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心理学表明,人是追求类似性的,希望自己的心理行为与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相一致。当这种一致性表现在图书的选择上,就形成了一股股阅读潮流。反推之,在出版实践中,我们应该事先掌握了读者的心理需求,主动地创造出新的阅读潮流,本文试图做这方面的尝试,从近几年的畅销书中归纳出读者的五类心理需求,找到打开读者心灵的密码。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众文化形态之一的畅销书观念,是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以我国现代化转型为背景和最终指向,通过对畅销书概念及其具有的大众文化属性的剖析,尝试从社会心理变迁研究取向上,探讨彼此联系,以畅销书作为对我国社会心理变迁反映的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3.
畅销书现象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商业经营和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随着出版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具有较大销售量和丰厚利润的畅销书在出版经营活动中必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畅销书现象的牵涉面非常广,一部书的畅销热卖,有读者文化心理需求的推动,有编辑策划创意的功劳,有媒体宣传炒作的影响,也有作家明星魅力的感召等原因,不一而足。畅销书现象究其本质属于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畅销书排行榜作为读者及其审美心理的缩影,是出版社策划组稿的参考依据,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支撑,出版社要面向读者,留意读者阅读心理以及审美接受水平,细分读者市场。出版社在宣传营销时,更应将接受理论贯穿出版始终,开展全方位营销。畅销书是图书出版与读者消费的风向标,不仅遵循流行文化的发展规律,贴近当下生活现实,也满足了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分析畅销书排行榜,可把握时代风貌和读者群审  相似文献   

5.
解码畅销书     
肖小琴 《出版参考》2013,(16):46-47
畅销书永远是图书市场的焦点、宠儿。每个出版人都希望能打造畅销书,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地夺走了人们阅读时间、免费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时代,要想做出值得大众付费购买的图书已是不易,更何况是打造出一本拥有十几万甚至上百万销量的畅销书?本文对近几年图书市场上的畅销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图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对分析,发现打造畅销书有章可循,比如过硬的内容、精准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6.
畅销书运作是与图书出版业市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出版现象和范式.本文以传播学效果研究的基础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为观察视角,试图解码畅销书的某些运作规律,以消除出版者与读者在关系认识上的种种误区,使畅销书操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同时本文还总结了几种基于读者心理而策划畅销书选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解码畅销书     
畅销书永远是图书市场的焦点、宠儿.每个出版人都希望能打造畅销书,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地夺走了人们阅读时间、免费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时代,要想做出值得大众付费购买的图书已是不易,更何况是打造出一本拥有十几万甚至上百万销量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8.
畅销书是典型的符号消费。励志畅销书的书名包含了丰富的符号学内涵,集中体现了当今读者需求的功利性倾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符号,励志畅销书书名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对成功的希冀,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对当下快乐的渴求。有一个好的书名是图书畅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科技畅销书往往是科技出版社的品牌图书 ,通过再版 ,其印数大、读者面广、影响时间长的特点更为显著 ,对于形成和突出出版社的出版风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的社会效益必须通过读者阅读后才能在社会上实现。科技畅销书通过再版 ,可以使图书的发行数量不断增加 ,读者群不断扩大 ,从而使图书的社会效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再版图书与初版图书相比 ,生产成本相对减少 ,而再版畅销书因为印数较大 ,生产成本相对更低 ,所以其经济效益更好。因此 ,科技畅销书通过再版有利于提高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科技畅销书再版的必要性  …  相似文献   

10.
图书的畅销对于出版社和图书馆来说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二者在畅销书问题上本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但是在出版社和图书馆二者之间加上一个读者,他们对畅销书的态度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多或少地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近来,日本公共图书馆大量向读者出借新出版的畅销书的举措,就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有人指出,大量出借新出版畅销书的公共图书馆,有成为免费租书屋之嫌,他们严重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对此,日本国际笔会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探讨能否制定出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出版参考》2011,(16):45-46
自1942年4月9日起,《纽约时报》每周的周末版均刊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该榜单是美国最权威的畅销书排行榜,所用数据来自于美国各书店和批发商每周的销售记录。从该排行榜上,读者不仅可以定期一览全美国畅销图书排名,而且还可以对畅销作家动态、读者阅读需求、畅销作家群与读者群的互动情况等有一个总体了解。  相似文献   

12.
自1942年4月9日起,《纽约时报》每周的周末版均刊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该榜单是美国最权威的畅销书排行榜,所用数据来自于美国各书店和批发商每周的销售记录。从该排行榜上,读者不仅可以定期一览全美国畅销图书排名,而且还可以对畅销作家动态、读者阅读需求、畅销作家群与读者群的互动情况等有一个总体了解。  相似文献   

13.
安华 《出版经济》2004,(3):58-60
畅销书榜代表"一般图书"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表明,读书仍是美国人的主要追求,并且他们有很多书可以读.鲍克公司近年出版的<在版书目>,收录在版书多达150万种,同时,每年出版的新书还纷至沓来.不过,从能得到的所有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读者看的都是界限很清楚的大众市场图书,主要是畅销书,或许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出,美国大众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出版业将迎来一个营销时代,图书的品牌将越来越受重视,图书市场的竞争也将空前激烈。在图书越来越强调市场与读者观念的时候,我国的一些出版社开始探索自己富有特色的“畅销书营销机制”,2000年全国书市上40多位名人、多达120余场的签名售书和讲座活动,反映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图书的营销运作,特别是畅销书的营销。 国外畅销书动辄几百万销量让国内出版同行望“洋”兴叹,而2000年全国书市狂热签名售书场面说明中国缺的不是读者而是畅销书,或是先进的畅销书营销运作。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出版业挑战,提高我国畅销书营销运作水平应摆上日程。  相似文献   

15.
李彩在《中国出版》1994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读者的需要心理产生了图书的购买行为,同时,读者购买图书时的心理需要影响制约着图书的购买行为.读者的需要心理大致有三种:一为阅读需要心理,这是购买行为产生的主要心理,它又有求知型、实用型、成就型、娱乐型四种.二是自尊需要心理,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心理,如为了标榜自己具有高雅的情趣而购买自己不感兴趣,甚至一点也读不懂的图书.这种因自尊需要心理而购买的现象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比较普遍.三是收藏需要心理.此类主要是团  相似文献   

16.
张晶 《出版经济》2004,(6):42-44
对作品的科学判断 不论是畅销书还是常销书,要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首先必须具备能够吸引读者的内容,这种吸引或者是源自对读者的学习、工作有帮助,或者源自能满足他们某一方面的文化乃至生活情趣与需要.因为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是多姿多彩的,而图书内容既是人类活动的归集、反映和探究,也是人们多姿多彩生活、学习、工作需求所难以或缺的.  相似文献   

17.
图书自我营销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斌 《编辑之友》2003,(2):36-38
虽然真正决定读者购买与否的主要因素还是读者对图书内容本身的需求,但从引起读者注意到他们产生兴趣、联想,再到欲望、比较,图书的自我营销在读者购买活动的心理变化过程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看过全国第五届书市给人印象最深之一的是抢手的畅销书,同行们议论最多的莫过于畅销书。读者排着长队购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翻开《乱世佳人》的续篇《斯佳丽》的版权页,跳入眼帘的是“印数:55万册”,据说所剩无几。……畅销书,诱人的畅销书!出版社的骄子,编辑们的宝贝,读者的宠儿。曾记得一位出版界的长者说过:“我这辈子要是能编两本像样的畅销书就好了!”在书市上也听到一位西部地方出版社的社长叹道:“我们要有两  相似文献   

19.
浅谈畅销书的策划与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畅销书的发展及现状根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对全国百家零售书店的销量统计数据分析,目前占中国图书品种6.7%的畅销书,创造了图书市场68.9%的利润。畅销书的影响及市场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从图书品种构成链看,畅销书是图书整体构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图书虽然具有某种文化特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从整个行业看,市场也的确需要一些读者范围比较小的专业性、学术性以及公益性的图书,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畅销书,就没有图书生产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国的图书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所以畅销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  相似文献   

20.
陈佳 《中国编辑》2011,(1):75-76,84
畅销书榜是图书出版业的风向标,但近几年,一些上榜图书却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面对市场驱动和利益诱惑,编辑和出版机构应坚持文化理性,努力策划有文化含量的畅销书,增加畅销书榜的"含金量";应确立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主动向读者推荐有价值的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