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习得理论与第二外语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言语角度,以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解析了儿童语言得的方式和第二外语学习模式,文章指出语言不同于语言习得,但是后者的学习方式对前者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第二外语学习模式也并不是一条完善而又固定的方法,但是却对外语学习起着积极的参考作用,能够帮助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言认知理论角度分析了儿童习得母语过程与成人学习外语的差异,提出了儿童习得母语对成人学习外语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心理学言语角度 ,以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 ,解析了儿童语言习得的方式和第二外语学习模式。文章指出语言学习不同于语言习得 ,但是后者的学习方式对前者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第二外语学习模式也并不是一条完美而又固定的方法 ,但是却对外语学习起着积极的参考作用 ,能够帮助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更多地关注语言现象,而忽略了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法,势必会形成外语学习的“瓶颈”。有效的对策是强化语言的对比意识,把握语言之间的异同。本从翻译技巧中的词类转译角度切入,细致论述了这种对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论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外语既是为了掌握其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掌握这一交际工具,同时也需要学习和了解其化。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言形式的正确,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是否恰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共同提高。本着重论述了外语教学中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并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出建议。这对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倩 《海外英语》2014,(12):251-252
研究语言学习者个体的教学理论和语言学习过程无疑要用到心理学中的内省、回忆、观察等方法。从普遍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语言和学习这两个基本概念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7.
语言共同体中进行语言行为分析,并将其与外语学习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揭示语言学习属性.本文引证美国行为学最近成果,从深奥复杂的行为分析理论中提炼出应用语言学和语言行为学之间的互证性,以求进一步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学习者所处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学生虽然从小学到大学接近十年一直不间断学习外语,但收效并不明显,主要是学生缺乏很好的语言环境。本文主要从分析学生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环境因素,并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外语学习与教学当中,以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10,(7):F0004-F0004
近来有机会参加一个“语数外”教学共同规律的研讨会,颇有感触.确实,数学也是语言,科学的语言.因此学习母语、外语和数学,一定会有许多相似的规律.我们应该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审视数学教学.母语和外语教学都要关注语言本身的基础性和语言运用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外语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蓉 《教学与管理》2005,(12):65-66
语言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不断发展中的人类为了达到各种社会目的而进行社会交流的一种社会工具。许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于人类语言的研究与调查表明,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社会为前提的,是社会造就了语言,离开了社会就不存在语言,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从来就是一门交际工具,母语的习得是从这个意义出发的,那么,学习一门外语也是如此。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掌握对外交际的工具。学外语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外语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即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同时获得这两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习策略研究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心理学对人类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也从"教"转向了"学",从以往侧重研究教学方法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策略,以及这些特征和策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习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和应用语言学领域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即对外汉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系统探讨语言学习策略,可以全面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欣 《海外英语》2011,(11):67-68
From the 1970s,learning styles began to enter the domain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es.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 is often regarded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attributing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language learners.Nowadays,many researchers begin studying individual learners’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ing how different learners interact with external factors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The field-independence/dependence construct became a focus.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the paper is committed to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FID learners.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research can establish a well-grounded basis for follow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外语习得主要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当母语和外语的结构不同时,会出现有害迁移;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同时,会出现有益迁移.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有益迁移,同时克服有害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习者形成新的、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因此,在外语学习中,有必要了解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迁移与干扰.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本质是交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自发能力,Krashen,Mclaughlin,Bialystok等人的理论探讨对发展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自发能力很有启发。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归纳教学、任务型教学及隐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新的适合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外语课堂教学是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重要环节。课堂话语包括教师话语、课堂提问以及反馈与纠错等三方面。教师话语能否成功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课堂话语的作用有利于学习者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或二语)水平,很多国家降低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年龄。这种做法和神经科学关于双语者二语习得起始年龄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关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二语习得者其二语大脑加工模式类似于第一语言和母语单语者,而晚二语者的二语加工有激活脑区扩大、激活水平提高的倾向。早二语者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者的二语水平。让学习者在较小的年龄接触外语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汉语是外语教育低龄化的受益语言,覆盖低龄学习者,帮助国外解决低龄学习者汉语教学师资问题应该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内容。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要加强针对低龄儿童的教学研究,建立低龄儿童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机制,以顺应国外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认为学习语言应当尊重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文中比较了诸多外语教学流派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在创设语言环境时显出的各自不足,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创设语言环境方面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遗憾,给外语教学带来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用于沟通和交际。交际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从交际教学法的理论与特点入手,探讨了在使用交际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进而说明了教师在交际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模特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新概念.作为一种新的职业,语言模特的职责主要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标准的目的语示范,引导语言学习者进行相对规范的语言训练和学习.韩国高中汉语教学是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其协同教学的教学模式体现出语言模特角色的重要性.区别于语言教师,语言模特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理论知识、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以及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20.
学习策略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在二语学习中,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使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培训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学习策略的定义、特征及分类入手,探讨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