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思想史层面看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讨论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史,学人们总是喜欢关注其间的多元、融合的问题。珠不知任何一种思想学术在其传承流变过程中,对原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更多一些。正如一条河流,既有与异流的交汇,更有其自身的回曲流演。有鉴于此,本文从思想史角度论述了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贾是汉代儒学改造的先驱,他面对秦汉间新的政治形势,积极提倡儒学,自觉对儒家思想做出调整,并在调整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使儒学的宗旨与功用逐步为刘邦朝廷所认识,促成了儒学与君主权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承秦而起的西汉王朝,在陆贾、贾谊等汉初政治家反思和批判秦弊的基础上,一反秦以“威德”为核心的重威严法、多欲寡恩的皇权政治模式,大力倡导法先圣、尚德行、施仁政等治国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崇尚“孝德”,推崇孝治.汉代所推崇之“孝德”并不是向先秦儒学、西周德化礼仪之学的一种简单回归.而所谓的汉承秦制,实际也只是形式上的承袭,在关乎秦汉两朝立国之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层面,秦之“威德”与汉之“孝德”是迥然相异的.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年的陆贾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体,兼容先秦诸子各家思想,由此形成汉初地主阶级国家反秦、承秦、又变秦的意识形态。陆贾的这种反秦、承秦、又变秦的思想渊源,是在对先秦诸子各家思想,主要是在对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融会而成。在这种思想探索中,他本着“厚今薄古”的方法论原则,提出“圣君说”、“大一统说”、“天人感应说”等汉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理论,为确立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国家意识形态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秦汉间的大变局中与时俱进,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常道”,如崇尚道德、仁爱精神、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等等,同时也有所“损益”,实现了儒家文化与“汉承秦制”的整合。这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且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作出创造性的诠释和创新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贽的反孔批儒曾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基本思想倾向上的儒家观念。其被认为是"异端"的诸多观点,都受先秦儒家的巨大影响,或是继承,或是发展和延续。其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承袭和阐发先秦儒学。  相似文献   

7.
通过先秦时期儒法地位悬殊差异的比较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儒学官学化失败的原因。认为先秦学官学化失败不是偶然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儒家的超前性特质所决定的。这说明,一种思想能否成为统治思想只能取决于时代的需要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贽的反孔批儒曾起到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其曾经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基本思想倾向上的儒家观念,本文就李贽受先秦儒学的影响及其"异端"观点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加以评述,兼论其思想中的与时俱进观点。  相似文献   

9.
礼治思想在中国古代对实现社会有效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着积极作用。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礼以行义、达仁层次的内容,彰显了国人崇礼、重仁的特征,对当代国家治理中重视国人性格特点,循礼养成之道,培养国人尊礼、行礼、循礼的社会风气,辅以法治增强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0.
儒学的发展和私学的演进是历史性的统一,两者相互影响和助力,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从儒学于先秦时创立到经学在两汉兴起再到隋唐时式微以至宋代的重建和理学的兴起,儒学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私学的演进;从孔子私学到两汉精舍再到魏晋玄谈、隋唐禅修以至宋代书院,在儒学兴与衰的几个关键转折之处,私学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礼"为治国之则.并率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本体论观点、大一统君道与"圣"、"君"合一思想、"经以致用"的厚今薄古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总结出德刑相兼、先德后刑的思想学说.陆贾的新儒家理论,对汉代中叶经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史记》、《汉书》均载录陆贾的著述,但陆贾著作除《新语》外,其它著述大都已经亡佚。目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关陆贾著作如《楚汉春秋》、《陆贾》等仍存在若干争议之处,事实上《汉书.艺文志》有关陆贾著述的载录实际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楚汉春秋》,这是一部近于《左传》的作品,故《汉书·艺文志》将其置于"六艺略"春秋类;一是"儒家类"《陆贾》,它近于后世的文集,其中收录《新语》、兵权谋《陆贾》及其他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无为思想作为战国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共同“母题”,并非专属黄老道家,除黄老学派外,尤以儒家。无为思想最为突出。在汉初政治中,首先提出无为的陆贾不仅继承了儒家无为思想,而且在这一思想的时代改造中,将周公拉到了无为范畴中,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儒家的礼乐教化。由于刘邦的离世,吕后对陆贾加以排挤,这一思想逐渐转为黄老无为,其中完成转化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曹参,在治齐的过程中,他抛弃了儒家无为,而采纳黄老无为,并最终推至全国。黄老的上台既是当时具体政治环境的综合后果,其思想特点也决定了它左政治峰活巾的暂时牲.  相似文献   

14.
西汉"灾异说"之旨,在于要当政者慎微重始,尽早发现政治失误并及时正确应对,其实质乃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王权空前强大之时士人们为了发挥自身的政治作用而创造的一个话语系统。西汉儒臣们运用这个话语系统,参与朝政,可是效果有限。于是,"灾异说"始衰而"祥瑞说"始兴,后者成为士人为王权服务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5.
贾谊认为秦朝速亡,不仅在于秦政“仁义不施”,更在于秦制“遗礼义”,“遗礼义”是造成秦“仁义不施”及汉初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制定了以“礼义”为中心的汉家制度。尽管他的制度构想未成于当时,但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贬谪作为封建社会对官员过失的处分,从唐代以来开始影响着文学的群体。众多的唐代诗人因为踏上仕途,而遭受了京官外贬或流放的挫折。由于唐代的贬谪主要体现为北官南贬这样一种地域指向性,以荆襄为中心的楚国地域便成为贬谪诗人群体必然的经历之处,流放与贬谪在楚国地域的前朝文人屈原、贾谊引起他们隔代的共鸣,以“屈贾”为偶像的楚韵骚情从唐代开始成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传统而被继承。  相似文献   

17.
《史记》、《汉书》中,记载了十七位西汉的酷吏,酷吏现象产生于西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汉至唐,乃至明清,酷吏的身影不绝于史。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背景因素。结合西汉一朝的统治思想、阶级矛盾、法律文化等几个侧面因素,我们能够看出酷吏与西汉政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以此可以探寻出西汉酷吏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59-60,63
儒学在汉代通过自我理论的不断完善及存在方式的不断变化赢得了独尊的地位,进而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本文拟从汉代儒者、理论时代性、制度化三方面探究汉代儒学的新变化及其原因,以窥探儒学官学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考订夷坚甲志的成书时间,对于确定《夷坚志》的始撰年月非常重要。于此,历来有两种争议:一说在1162年,一说在1161年。具体而准确的说法应是1161年年末。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指的是以今天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武夷山脉及其周边地区,而不是确指十——十九世纪的崇安县或现在的武夷山市。“武夷作家群”是出生于武夷山脉周边州、府、县和曾经宦游、隐居或迁居于武夷山周边地区的作家,以及以武夷山为题材作品的非武夷籍作家群体的统称。陆游和辛弃疾都曾提举武夷山冲佑观,都留下了若干首与武夷山相关的优秀作品。两位著名作家的加盟,壮大了武夷作家群的阵营,提高了武夷作家群的知名度,加重了武夷文学的分量,扩大了武夷作家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