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建立海外孵化器的提案,今年我是第四次提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4,(9):50-53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北京科委和其他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推动下,"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3.
1994年,河北省新乐市农民高孟田潜心研制出高效节能潜水泵,并获得国家专利.此后的14年中,老高一直致力于该专利的推广,但却处处碰壁:找银行,银行不愿贷款;找企业,企业怕担风险;求爷爷告奶奶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也是无功而返,致使这项国家专利一直"待字闺中",令其十分苦恼.  相似文献   

4.
徐星 《上海教育》2013,(27):35-35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其本科阶段的博雅教育(即通识教育+全人教育)被公认为是非常适合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极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09,(4):24-24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清华为全球征才抛出了三束“橄榄枝”,以期在未来五年内吸引50位国际一流大学的正教授“全职”加盟。  相似文献   

6.
刘朴  石小磊 《成才之路》2011,(7):93-I0020
“如果不是顶尖的人才,‘北约’‘华约’去都不要去,还不如花时间好好准备高考;有条件的地方,义务教育与其往后延伸,还不如往前推;国家应该设立一个教育公益性的频道,让孩子有一个‘干干净净’的电视看……”针对时下人们最关心的教育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政协委员柯锦华:立法保障农民工子女“同城待遇”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考虑.推进教育相关法规的制定或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柯锦华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出台政策.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工子女就学享受“同城待遇”。  相似文献   

8.
由我国援建非洲的第一所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埃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落成。经中埃双方协商,受国家教育部委托,近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整建制派出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专业教师赴中埃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支教,承担学院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学院将采用中国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为非洲国家量身打造职业教育示范校。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1,(14):11
于冬雪2011年4月6日在《南方日报》撰文指出:受工作、生活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以及研究条件的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高校在海外顶尖人才引进方面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建国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长期都奉行一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然而到19世纪末,随着西进运动的完成和工业化的基本实现,为了寻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解决国内市场狭小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一种新的扩张主义思潮——"新天定命运"论应运而生。新天定命运论是一个内容十分庞杂的体系,主要包括种族优越论、社会达尔文主义、新边疆、海权论等社会思潮。由于这种理论迎合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欲望而受到他们热烈的吹捧,并一度成为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旗号。  相似文献   

11.
由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华侨大学共同主办的高端学术品牌“华大讲堂”(第九场)于2009年12月18日下午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史哲学部副主任李景源教授受邀作《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发展道路》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2.
仲玲 《生活教育》2012,(15):4-7
炎热的暑假到了,与天气一同变热的还有林林总总且收费昂贵的海外游学。记者调查发现,五花八门的游学线路价格都在万元以上,有的线路竟然火到“报不上名”,在孩子们互相攀比越来越盛的情况下,家长们只能咬牙掏钱。按主办者的说法,所谓海外游学,是送孩子到国外参观世界名校,与国外孩子共处,既游也学,很有意义。不可否认,孩子到国外游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特别是对准备将来出国学习的孩子而言,是对未来留学生活的一次探路,对国外生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但现在的问题是,一哄而上的海外游学,不论是心态上的“跟风”、“攀比”情结,还是实际效果上的“游”大于“学”,甚至只“游”不“学”,往往偏离了初衷,“热”得不正常。本期深度报道,我们就聚焦这一问题,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这些年海外游学“热”背后的那些事……  相似文献   

13.
海外人才工作应对九大误区说“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的放矢地仅仅通过人才招聘会,泛泛地刊登广告,或者大张旗鼓地去海外招聘,事实证明效果不明显。◎仅仅泛泛地接触,迎来送往式的交流,没有文字和数据上的积累,是无法掌握海外人才信息全貌的。◎一些开发区,在接待来访的海外学者时,首先问人家能带来多少资金,以为来的都是“大款”;一些研究机构,拼命地和一个专业对口的海外学者谈,让人家咬牙跺脚辞去海外工作回来,而不看看自己单位是否具备吸引他们回来的条件。◎有一个单位答应给一位留学人员一套三居室房子,可是迟迟不能落实,最后造成留学人员不敢回来。或许,留学人员看重的不仅仅是房子,而是你的诚信。◎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力戒“急于求成”,要给留学人员思考的时间,和国外单位商量的时间,和配偶、子女商量的时间,以及结束国外工作需要的时间。同时,不一定非要以最终完全回国为目标。◎吸引平台的搭建,要适当,并不是越“高”越好,平台过高会“哄抬物价”,国内外学者反差太大也不利于海外学者归国后的发展,过高的资助,过高的地位可能会出现“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应该有成本和收效意识,要在商言商,一味地因“政绩”去追求所谓的开发区内留学人员企业的数量多少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不恰当的、过分的夸大性  相似文献   

14.
李志昌 《留学生》2012,(12):16-17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中国创造”存有诸多怀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很多留学精英回到国内,但是到现在,中国依旧没有出现一位国际级著名的服装大师,也没有出现一位国际级著名的IT品牌。至今为止,我们的所有消费和拉动内需的行为,都是围在LV和苹果的周围“追星”。这一切,均对今日中国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对于海归如何真正融入中国环境,如伺创业成功,我们需要花很多心思去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性质,需要克服“开放—封闭”二元判断的局限,揭示政策的历史逻辑。华夷观念和天下秩序的绝对原则决定了海外贸易政策首先是“御夷狄”的取向,也使中国古代王朝不可能与海外诸国发展出国家间的对等贸易关系。中国与海外诸国互补性经济需求使海外贸易政策又有“通财用”的取向,且不断增强,从以物品消费需求为主逐步发展到以财政需求为主。宋代以后,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性地域特征日益显现,亚洲海洋贸易迅猛发展,成为内外动力,推动海洋贸易政策总体上不断走向开放、专门化和系统化。从汉唐到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始终是华夷理念和朝贡体制下的“御夷狄”和“通财用”,有量的增长而无质的变革。这一量的积累与船坚炮利的西方势力和不同国际关系规则的全球化浪潮交互作用,使清朝逐步改变既有轨道,被动接受新的体制和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教育》2011,(1):107-F0003
全国政协委员孟宪来、蔡克勤、王训练在2011年“两会”召开前,深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就高校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提交“关于建立国家级地学教学实习基地”政协提案做精心准备。  相似文献   

17.
裘晓兰 《上海教育》2014,(32):60-63
2014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开始推行超级全球化高中(Super Global High School,简称SGH)项目,目的在于培养未来活跃于世界的全球化人才。为此,政府特别在教育预算中列出专项财政,为入选的SGH学校提供课程研发和教学经费。推行SGH的背景全球化是当今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今年两会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实习实训难"已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她向记者展示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日前对全国22个省市数百所高校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80%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薄弱之处主要体现在校外实习环节"。78.9%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用人单位接收学生实习的关键因素是"缺乏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如安全保障制度不到位、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等问题成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学习之友》2006,(5):14-1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时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胡锦涛说,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20.
《神州学人》2010,(4):49-50
据《江南都市报》消息,近日,记者获悉,南昌市将启动“513”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即从今年起至2014年,5年内计划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300名外国专家,以此带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引领科学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集群,着力将南昌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智力聚集和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