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读《鸿门宴》,项羽身上有许多疑问:为什么他会在刘邦的一阵甜言蜜语后立刻供出曹无伤;为什么他没有按军法处置闯帐的樊哙,倒称之为壮士;为什么范增将刘邦奉献的玉斗撞破而他却泰然接受了白璧。这些疑问的产生在于我们  相似文献   

2.
为项羽平反     
读罢《鸿门宴》,给人的第一感觉也许是觉得项羽的优柔寡断,让刘邦有了逃跑的机会,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大好江山。但我却不是这样认为的,我心目中的项羽,是一个重义气、讲感情的英雄、君子。为什么我这样说呢?——项羽与刘邦在攻打秦国之前,就与刘邦有约在先:谁先攻入咸阳城就可称王。项羽是非常讲信用的,所以他在鸿门宴上并没有杀刘邦的念头。文中说到范增多次举,示意项羽赶快决定杀掉刘邦,但他并没有言语。此刻,他心里也许想的是:来日方长,总有一天会与刘邦决一高低。现在杀了他,老百姓会说:项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连自己的义弟都杀,那以…  相似文献   

3.
<正>《鸿门宴》这一文本充满着异样。与惯有形象相比,教材中《鸿门宴》里的项羽,愚憨、木讷、渺小。刘邦一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就能让他发出"籍何以至此"的无奈之语,收回杀意?整个鸿门宴上,项羽除了"诺",便是"未有以应""默然",少有言语。这是真实的项羽吗?从《项羽本纪》中走出的项羽,司马迁着于其身的笔墨不比刘邦,甚而不及刘邦的"参乘"樊哙。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善遇"刘邦,根本原因在于鸿门宴前、鸿门宴中、鸿门宴后十四五个月内,项羽就没有认识到刘邦的威胁性,没有认识到刘邦会是他日后独霸天下的敌手.那种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之所以"善遇"刘邦,是因为项羽恭敬慈爱,是因为刘邦是武安侯、待定关中王的认识,项羽杀不了刘邦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鸿门宴"是<史记>记载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多数人认为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是他的"为人不忍"和"妇人之仁"等性格因素造成的.王立群亦认为是"项羽的政治幼稚".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项羽的政治理念与追求是"霸业",刘邦表示臣服后,项羽也就将他纳入了自己的政治体制之中,与其他诸侯一样看待,从而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刘邦选择了"帝业",因而极力消灭竞争对手项羽.  相似文献   

6.
许多读者认为项羽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这有一定的道理。鸿门宴可谓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峰会也正体现了项羽的弱点,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项羽为什么没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呢?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性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论史者多认为这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认为这是妇人之仁。说项羽有"妇人之仁",原因有二:一是他没有认识到刘邦是与他争天下的强有力对手,这是他见识短;二是他对刘邦下不了狠心,这  相似文献   

8.
好一个参乘樊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鸿门宴会,项羽、刘邦是主角,这已成公认。我们学习《鸿门宴》时,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也在项刘二人,似乎把握住项刘二人,就能把握全文。其实不然。在宴会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甚至起到了决定宴会发展变化的作用,他就是刘邦的参乘樊哙。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06年,在今西安临潼新丰鸿门的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人们或称其为“鸿门宴”,或称其为“鸿门会”。“鸿门宴”和“鸿门会”有着不同的内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区别。项羽在鸿门与刘邦会面时并没有加害刘邦的想法和行动,但后来在一些人看来,“鸿门宴”成了加害客人的宴会,成了项羽设宴欲加害刘邦的宴会,这是对项羽的误解。《史记》中有关记载这次刘邦、项羽鸿门会面的文字应该取名为“鸿门会”。  相似文献   

10.
范增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项羽集团中,范增是一个重要人物.特别是在鸿门宴上,范增的表现尤其引人注意.宴会前,他劝项羽对刘邦"急击勿失";宴会上,他先是"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继之又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宴会后,他拔剑击碎刘邦送的玉斗,气得大骂项羽.对于项羽的成败,他比项羽本人还要着急.  相似文献   

11.
文题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颈联两句诗.出句"穷寇"一词,多数注家解为"穷途末路的敌人",指蒋介石集团.无异议.楚汉战争中的"穷寇"是谁?多数注家没有正面注解,但从对句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是指刘邦.认为在鸿门宴上没有把刘邦杀掉,留下了后患.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鸿门宴时的刘邦还是比较强大的,是他率领义军首先攻破咸阳灭秦,而且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护.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失去了民心.另外,上述解释易把诗的原义理解成同情项羽的失败.笔者以为诗作者的历史联想点在"鸿沟为界",不在"鸿门宴".这时的项羽已成了"兵疲食尽"的穷寇.  相似文献   

12.
说起应该为刘邦逃席承担责任的人,大家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指向项羽,因为项羽沽名钓誉、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头脑简单,他错失了在鸿门宴会上杀掉刘邦的机会,以至于酿成千古遗恨。当然也有人认为项伯在刘邦的逃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项伯目光  相似文献   

13.
勿走极端     
某教师在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思想性格时,说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表现了项羽的“善良仁慈”,而刘邦却是“阴险狡诈”(顶羽为何偏偏对刘邦“仁慈”,而对被他活埋的几十万士卒却不“仁慈”?)以致有的学生在答卷中感情深沉地直呼“我们的项羽”(照此刘邦当然也可称为“我们的高祖”“我们的皇上”了)。有的教师在评介孔子时,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中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而对刘邦的形象,则说:"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这种贬项羽、褒刘邦分析的最大之误区就在于,将《鸿门宴》独立于《项羽本纪》之外作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而产生了片面解读人物形象和违背作者创作意图的偏颇理解。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中涉及到有关玉文化内涵的玉(?)、玉壁和玉斗三件玉器,是故事情节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不可忽视。"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看项羽,又举着所佩带的玉(?)向项羽多次示意,项羽却一直沉默不响应。范增举"玉(?)"有何文化内涵呢?研读《鸿门宴》全文可以知道,项羽设鸿门宴的目的是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  相似文献   

16.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和项羽在推翻秦朝之后,为争夺天下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政治斗争。在这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斗争中,面对"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且前途无量的项羽,地位并不显赫的刘邦,最终在"插翅难飞"的困境中化险为夷,得以"金蝉脱壳",这是何故?  相似文献   

17.
《鸿门宴》中有三处涉及到玉文化礼制,这是故事情节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玉文化礼制一:“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看项羽,又举着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多次示意,项羽却一直沉默不响应。范增要表示什么意思呢?结合《史记·项羽本纪》全文,项羽召刘邦来鸿门,原因有三:其一,刘邦已经攻破了咸阳,又在函谷关驻军,用来阻止项羽入关;其二,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通知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对刘邦这样的行为非常愤怒;其三,范增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对其中的传主项羽,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2000年3月第2版,第一册)和江苏版教参(2005年12月第2版,第三册)认为,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苏教版《〈史记选读〉教学参考书》(2008版)分析《项羽本纪》时认为,鸿门宴上的项羽"头脑区钝,优柔寡断,完全缺乏政治斗争手腕","范增对他那样忠心耿耿,他不听,项伯那样吃里扒外,他却言听计从.刘邦甜言蜜语的恭维奉承,樊哙义正词严的申斥,张良事后的巧妙反应,他都一一容得下,他完全被人家里应外合地争取、利用、愚弄了".教参的编写者对项羽在鸿门宴的表现持否定态度,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头脑区钝,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被人家争取、利用、愚弄,简直是个只知使用武力,头脑简单的鲁莽武夫.然而,笔者在反复阅读《史记》《汉书》等资料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笔者以为项羽可能真的有"妇人之仁"、轻视刘邦等心理,但放走刘邦的根本原因却不是这些.  相似文献   

19.
鸿门宴中项羽为何不杀刘邦?以前讲《鸿门宴》时都是采用习惯的说法:项羽不杀刘邦,主要是因为他的“妇人女子之仁”。果真如此吗?近细细味之,我以为主要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知情退怒,二是重义知时。先看知情退怒。我们知道,促使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直接导火索是曹无伤的谎报军情:“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一突来的谎报,于自恃功大、骄横自大、欲成霸业的项羽来说,无异于火上加油。故尔,不假思索,项羽便作出了“击破沛公军”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鸿门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很多人认为项羽应该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为今后的统一王朝奠定基础.但从项羽的称霸计划上分析发现,项羽在《鸿门宴》前后根本就没有杀死刘邦的想法,而是想保留承认刘邦的存在。究其原因,项羽之所以这样做是从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出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