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一:创设情境,探 究千米 师:课前我们一起体验了- 下100米,下面我们来回顾- 下。(播放百米体验录像)你们能 根据走100米的经验来估一估 走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多少步 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完成,填 好记录单。 组:我们走100米用了1分 43秒,走了160步左右,走1千 米大概要用十几分钟,1600步。 师:那1千米究竟有多远 呢?请同学们和张老师一起坐车 体验一下。(课件演示)这是哪 儿?谁来猜一猜,沿着迎泽大街 走,走到哪儿是1千米?那么我 们究竟猜得准不准呢?一会儿就 知道了。…  相似文献   

2.
问题一: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和Na2SO4杂质? 分析:显然,实质上就是要除去Mg2+与SO42-,除去Mg2+应该用过量的可溶性强碱(思考: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吗),除去SO42-应该用过量的可溶性钡盐(思考:可用硝酸钡溶液吗),过量的OH-与Ba2+又如何处理呢?能  相似文献   

3.
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轮船每小时40千米40千米/时汽车每小时100千米100千米/时飞机每秒240米240米/秒火车每小时120千米120千米/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七册第54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朋友的生活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出示画面)生1:啊,潘果在跑步!潘果同学跑得真快,每秒能跑4米呢!生2:王雨嫣每天步行上学,每分钟大约走60米.生3:黄老师暑假的时候坐汽车去旅游.汽车每小时行100千米.……师:每秒跑4米、每分钟走60米、每小时行100千米等,这些表示在1个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名字叫“速度”.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1.速度的写法师: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是多少吗?生1:轮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生2: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师:速度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写法.请大家先自学课本第54页,然后把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用简明的写法写在表格右边的空格里.师展示学生的练习,并相互评价.2.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之间的关系师:现在我们从郴州到广州去旅行,旅行中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出示例1)一列火车从郴州开往广州...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一般通过理答这一教学方式来实现。数学课堂一般是理性的、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安静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吗?我们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吗?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充分梳理自己的思路呢?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将学生带入数学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享受中。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问题同学们,每当暑假到来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去旅游,对吗?你想到哪儿去呢?想去的地方可真多。你们知道从长沙到那些地方有多远吗?让小灵通来告诉你们吧。请看大屏幕(在中国地理版图上,电脑动画显示):长沙———北京1589千米长沙——上海1199千米长沙——广州706千米当我们表示这些比较远的路程时,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单位,那就是——千米(电脑闪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千米的认识)。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二、探究活动1千米与米的关系教师(出示米尺)说,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相似文献   

6.
樊业银 《江西教育》2012,(14):43-44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一般通过理答这一教学方式来实现.数学课堂一般是理性的、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安静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吗?我们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吗?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充分梳理自己的思路呢?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将学生带入数学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享受中.把教师化作催生满园春色的春风春雨,和全体学生起享受成功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森林迷宫     
听说过这样的事吗?有人在森林中迷路了,为了走出森林他不停地朝前走,走了好久好久却又转回原来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是谁把森林变成了迷宫? 我们来做个游戏。选一棵小树,面向它,往距它十米远  相似文献   

8.
方程的建立离不开相等关系.怎样去找相等关系?我们先以例1为例: 例1 甲乙二人同时由A地步行去B地.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当甲到达B地时,乙距B地还有6千米.甲走了几小时?AB  相似文献   

9.
甲:你知道什么是“东西”吗?乙:这谁不知道?是指方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太阳落山的一方是西。甲:是这样的吗?那就请你举个例子吧!乙:可以。这条路东西长5千米。这“东西”就是从东到西,指的是走向。甲:不尽然。“东西”在这里固然含有道路走向的意思,但主要是指这条路的距离。乙:噢,原来“东”“西”放在一起组成一个词后,表示距离。甲:不尽然。乙:那还表示什么呢?甲:表示事物呀!如我们上街买东西。这里的“东西”就表示事物。告诉你吧,“东西”还能表示人呢!乙:这不是骂人吗?你真不是东西。甲:我不是东西,你是东西?乙:我们都不是东西,我…  相似文献   

10.
数学应用题中一个条件不明确,往往可引发多种不同的解法。解答时必须多角度思考,从而培养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例:阳阳和欣欣家相距6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行走。阳阳每分钟走60米,欣欣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乍一看题,似乎“无解”,因为它没有明确两人行走的方向。但仔细一想,恰恰是这个原因,我们要考虑多种情况,才使此题有多种解法。解法1:相向阳阳欣欣阳阳每分钟走60米,欣欣每分钟走70米,两人的速度和是每分钟走60+70=130(米)。速度和×时间=路程,130×4=520(米),600-520=80(米)也就是4分钟后两人相距…  相似文献   

11.
李青 《教育文汇》2004,(2):29-29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物质充裕了,生活好了,为什么孩子却不能感受到幸福,体验到快乐?可不是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听到一些孩子抱怨父母太唠叨,老师太严厉,同学太无理,甚至抱怨天气太恶劣……难道生活给他的就是这些抱怨吗?生活中,那些充满美好情感的东西呢?父母的养  相似文献   

12.
一、由“实际问题”引入 ,巧妙复习铺垫师 :同学们 ,想知道张老师家离学校有多远吗 ?(想 )说说看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 :可以问老师。 (笑 )生 :可以用卷尺去量。生 :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可以先设法弄清自己每分钟能走多少米 ,然后再从学校匀速步行到张老师家 ,并用每分走的米数乘以走的分钟数 ,这样就能很快求出这段距离了。师 :真会动脑筋 !现在 ,如果告诉同学们张老师每分钟能走 70米 ,并且从家步行到学校正好要用 12分钟 ,你知道我家离学校多少米吗 ?生 :知道。 70× 12 =84 0 (米 )。师 :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 ?生 :因为这里是要求 12个 7…  相似文献   

13.
你是漫画迷吗?你喜欢美国漫画吗?最近网上 评出了美国十大经典漫画人物,走……我们去瞧 一瞧,看看有没有你最喜爱的呢?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大家经常会遇到离子反应H++OH-=H2O.它表示哪些类型的中和反应呢?有人认为,它表示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还有人认为,它仅表示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果真如此吗?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5.
谜团每个人,都有一把锁吗?有一个开关吗?谁可以说开始?有游戏规则吗?有成功与失败吗?会惩罚与辱骂吗?有奖金与礼物吗?可以重来一遍吗?可以赖皮或中途退出吗?一定要加入吗?谁能喊停呢?闲情台风要来了,我们赶快回家避难吧!但一只小鸭呱呱呱呱地从天边飞奔而来,兴奋地告诉我们,暴风的中心和诡谲的行进路线。接着又画了一张图,表示台风将在远方盘桓许多,而且还不一定会来呢。于是,我们又在湖上悠闲地欣赏雨景了。几米作品精选  相似文献   

16.
浅谈经声     
六年制小语第十二册《基础训练二》中有一题: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这其实是道读轻声的练习。汉语中,有些音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失去原声调,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哪些情况下的音节要读成轻声呢?下面以这道题为例谈一谈(括号中的表示另举)。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如:思考着、写好了(我的书,认真地写)。 2.语气词“啊、呢、吗、吧”等。如:我呢、来啊、对吗、走吧。 3.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词。如:床上、家里(哪儿)。  相似文献   

17.
领养一棵树     
正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三年级的小学生,是不是应该很懂事了呢?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表示自己长大了的事情呢?开心米一直在思考这个重要的问题。一天,开心米问小布丁老师:"老师,我想丰富一下课余生活,做点什么事情才好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我们在思考吗?我们都在思考,即便试图逃避不思考,这本身已经在思考。然而,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面临这样的危险——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常常放弃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思考,重复着按部就班、日复一日、习以为常的活动。我们被旧的和日常的习惯羁绊,我们行动在习惯之中,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习惯的反复而已,时间长了,习惯进入潜意识中,便成了秉性。习  相似文献   

19.
鸟儿的心愿     
一年的尾声终于慢慢来到了我们身边,回忆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欣喜, 是无趣,是忙碌,还是茫然呢?学习又有了新的进步吗?又交到了一个有趣的好朋友吗?细细思考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去年相比真是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20.
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拔节、从开花到结果,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生长"机缘和力量,"生长"是一粒种子嬗变的"聚变反应"。若把儿童比喻为一粒生长的种子,则必然绕不开一些话题:生长有条件吗?生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生长有姿态吗?生长又是一种怎样的姿态呢?生物学常识早就告诉我们,种子的生长是有条件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离不开空气,离不开水,离不开土壤。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