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动处方减肥体现健康减肥的理念,用最自然的,最科学的运动方式锻炼身体,减肥,发挥运动处方的作用。调查以几个健身俱乐部抽取20名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EG)和实验组(CG)。对实验组运用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科学的锻炼,而对照组进行一般性锻炼。最后从他们减少的体重上施加对比,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的身体重量,身体脂肪含量上有明显的减少。研究指出科学的运动处方是维持健康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神经肽Y与促食欲肽与肥胖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促进了运动对神经肽Y影响机制的研究.对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论述神经肽Y和肥胖的关系,运动对神经肽Y的影响以及神经肽Y在运动减肥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肥胖症是在遗传因素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下,能量代谢调控网络的功能紊乱并导致体脂增多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运动不仅能有效减少体脂,还可以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是目前公认的控制肥胖的基本手段,然而运动减肥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笔者从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棕色脂肪以及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对运动减肥的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为未来肥胖症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动减肥一直被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关于运动减肥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甚至是理论认识上的错误,如运动减肥中关于运动强度的认识,关于力量练习对于减肥的作用等。本文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论思考,对运动减肥中若干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相关研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肥胖症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减肥始终被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围绕运动减肥,目前国内外主流思想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就要采取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强度间歇运动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总的能量消耗比持续低强度的运动多,而且运动中对心血管刺激小,运动后对含高糖、高脂食物的抑制作用强,能产生更好的减肥效果。一些研究表明在特殊的环境中运动(如低氧、水环境)比常氧、陆地上运动具有更好的减肥效果,晚饭前运动要比晚饭后运动减肥效果好。大强度间歇运动减肥理论对我们传统的运动减肥理论提出了挑战;低氧、水环境等特殊的运动环境及晚饭前运动的时间段研究为我们拓宽了运动减肥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对大强度间歇运动减肥新观点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国内外减肥运动处方一般以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但实际上,全世界肥胖发病率仍在逐年增长,依靠传统减肥运动处方似乎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从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大强度间歇运动可能是更加有效的减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大强度间歇运动后总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能量物质摄取下降。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2001-2010年间我国运动减肥研究的发展时期和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剖析,指出10年来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运动减肥研究水平参差不齐;(2)运动减肥研究对象局限性较大;(3)运动减肥研究深度不够;(4)运动减肥研究应用价值不高。建议:(1)运动减肥的基础研究领域应向纵深发展,并与国际接轨;(2)研究水平应更加均衡,研究对象应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手段应更加先进;(3)应用研究领域应不断拓宽,提升研究深度与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VB6.0减肥运动处方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分析,建立并简化了减肥运动处方数学模型。认为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初步实现减肥计划的科学化;然后通过VB编程,将减肥运动处方的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语言,进而通过程序来实现减肥运动处方开设的自动化。为从事减肥活动者提供便捷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减肥的效果。方法:20名自愿参加青年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名,实验组进行12周4次/周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运动方案为以85%VO2max强度完成200m游、再以55%VO2max强度完成100m游、间歇休息3min为一组,重复6组;在运动计划实施前和12周结束时采用ZEUS9.9身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身体成分。结果:与对照组或运动前比较,实验组青年肥胖女性的体重、BMI、腰围、臀围、WHR、体脂%、身体脂肪、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均出现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减少(P0.01,P0.05),而肌肉量和蛋白质量则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排球运动科学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普通的娱乐活动到奥运会竞赛项目,从室内6人排球到沙滩两人排球,从一般的体育活动到专门的运动科学,排球运动已从一般的体育活动发展到了有着自己独立的教学训练思想、教学训练理论、教学训练体系、教学训练内容、教学训练方法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完整体系,集生物学科、心理学科、社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于一身,加上规则所要求的独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的专门的一门运动科学。随着排球运动朝着群众性、娱乐性、竞技性、多重性方向的发展,排球运动科学将朝着多学科结合、多领域开拓、向实用性发展的方向跨进。  相似文献   

11.
再论体育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体育科学体系的形成、体育科学的特征、结构与层次、体育科学与整个科学体育的关系及体育科学本身的学科体系等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体育科学的功能和对体育运动实践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体育观与人文体育观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体育的两种观点,它们从对抗逐步走向融合,为体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想,从后现代主义这个视角可以更深刻的体会两种体育观的关系及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性分析法,根据当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对现代体育科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归类、特征分析,认为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特征为:1)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综合化;2)辨证思维与实验研究成为方法学的两大主流;3)定量化趋势加强,科研设备仪器不断更新;4)研究方法的学科化;5)比较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提出了选用方法时的几个要求.  相似文献   

14.
SCI与体育科学研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体育科研领域,SCI的评价应用处于起步阶段.SCI可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体育科研能力及全面评价某个国家的体育科研状况;分析、追踪热点体育研究领域、判断体育科学发展的宏观态势;帮助体育科研人员评价体育专业期刊.SCI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评价有其局限性,需要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体育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兴 起以及20 世纪20~30 年代出现的“土洋思想”交锋,伴以西方社会思潮而至的西方体育, 在传播的同时亦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国人体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强兵、御 侮和强种、强国的思潮,促使国人开始探讨体育救国之路;在军国民体育思潮的熏陶下, 体育救国成为人们一种“理想化”的选择;而在民主与科学思潮激荡下蜂拥而至的实用主 义体育与自然体育思潮、国粹主义体育与民族体育思潮,则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 统体育和西方体育,使人们从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角度开始走向体育的真义与本 质。这是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国人体育观变迁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中国 近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发现的素养与科研选题的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科技期刊编辑的角度讲,编辑发现是选题挖掘的前提,这是体育科研乃至所有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决定的。结合多年从事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以及主持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实践,就编辑发现的基本素养与科研选题挖掘的互动关系给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秋瑾在短暂的一生里,特别是投身革命后的几年时间里积极开展体育实践,为近代中国体育特别是妇女体育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刍议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科学化与效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剪刀加浆糊”式的编辑时代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化与效能化。随着体育科技献数量的剧增,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必须直面应对。本在重点阐述了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科学化、效能化构想的基础上,强调“两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提出编辑人员要尽快转变自己的现念和工作习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科技期刊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9.
科学理论体系是在一系列科学概念及其逻辑体系上建立起来的.建立体育科学理论体系,就必须构建一批内涵明晰,用语准确,合乎规范,逻辑严密,具有稳定性和通用性的范畴体系.明确界定体育这一核心范畴对于建立体育科学理论体系至关重要.体育学理论的逻辑起点范畴有待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论述这一学科群发展的特点和特点。对于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的我国体育人文社会争取繁荣和进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