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然而,在儿童社会化中,交往问题更应该受到关注,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儿童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儿童的交往以及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顾海玲 《考试周刊》2011,(81):235-235
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为此,作者利用幼儿园特有的优势,为幼儿创造一个"大家庭",开展"大带小"系列活动,让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频繁接触,在相互交往合作中体验、分享与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养成对他人、对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与人交往合作的规则,提高交往合作能力。让幼儿从狭小的自我空间里解脱出来,为将来走向社会铺设桥梁。  相似文献   

3.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幼儿期的幼儿在言语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已表现出一定的倾向。如果能正确训练,幼儿就会在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性。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采用更改幼儿游戏内容帮助幼儿建立同伴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幼儿向自主交往迈开重要的一步。注重环境的创设,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充分提供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郭军亚 《考试周刊》2014,(67):196-196
<正>幼儿园是幼儿开始群体生活的地方,也是幼儿开始与更多陌生人进行交往的地方,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是脾气相投的,有的是爱好相同的,有的是目的相同的,等等。在教学中发现,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这些"小团体"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往往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将来孩子走上歧途。因此,关注对幼儿"小团体"的引导教育,培养幼儿正确交往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孤独症儿童教育中,人们通常更多地关注他们书本知识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不足以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和适应社会。我们希望把对社会规则的认识、责任感、道德判断力、自我认识、性别社会化、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伴关系、情绪感情的表达、自我控制能力等内容加入到我们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中一班的孩子们正争抢着玩“长尾巴的老鼠”。这时,中二班的两个小朋友被吸引了过来。刚才还起劲争抢的孩子们,立刻停止争吵,一起对这两个小朋友发起了“围攻”:“这个玩具是我们班老师做的,你们不能碰!”“不许看!你们班的玩具在那边!”“你们快走!我们不跟你们玩!”……  相似文献   

7.
《队章》指出: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辅导员如何在与队员的共同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真正成为队员的"亲密朋友";如何在工作实践中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促进队员的健康成长,这是履行辅导员岗位职责最重要的内容。广瑞小学师生在《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实施中,努力探索提高辅导员与队员交往能力的技能和方法,并以数字的形式加以总结、提炼和概括,为促进辅导员和队员的共同成长找到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帮助幼儿养成乐于与人交往、互助、合作和分享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王李妹 《教学随笔》2014,(8):20019+21
利用表演游戏的开展,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表演,相互合作,加强游戏的集体性、创造性,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即"口语"加"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中的"听""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老师应摆脱目前重"口语"轻"交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片面认识,更多地关注"交际"目标,创设一个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交往学习"氛围,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过程可以说是文化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以"他者"视角重新审视自我文化,打破原有文化思维模式,对自我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构",同时逐渐消除排斥性认同,吸纳他文化中的新文化元素,对自我文化做系统性文化调整,以实现自我文化的"重构"。这是跨文化移情的过程,也是文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叶伟胜 《教学月刊》2006,(12):24-25
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很好地起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但教材无论如何完美,其整齐划一的内容和样式编制,是无法满足各地、各校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需求的。其中,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胡蔓 《家教世界》2014,(6X):18-20
<正>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差,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相互间发生的矛盾,因此攻击性行为在4~6岁幼儿中显得尤为突出,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和抢别人东西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攻击性儿童的典型表现——以斌斌为例一直以来,在我们老师口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斌斌恰恰是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
李晓婷 《考试周刊》2011,(47):237-238
本着课题研究中培养幼儿健康品质的精神和美化健康幼儿生活的目标,我们注重幼儿交往的研究实施。在"交往"这一主题中寻找一个个实施点,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小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可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让孩子在拥有自身体验的时候,能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学会坦然面对拒绝,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双向衔接。对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来讲,应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入学准备,如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与乐观的态度、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常用的同伴交往技能、具备初步的时间管理能力等,并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实际提供具体的活动指导与方法。关于该课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建议应在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入探究“幼小衔接”主题下的“家—园—校”合作共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代表教育研究"语言学转向"影响下的一种实践认识论。在科层制和后现代状况交替影响的中国当下学校生活情境中,教师的"自我认同"要么被割裂为相互孤立的领域,要么被视作无法把握的虚幻的对象,其共同结果是教师自我的迷失。交往行动在帮助教师寻找和建构真实的自我方面具有其他行动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交往行动达成教师自我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个人和学校机构的话语伦理必须以理性的、寻找"真我"的对话规则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儿童参与课程开发是课程回归儿童的方式,因为学校课程从根本上说是儿童的课程,这关涉儿童生命的成长。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坚持"儿童必须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的课程理念,以学校长期的教育哲学——"学会交往"为基点,开发了"儿童交往学院"课程,让儿童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温文尔雅、自信阳光的品性。  相似文献   

18.
张博 《幼儿教育》2001,(2):10-11
三、互主体性是一种“对话”关系“对话”有不同层次的含义:①按照其原始意义,对话是一种语言活动,专指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言者和听者就所谈论的话题不断言说和倾听,从而达到理解或达成共识。②对话不限于用言语交谈。作为一种借喻的“对话”,它是消除了种种对立之后而形成的平等相互作用。在“对话”中双方都达到新的超越,共同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③“对话”是一种意识或境界,一种关系状态。这是作为借喻的“对话”最广泛的含义。这种意识,这种境界,这种关系状态,不仅可以支配人们的交谈,使人们的交谈成为对话,而且可以支配人的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的校园中,交往中的冲突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退出学生的生活,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以广州市学龄前幼儿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调查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并且把夫妻的婚姻质量作为调节变量考虑在内,考查其是否在父亲教养行为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结果显示,父亲不同的行为对幼儿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高质量的婚姻可以明显弥补父亲教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