于生活”。特别是选取了开放型问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其进行自我展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作业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应用的能力。整节课应以“开放、交流、合作、引导”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改革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单纯训练的局面,我们在原“动态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生活化理论,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为目的,进行了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拓宽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范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数学的目的。应用数学。本课题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课前感受、课中尝试、作业延伸、活动引路,以达到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衔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加强课内外数学实践、实例教学,开发数学研究课。  相似文献   

19.
开展综合实践课是为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再次达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能力。本文就从两个方面探讨实践在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莉 《河南教育》2005,(10):30-30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且可以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以我曾获一等奖的省级录像课——《轴对称图形》为例,谈谈我尝试让数学走进生活的感受。一、结合生活实例,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导入新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认知的特点都要求数学问题生活化。只有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才能以开放的姿态展示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我设计了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蝴蝶飞舞、落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