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发现意识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命题时,应设计一些探究与发现题型,给学生提供探究问题的素材,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分析、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新知识。一、观察分析型观察分析是解题过  相似文献   

2.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是目前普遍的教学口号,我们认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充分数学化,只有教师坚守数学思维这块阵地,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问题,不断地教给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用数学的策略探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提升,数学问题才能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回归到数学的本源.  相似文献   

3.
探究,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中,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关键词。探究是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等。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探究"生活实践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这中间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去运用。作为老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这些平台,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这也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应当是以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细致观察为基础的,所有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都离不开学生前面充分的"做"。但我们发现,在"生本"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之余,学生却没有什么新的收获,甚至轰轰烈烈地做了一节课之后,不仅没有提出新问题,连原定的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问题——探究”美术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庚 《教育导刊》2008,(10):61-6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要实施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教师要成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为例,谈一下运用‘探究——研讨’法的尝试和体会。 通过实物进行探究 ‘探究’必须是儿童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去发现问题。如果没有实验材料,‘探究’便是一句空话。因此让儿童‘真枪实弹’地搞实验是‘探究’的起码条件。现阶段,器材不全,条件差,我就发动学生从家里拿,学生带不来的我就借,总之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8.
高奎 《中小学电教》2014,(2):137-137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使用其他方法无法做到或做不好的地方,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媒体去探究、去操作、去发现、去创新。  相似文献   

9.
易君 《中外教坛》2004,(1):55-57
科学就是探索。身边的科学是儿童最想知道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桥的科学,去感受发现的乐趣。在观察、思考、实验、制作的实践体验中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热情,获得科学真理,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也不再只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应是激励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求知,通过交流与合作,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四个方面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有效的设问和质疑,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设问,能让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效质疑,才会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迎接思维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关注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语文课堂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探究剖析一些文化现象,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古代诗人的"登高"情结不仅仅表现在传统习俗中,更多是源于自身情绪情感的需要,尝试着联系具体的诗歌去发现,去分析,去总结,相信一定能培养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打造出拥有文学人生味道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认真去观察、去探究。因此,作文前一周,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有的去花房里观察各种美丽的鲜花,有的去郊外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树木;还有的学生特意请家长买来金鱼,或去附近小溪里抓来螃蟹,养在缸里,用好奇的眼光观察它们的动态。  相似文献   

14.
做一个探究型的教师是新教材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教师真正探究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行探究”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然后自己综合、归纳、概括,获得结论。让学生“自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如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我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自行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自己去观察、实验、研讨,归纳得出结果,教师只要最后把正确的结论概括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就行了。只强调了“自行”,却忘掉了“指导”。结果“自行探究”变成了“放任自流”。最后,学生是一无所获。比如,我刚开始教《自然》第十一册第七课《杠杆》这一课时,就是这样让学生“自行探究”的,“自行探究”后,要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都摸不着头脑,他们的答案是“这堂课真好玩”。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数据是学生解释现象和得出结论的重要支撑。在我多次参与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许多科学探究活动需要让学生收集数据,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不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学生缺乏思辨的过程。究其原因,是老师对学生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缺乏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7.
“做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做数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体现,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就是让学生在动态中“发现几何”,发现几何知识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一、提供丰富而有现实性的学习背景,让学生主动地“做几何”“做数学”…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会主动去学习,自主地探究思索,也就不会去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创新与提高.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挖掘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使学生做到“敢问”、“会问”、“勤问”,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把握机遇,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动手实践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学生只有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才会领悟科学发现的真谛,才会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科学教育提倡"探究",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中,"动手"和"动脑"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没有思考的观察,不可能获得重大发现和规律性的认识。"动手"与"动脑"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关注。我认为,在科技教育活动中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过程,应该是"探究"活动中较易被人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