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青少年时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孤独.孤独感水平偏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发展.了解青少年孤独感的总体水平及在性别、年级、恋爱状况、健康状况等个体因素上的差异,制定科学的发展性的团体辅导方案,对于避免即将到来的青年时期的孤独感达到顶峰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UCLA孤独量表调查了中部地区四所高校1053名大学生,考察了网络社会支持在羞怯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大一的网络社会支持水平最低,大四的网络社会支持水平最高;羞怯各维度均与孤独感显著正相关;羞怯各维度、孤独感与网络社会支持各维度都显著相关;信息支持在表达的自我限制对孤独感的影响上起负向调节作用,友伴支持、情感支持及工具性支持在拒绝的恐惧对孤独感的影响上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青少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生的一代,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与过去青少年成长主要依赖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今天媒介技术与人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社交媒体接触方式量表”,将社交媒体的接触方式分为“聚焦式接触”和“无意识接触”,并借鉴已经被验证过的Beck自杀意念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W.K.Zung焦虑自评量表,以青少年的“孤独感”“焦虑感”“自杀意念”等消极情绪进行因子聚合分析测量消极情绪成分的高低,进而通过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探究社交媒体的接触方式与青少年消极情绪的关系,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和线下/线上友谊质量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作用,采用儿童欺负问卷、儿童孤独感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及友谊质量量表,对陕西省西安市24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2)孤独感在同伴侵害和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线下友谊质量和线上友谊质量均在上述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当青少年感知到的线上友谊和线下友谊质量水平较高时,孤独感对抑郁情绪的正向预测作用变弱。  相似文献   

5.
旨在通过对组织公平感、社会支持、孤独感等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当代青少年“佛系”“躺平”社会心态的影响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社会心态对手机新媒体依赖的影响。这项研究通过收集当代青年人手机新媒体使用的调查数据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相关假设。从研究结果上看除了组织公平感作用不显著外其余假设全部成立,而社会支持、孤独感对社会心态和手机新媒体依赖作用显著,社会心态的中介效果成立。最后对于青少年“佛系”“躺平”的社会心态与手机新媒体依赖,可以从降低孤独感和调整家庭过度支持和过度保护着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为例,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初中生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74名初中生,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孤独感总均分为2分;(2)初中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孤独感体验没有显著差异;(3)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过度保护因子这三个因素与外来务工者子女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这三个因子不仅进入了方程,且影响显著,因此能很好地预测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孤独感。结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孤独感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孤独感及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独感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有显著相关,因此对它的研究不仅是社会关系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人格心理及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孤独感的内涵界定与分类、孤独感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孤独感的干预与治疗、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孤独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彝族大学生自尊、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均与孤独感显著相关(P<0.01),自尊与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显著相关(P<0.01);负性自动思维直接影响彝族大学的孤独感,社交行为可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经由负性自动思维对孤独感产生影响;自尊对孤独感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其经由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间接影响孤独感.可见彝族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在自尊与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