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托尼.莫里森相继发表的五篇主要作品里可以看出这位生长于美国白人个人主义文化语境中的非裔黑人女作家在写作中不断寻找自己的民族历史和身份、思想意识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轨迹。在《宠儿》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尤其强化了自己的集体主义意识,认为黑人个体只有依靠家庭和社区集体的力量,团结起来,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宠儿>作为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反映了奴隶制对黑人带来的伤害和折磨.小说中充满了圣经原型,本文试图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伟大的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3.
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着重塑造了塞丝和宠儿两个人物形象.作品的情节和涉及的其他人物形象大都是围绕这两个人物间的关系展开的.塞丝和宠儿互为主体,共同建构并结构着对方的主体性.因此,二者的主体间性是贯穿小说<宠儿>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5.
莫里森的《天堂》刻意描写了两个性别对立的社区:作为父权中心的鲁比镇和修道院。本文以身体叙事为论述角度,剖析小说中修道院妇女怎样利用自己的身体实现其主体性,怎样对身份进行改写,并重获身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7.
《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最成功的小说之一,莫里森以其卓越的语言能力和具有创新性的叙述技巧将整个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而又充满悬念。本文将从叙述学和文体学的接舍面对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展现托尼·莫里森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小说独特的文体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代族裔文学的大发展,国内对于《宠儿》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拓展阶段。本文从译介研究、思想主题研究、审美方法研究和比较研究4个方面着重考察了近5年来《宠儿》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国学者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深理论深度,提升研究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宠儿》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继承了黑奴叙事书写历史的传统,同时又将它融入到了后现代的语境中,并且还采用了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全面及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特殊地位,控诉了臭名昭著的黑人奴隶制度对美国黑人造成的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揭示了由白人上层阶级主导的官方历史,是对真实历史的歪曲。作者运用后现代文学的诸多表现手法,对历史进行解构和重构,在要求人们正视历史的前提条件下,呼吁黑人们应该关注自己当下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巨作<宠儿>(Beloved,1987)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爵士乐风格的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来分析这部小说,指出作家将爵士乐的演奏方式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从而将爵士乐这一美国黑人独创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完美地结合,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母亲杀婴自古以来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社会根源。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站在黑人女作家的立场上,从小说独特的杀婴母题出发,使其小说《宠儿》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思想性,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分析了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对传统杀婴母题小说艺术的继承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只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才能表达他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后现代的现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爵士乐》中采用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故事,她运用了叙事的模糊性、戏仿和元小说技巧。本篇论文旨在通过探索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来解读她对黑人以及黑人传统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写作手法,是后现代主义作家解构传统意义,颠覆传统文学模式的有力武器。在莫里森的《宠儿》中,拼贴手法与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产生了碰撞,并最终获得了一种完美的结合。文章着重从片断的文本体现到这些碎片所体现出的内在联系入手,由表及里地向读者展示拼贴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4.
《宠儿》中的时间是一个多层面的框架式结构。它主要由两个大的层面———现在和过去组成,两个大的层面又被纷繁复杂的事件切割成许多小的层面。这些时间层面无序出现、相互交错、随意搭配,不仅使现在和过去变得支离破碎,而且使叙事变得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这种时间运用手法有效地烘托了主题,并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色调。  相似文献   

15.
16.
在《宠儿》文本中,托尼·莫里森借用让评论界注目的性行为画面为读者呈现了奴隶们一种非常态的生存状态。奴隶们非但没有通过性行为建立起"人"的身份,反而在性行为的状态下遭到了身份的解构。这在无形中纠正了论界的一个说法,《宠儿》文本很色情,这无疑在曲解莫里森性叙事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一个魔幻化的人物宠儿,艺术地重塑了美国黑人的历史,探讨了美国黑人的自我构建这一主题。莫里森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赋予宠儿含混而众多的人物身份和象征身份,这种多重身份使得读者既可以历时性地又可以共时性地、既可以从微观层面又可以从宏观层面解读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从四部作品来解读托尼.莫里森种族意识的成熟过程,从而了解黑人在顽强坚持本位文化时的困境以及种种艰辛的尝试。托尼.莫里森是荣获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一贯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社会主题以及这一特殊群体在黑白两种对立文化冲突中的挣扎过程。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天堂>不仅在小说的主题上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为冲破"叙事困境"所做的努力.尽管距离黑人女性理想的生存天堂和黑人女作家向往的自由书写天堂还很遥远,但莫里森通过各种文学技巧的娴熟运用,突破黑人女性无以言说的境地,呼唤黑人女性将支离破碎的声音变为齐声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