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忆·昔     
今年的五一长假,我回了一趟老家,老家在湖州东门外八里店镇.在家里闲聊之余,也难免说到学习与工作,适逢单位正在开展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我问了问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话匣子一打开,我母亲先把话接上了.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广大民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慷慨激昂,共赴国难。为顺应激扬民气、砥砺国魂的抗战形势,大量的抗日歌谣应运而生,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尚存的抗战大后方口述歌谣档案,形象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深重罪恶和野蛮暴行,生动展现了大后方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为研究中国的抗战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档案资源,也是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5.
浅议抗战档案在抗日专题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档案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并流传和保存下来的文献、实物、照片等原始档案资料,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原始面貌,是抗战展览的珍贵实物。文章从抗战档案的权威性和史实性谈起,结合新四军纪念馆的展览工作,对抗战档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以将抗战档案中延伸出来的抗战文化在新时期得到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讲述既是将军,又是诗人,身经百战,襟怀坦荡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一生传奇色彩。在抗战中,他创作了独具风格的“丘八诗”体的《抗战诗歌集》。旨在唤起民众的意识,一致抗日,收复失地。  相似文献   

7.
申爽 《图书馆杂志》2021,(7):64-74,96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军侵华程度加剧,中国社会进入局部抗战的"非常时期".民间书业、抗日救亡团体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出版力量持续出版了大量宣扬国难国耻、传播国防常识与抗日救亡知识的通俗读物,通过常识普及唤起大众的民族情感,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抗战文化动员储备了必要的知识资源,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八年的苦难,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凝结成难以磨灭的记忆。延续这种记忆的,有全国超过150家抗战博物馆。这其中,有“官办”的,也有“民间”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庆市现存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的普查,对比已有的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了重庆市现存的抗战大后方出版文献的范围、类型、数量及种类分布,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河山破碎.家国安危何所寄 韩国钧(1857~1942年),字紫石,又作止石、子石,晚号止叟,私谥勤恪公。江苏泰县海安镇(今南通市海安县)人。清末举人。曾任河南镇平、祥符、武陟、永城等县知县十余年,继又先后任职行政、矿务、军事、外交,官至吉林民政司。  相似文献   

11.
周彦 《历史档案》2006,(4):100-105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占山亦因在江桥抗战前后颇具戏剧性的行为受到史学界,尤其是东北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关于马占山及江桥抗战的研究随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呈渐趋繁荣之势。特别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开放,史学界对“抗日战争14年”的普遍认同,研究的视野、内容、意义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充实和深化,对马占山奋起抗战、继而“降日”、再举义旗以及江桥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和作用的学术争鸣,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本文就马占山及江桥抗战研究概况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经历又十分曲折的人物。从"五四"时期新文化的旗手、进步青年的导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初期的中央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又成为托派的领袖人物,1932年因发表取消国民党一党专政演说而被国民党政府抓进监狱,出狱后曾为全民抗战奔走呼号,直到1942年去世。  相似文献   

13.
孟晖 《中国编辑》2018,(5):85-90
全面抗战时期,我国著名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以极大的爱国热忱从事进步新闻出版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他受到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影响,强调新闻出版以正确舆论发动群众、团结抗战的重要作用;基于民众立场的新闻出版工作应将服务精神与战斗性相结合;倡导民主和新闻出版自由,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新闻统制制度,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在自己的新闻实践中。文章对之进行梳理研究,对探讨邹韬奋的思想发展轨迹、文化事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对当今新闻出版工作的启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不仅是抗战时期剧作家的话语空间,也是推动上海乃至全国戏剧运动发展的平台.文章对全面抗战时期创刊于上海的82种戏剧期刊进行研究,分别以抗战初期、"孤岛"时期、沦陷时期为时间轴,结合当时的剧演运动阐述沪版戏剧期刊的演进历程,并分析了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的创办特征.文章不仅真实记录了上海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西南联大建校七十周年。她的校庆日是11月1日。 西南联合大学是与中国抗战共始终的一所著名大学。1937年平津沦陷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即后来的西南联大),到第二年2月南下昆明,到抗战胜利后复员北上,前后共计9年(1937年11月1日~1946年7月31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雅 《出版科学》2007,15(4):85-87,96
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我国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在东北和华北,日军采取了直接参与出版活动和利用傀儡政权推行出版文化政策的方式,控制了区域内的出版业;在华中和华南,尤其是上海租界的"孤岛"和香港,则成为沦陷区出版业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大后方和敌后根据地的印刷造货任务,出版的抗日书刊极大地鼓舞了沦陷区民众的士气,与敌伪的出版统制作顽强的抗争.  相似文献   

17.
师长饶国华,字弼臣,是资阳县宝台乡张家坝人。小时候即深受爱民报恩思想的熏陶。抗日战争刚爆发,他便毅然率部出川杀敌。临行前,他对其业师伍口老先生说:“此行,为国抗战,不成功即成仁,生如幸得马革裹尸还,生之家属尚望恩师照拂也。”1937年11月12日,淞沪沦陷,苏、常二州相继失守,首都南京危在旦夕。饶国华奉命率部固守战略要地广德,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国民政府战时首都,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在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二季度起,我市有关新闻宣传报道精彩纷呈.一浪高过一浪,8月15日再掀高潮。  相似文献   

19.
喜迁新居后,我在布置新书房整理新旧藏书时,在一个旧式木质书箱里,找出了珍藏多年的两张地契--70年前的两件"文物".两张地契纸的尺寸相同,横宽各8公分,竖长各32公分,字为竖排.  相似文献   

20.
吕丹 《今传媒》2014,(7):119-121
抗战时期中国的摄影事业十分繁荣,涌现出了许多摄影名人名作、画刊影集。中国共产党对这方面的工作也十分注重,其新闻摄影事业不断成熟发展起来,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因此,研究党的新闻摄影,探究其摄影的内容、特色、影响作用以及局限缺憾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抗战史、研究党的宣传事业,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