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资本的不同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以c代表.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被重新创造出来,并超过本身的价值,有一个价值余额即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可变资本,以v代表.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2.
<正>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马克思的这一学说,对于进一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对于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对于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以及用它来解决政治经济学的各种复杂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结构不等于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经济结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观点,没有突出货币的本质特征。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是购买生产资料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而是变为生产资料和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一六六)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是在商品生产中资本家所耗费了的东西。它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与商品的实际费用并不相同,后者等于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即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再加剩余价值,它与商品的价值相等。商品的实际费用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它是由劳动的消耗来计算。而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则是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它是由资本的消耗来计算,从而,它的数额必然要比商品的价值为小。这是因为资本家在商品生产中,并不耗费自己的劳动,而只是垫  相似文献   

5.
侯伦同志在《应准确表述商业店员劳动的职能》(载《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2期)一文中,对现行一些政治经济学教材中关于商业店员劳动职能的表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商业店员的全部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不仅包括商业资本家用来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可变资本和商业利润,还应包括产业资本家所获得的产业利润,换言之,商业店员全部劳动时间所实现的剩余价值从量上来说等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我认为,上述看法值得商榷。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业部门就其职能来说是为整个资产阶级、为资本家整体实现剩余价值,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商业部门是从产业部门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商业资本也是一种独立的资本形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一目中大多这样写道:商业店员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补偿商业资本家为购买商业店员劳动力所垫付的资本,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实现的剩余价值,以商业利润形式归商业资本家占有。我认为,这种表述欠准确,商业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商业利润,还有一部分则要用来补偿除店员工资以外的纯粹流通费用。  相似文献   

7.
一、价值转形问题的实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同于其它商品经济.它不仅是劳动产品,而且还被看成是资本的产品.既然资本主义商品是资本的产品,那它就"不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作为资本的产品交换,它不仅要给资本家带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补偿价值,而且还必须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是同质的.作为资本家不管以什么形式投入资本,"这些资本要求从剩余价值总量中,分到和它们各自的量成比例的一份,或者在它们的量相等时,要求分到相等的一份."每个  相似文献   

8.
在剩余价值学说中,马克思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资本积累学说中,马克思又以这种区分为基础,根据资本的构成情况及其在积累中的变动,进一步发展为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产业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态来看,它是由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并且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是由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越是发展,技术装备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所发动的生产资料量便越多,这就是说,资本的物质形态的构成反映了技术发展的水平.因此,马克思把它称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来着,产业资本总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不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时期资本的有机构成呈不断提高趋势,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投入结构,可变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不变资本相对减少,导致资本的有机构成趋于下降,资本主义的平均利润率上升,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0.
39.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不断增长的资本总量中,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在日益减少.这样,由于不变资本的相对增加,就会使剩余价值同总资本的比率即利润率m/(c+v),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下降.这个事实对于以前的经济学家来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现象,从来没有被说明过,现在我们要说明这个现象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感到难以掌握的原因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论证繁琐。多数教材都是先给出例子,用例子说明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然后由对这一过程的观察得出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而不是直接进行论证。 第二,例子的随意性。学生花很大精力才能弄明白:所举例子有无典型性?或者说,例子只是种偶然情况,还是带有普遍性? 第三,逻辑不严密。即使例子可靠,也不能保证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具有必然性。 第四,记忆困难。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各有三个公式,这六个公式都要死记。 直接进行公式推导,可以避免以上困难。 先看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如以Ⅰ、Ⅱ分别代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以G代表各部类的总产品价值,以c、v、m分别代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则第一年两大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分别为: ① ② 第Ⅰ部类的产品可分为供本部类再生产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供第Ⅱ部类再生产使用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的产品可分为供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生活资料以及供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教学中,常常容易把“带来”,“生产”、“创造”剩余价值这几个近似而含义不同的用语混同使用。目前公开发行的一些政治经济学教材中,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以致在揭示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上造成一些逻辑上的混乱。例如在几本公开发行的教材和名词解释中,前面刚讲了“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后面又讲“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带来的”。有的教材则写道:“剩余价值是由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扩大再生产时,对于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只是论证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上面所引的马克思的公式来看,根本不能得出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优势的结论,因为这两个部类在这里是平行发展的。这个公式未予注意的正是技术进步。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证明的,技术进步表现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V/C)逐渐缩小,而在这个公式中却是把这个比例当做不变的。”但是,必须承认,马克思关于不变资本在资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增长的思想在《资本论》中是多次表现出来的。马克思说:“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组成部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教学与研究》2001,(10):16-22
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现实,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由于知识资本在生产中相对独立和决定性地位的取得以及劳动力内涵及其价值决定的变化,使得可变资本的增长相对不再慢于而是快于不变资本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下降,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呈现上升趋势,但这一趋势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十九世纪,已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显得产品卖不出去。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化生产,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资本家私有制和资本家剥削工人,这种生产关系成了生产力的障碍。资本家拿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作为追加的资本,把资本积累得愈来愈大,生产规模愈来愈扩大,产品愈来愈多。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扩大生产是建立在加重剥削使劳动群众贫困化的基础上,所以必然有大批饥寒交迫的群众眼巴巴的看着堆积如山的消费品无法购买,商品销路缩小,资本家便减少生产,纷纷解雇工人,使更多群众失去购买能力,因而出现婴孩啼饥,牛奶倒沟渠;群众冻饿,焚麦毁棉花等极不合理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时,论述了加速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M),提高年利余价值率(M′),也可以提高年利润率(P′)。但在有些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读物中,对预付可变资本存在着两种误解:一是把预付可变资本理解为月预付可变资本。例如,在伍柏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自学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以下简称《指南》)中,就把支付给工人的月工资总额  相似文献   

17.
一、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曾经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可是,他们不可能揭露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产阶级经齐学家顶多只是做到了肯定被马克思称做剩余价值的那一部分产品价值的存在;以及或多或少地承认,资本家并没有付任何代价就占有了那一部分产品价值。到了这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就停止前进了。他们既从未找到剩余价值这个本质的范畴,又始终无法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简答题是会考和高考试卷中被保留下来并相对稳定的一种题型。不少的考生对多项选择题和论述题比较重视,而对简答题则重视不够,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以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为例,简答题和论述题各占25分,而考生的得分率比论述题要低,所以认真研究和掌握简答题的演变趋势、特点和要求,对平时的练习和备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简答题的演变趋势 从全国统一高考试题看,1900年以前,简答题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简单明了,以一问一答式的题型为主;考查内容仅限于教材本身和重大时事政治;提示明确,要求具体;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识记和再现能力。例如1987年高考试题:三、资本家开设工厂需要作如下投资:兴建厂房、购置机器,购买原料和材料,还要支付电费、水费和工人工资,等等。在这些投资中,哪些属于不变资本?哪些属于可变资本?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本积聚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之一。指一个资本家依靠本企业获得剩余价值来增大自己的资本额。因为它依靠本企业获得的剩余价值,所以是社会财富增加的表现。资本积聚与资本积累是不同的,第一,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源泉,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二者一先一后,是一对因果关系;第二,资本积聚是由各资本家分散掌握的,许多个别的资本积聚,表现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20.
浅析「资本」的涵义辜勤学高一《思想政治》教材在多处涉及有关资本的论述,例如:“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货币和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用来充当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才变为资本。”(P45)“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为生产过程作准备;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