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鲁迅先生精心保存的大量书画资料中,有一件留有鲁迅手迹的柔石遗物。现借宁波师专学报园地首次披露,并略加考证。鲁迅发起木刻运动始于朝花社。朝花社是鲁迅和柔石等文学青年合办的,“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艺苑朝华》中有一、二两集《近代木刻选集》,是我国最早输入的外国创作木刻专集。鲁迅在《木刻纪程·小引》中说:“创作木刻的绍介,始于朝花社,那出版的《艺苑朝华》四本,(按应为五本——引者)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  相似文献   

2.
和柔石一起牺牲的烈士究竟是二十三人还是二十四人?这虽然并不影响《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教学,但这是历史事实,必须弄清楚。薛绥之同志在《鲁迅杂文教学的一些体会》一文(见《语文教学通讯》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中说,“如《为了忘却的记念》第四部分记叙了柔石等二十三人被害,……”鲁迅原文写:“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相似文献   

3.
新文学史上,发表柔石《二月》的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正值“革命文学”论争进入尾声、左联成立前夕,是文坛比较微妙的阶段。在当时创作题材普遍“政治化”之时,柔石与一些作家却依然沿着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路子走下去,成就出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如《二月》、《倪焕之》、《黄金》、《莎菲女士的日记》等等,远离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那些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伤逝》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写出一部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二月》.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面对封建社会的重压,依然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曾奋起抗争,但是当她们面对社会的强大压力时就败下阵来,彷徨于“歧路”与“穷途”,最终让自己走投无路.  相似文献   

5.
读了《语文月刊》1993年第8期上傅勉之先生《柔石的“迂”是贬词还是褒词——与张文斌先生商榷鲁迅对“迂”的态度》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很高兴。高兴的是它激起了我旧话重提的兴趣。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十二年前,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1—12期)上发表了拙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其中有一节谈到柔石的“迂”。结论是:“鲁迅先生赞美柔石的‘迂’”。论据是:①鲁迅先生用“(柔石的)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暗示:“台州式的硬气、方孝孺的骨气”就是柔石的“迂”的第一个含义。②柔石在“碰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语言大师之一 ,不仅语言技巧娴熟 ,臻于化镜 ,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都用得出神入化 ,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 ,略举两例省略号的运用 ,就可知一二。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 ,鲁迅是这样写得到柔石的死讯的。“天气愈冷了 ,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 ?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 ,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 ,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 ,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 ,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 !……”柔石是一个憨厚得过分 ,也就是鲁迅说的已经很“迂”的青年。不敢和女同乡…  相似文献   

7.
柔石192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有人认为是中篇小说)《二月》,是描写一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生活道路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撰写了《柔石作<二月>小引》一文,以推重这篇作品、奖掖这位青年作家.作品描写的是一个叫肖涧秋的知识青年,从杭州省立师范毕业以后,由于他在第一次大革命历史时期,不愿向工农群众靠拢,不愿投身革命洪流,只好到汉口、广州、北京等大城市风萍浪迹.这期间,因为他对旧中国世态炎凉感到愤懑,对自己的流浪生活感到厌倦,所以他应一位老同学的邀请,来到浙江乡下一个叫芙蓉镇的中学担任教员,想在这个所谓的世外桃源里过几年清心寡欲的平静生活.殊不知,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世外桃源”,芙蓉镇只不过是黑暗旧中国的一个角落,他并不能安心住下去.特别是他仅仅为了救助一位既是  相似文献   

8.
《祝福》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十六日,后收在《彷徨》这部集子中列为首篇。鲁迅先生在集子前面引了屈原《离骚》中的几句诗,有两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先生在一九三三年三月《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都说明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所谓彷徨,并不是消极的徘徊,而是积极的荷戟求索。一方面,继续为革命而创作,“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自选集”自序》,见全集[四]348页),“对于  相似文献   

9.
论新女性陶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左联”五烈士中,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要算柔石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力作《二月》里的陶岚,几乎已成为人人皆知的新女性形象。1962年谢铁骊同志把《二月》搬上银幕,陶岚的形象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电影《早春二月》遭到批判,有的文章,还涉及到柔石的《二月》。一直到新时期后,才对《早春二月》有了全面的评  相似文献   

10.
本篇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七——八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现代》第二卷第六期。后由作者编入《南腔北调集》。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左翼青年作家柔石、殷夫等和其他共产党员共二十三人在上海东方旅馆开会,由于叛徒的出卖,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一月二十日,鲁迅得柔石狱中信:“犯革字嫌疑,案情重大。”当时敌人正在侦察鲁迅住址,鲁迅为避免被捕遂偕许广平带海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写的一篇悼念文字,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七日至八日左联五烈士遇害二周年纪念日。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柔石、冯铿、白莽、李伟森、胡也频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鲁迅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每当朋友或学生的死,倘不知时日,不知地点,不知死法,总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左联五烈士的秘密被杀害,确使鲁迅异常悲哀、不安和愤概。他当时就冒着被捕的危险,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柔石小传》,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14.
柔石是我国20年代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二月》,曾改编、拍摄成电影《早春二月》.柔石不仅热心于文学创作事业,他还热心于教育事业.1927年夏天,柔石辞去镇海中学教务主任的职务,回到故乡宁海.当时,北伐军已经光复浙江,为了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节衣缩食,四处奔走,积极帮助家乡筹办宁海中学.他曾在给家人的信中谈到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一,它是鲁迅先生的一个著名散文集。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广州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小引》中还说,原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这组散文的内容实际。我们曾学过这个散文集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  相似文献   

16.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7.
所谓“藏义”修辞格,是指在一定语境中用极简练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使语言表达收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效果。一般说来,它有词和单句两种形式。“藏义”修辞格以词的形式表现时,往往包含在一个句子之中。如:“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此例句的语境是:“……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如此”是指示代词。在这里,其表面意思指柔石等爱国青年被杀害,柔石身中十弹这一残酷事实;其深层意思则蕴含着作者十分强烈复杂的感情:一  相似文献   

18.
左联烈士兼青年作家柔石的小说创作方面受到文学大师鲁迅的影响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争的事实。两位作家相似之余又有着不同之别,刻画知识分子的反叛意识中的突显其差异:鲁迅思考知识分子的反叛意识较为深刻和彻底,而柔石相对之则显反叛意识的软弱与浅薄。从对两者的《孤独者》和《旧时代之死》文本细读中可感悟出,柔石的思想及创作手法等方面虽略显青涩,但也突显其文学个性实力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9.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20.
毕爱芳 《语文知识》2003,(12):26-27
鲁迅先生在《柔石小传》的最后写道:“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这是最平淡也最沉重的一句话。我知道:漫长的是历史,短暂的是柔石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