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全面诠释了其诗词翻译的"三美"论,做到了意美、音美、形美。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许译《月下独酌》之所以能完整传达原诗的信息,再现原诗的情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移情,发挥想象,达到了与诗人李白的视野融合,才催生出能展现原诗美感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韩学红 《中国教师》2014,(24):18-19
<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多年来一直鼓励学生每天识记一首古诗词,这些诗词既包含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也有学生自选的诗词。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就让学生再寻找李白的其他诗歌,很快学生背会了《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赠汪伦》《山中与幽人对酌》《将进酒》等。像这样一日一首的长期积累,好多中学生才学习的经典名篇,都成了学生的吟诵之作。当他们吟唱这些诗词佳句时,洋溢于神情之间的是"我寻找,我快乐;我背诵,我成功!"  相似文献   

3.
祖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浩瀚的银河,而古典诗词,则是其中最耀眼的星族。我们稍一仰望,醉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是狂放不羁的李白;高唱"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是  相似文献   

4.
姚洪涛 《成才之路》2010,(24):45-45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是个发展的巅峰.盛唐文化孕育了太多的诗人,李白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是他让豪放和浪漫在这里延续,用他彭湃而又充满浪漫色彩的激情创造了诗词的奔放奇逸之美。李白的诗词中的浪漫、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更能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体会诗词的情感。激发他们鉴赏诗词的兴趣。因此,借李白等诗人的作品来感受诗词之美,是恰到好处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中秋节是首次成为法定节假日的中秋节,在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一次调查活动中,人们就最喜爱的咏月诗词名句各抒己见,并各自推荐了自己最喜爱的诗词名句。因中秋节寄托着我们的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传统文化象征意义,最后的调查结果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咏月名句,紧随其后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三个名句的作者分别是宋代的苏轼,唐代的张九龄和李白,他们的支持率分别是29.8%、24.5%和18.7%。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写月的圣手,其诗作中有月亮意象的作品达336例,涉月诗更是高达400首之多,对后来的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八渡的河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与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诗词中对其加以描绘。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再如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如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些诗词中所描绘的河都十分雄伟壮观,有着惊人的气势。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正是这样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小河,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的通过交流、展示、朗读 ,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 ,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 ,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 ,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活动准备1 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2 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3 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课件出示李白人头像特写 ,配以古曲《春江花月夜》。师 :“李白诗歌阅读月”刚刚结束 …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自孔子临水而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流水"就成为了文人墨客笔端常见、心中常思的事物,成为最具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学意象。无论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滟滟随波千万里",抑或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流水"早已成为传统文人思想感情的最好载体,有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涵。一些吟咏"流水"意象的诗句,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相似文献   

10.
在古人的诗词意象里,往往有些意象是有固定的意思的。若能正确掌握这些意象的含义,无疑能对理解鉴赏这首诗词提供重要的思路,提高答题的命中率。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相似文献   

11.
<正>《峨眉山月歌》是李白走出夔门离开蜀地时写下的千古绝句,诗中用了多个地名,但依然清新明丽,渗透着淡淡的乡愁,寄予着对乡月的深情。据唐代诗词史料考证,峨眉山月为李白故乡之月,自他23岁仗剑去国离开家乡,便再也没有回去,直到61岁在安徽死去,依然念念不忘那轮峨眉山月。他曾在晚年的诗作中写道:"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这首《峨眉山月歌》的构思令人叫绝,作者将乡愁蕴蓄其中。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乡愁?我从诗中的地  相似文献   

12.
<正>李白是一位伟大的天才诗人。他自信、狂傲、豪放、洒脱,有着一颗浪漫的心,对"月"有着狂热的喜爱,几乎无诗不"月"。在他笔下,"月"千姿百态,空灵飘逸,意蕴丰富,情思万种。它犹如李白的知心朋友,"与人万里长相随",唤起诗人不尽的诗兴和灵感。寻象观意,"月"是李白的情感寄托,是他的知心朋友,是他的理想抱负,象征着高洁的情操,见证着历史的盛衰。一、"月"是李白的情感寄托,倾听着他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3.
李白瓢逸浪漫的诗风源于他的宇宙意识,宇宙意识构成了李白诗的宇宙境界,宇宙境界的具象化表现是他极具个性特征的诗歌意象,咏月,赞月是中国古典诗歌惯常歌咏的主题之一,而明月这一意象只有在李白这里才得到最丰富最充分的展现,咏月诗的魅力就是李白的人格魅力,它是形成李白宇宙境界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里,"月亮"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李白与苏轼诗词中运用月亮意象的相似点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经历、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唐宋文坛浩瀚璀璨的天空曾经出现过两位才气纵横的文学巨星———李白和苏轼,他们以天才的创作给传统意象注入了新的内涵,成就了中国文学最瑰丽的华章,同时也进入了中国人最深层的内心世界。对李、苏二人喜用的意象,如“月”和“酒”,古今多有阐释且见仁见智,笔者拟从比较的角度,谈谈李白和苏轼在这两种意象使用上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李白和苏轼都是沐浴着巴风蜀雨成长的天才文豪,艺术造诣臻于绝顶,千年之后仍少有人能望其项背。李白天纵奇才,是中国唯一的“诗仙”;苏轼少年驰誉,无论是诗词文赋还是绘画书法,在当时均为一流名家。对李、苏…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齐鲁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女儿,她不仅在中国古代众多女作家中处于最突出的地位,即使在基本由男性作家构成的显性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地位稳定.不可忽视的亮点.她的诗词可与苏轼.辛弃疾比美,可与李白、杜甫等前代风格大师比肩。  相似文献   

17.
苏轼和李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风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李白诗歌对苏轼诗词有不少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诗与白诗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多主观激情;苏诗在句式上比白诗更散体化  相似文献   

18.
<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是诗词鉴赏题的重要考点,但我们发现学生做这类题目时往往大而化之,说些不着边际的套话。笔者认为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分类及各类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有助于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现将中考中常出现的诗词类型及各类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做如下整理。一、送别诗1.惜别、思念之情。我寄愁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似文献   

19.
苏轼和李白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基本艺术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歌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在苏轼的诗词作品里,有不少地方受到李白的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轼与李白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则多主观激情;苏轼诗歌在句式上比李白更散体化。就人物性格言,苏轼在身处逆境时比李白更为豁达、开朗。  相似文献   

2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首古诗,从此,我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真正爱上诗词,还是当了广播员以后。学校每天早读都有优秀广播员带大家诵读经典古诗文,我也有幸得到了这样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