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话文在晚清时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使"白话"及"白话文"观念得以普及,并以"独立"的身份与文言文并行存在。但尚未发生任何动摇文言文正统地位的决定性变化。它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一种风与火的关系,火借风之力,风助火一臂之力,最终形成一种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白话文运动。  相似文献   

2.
晚清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作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与开拓奠基,然而却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直接发展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较之晚清,"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与文学革命的合流、与国语运动的合流及其显示出的新文学创作实绩。"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将作为工具和载体的语言革命与思想文化革命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实现了双赢局面;与文学革命的合流,将语言的问题和文学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主攻方向定位在文学革命,从而改变了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性质与流向,实现了历史的飞跃;与国语运动的合流,使其汇聚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旗帜下,形成双潮合一之观;而"五四"新文学显示出的创作实绩,正是"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的双重实现,也是真正推动现代书写语言发展的新文学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自五四文学革命起,白话文正式取代文言文,确立了正式的语言书写地位。事实上,早在晚清就曾出现过由裘廷梁、黄遵宪、梁启超等一批士大夫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但是此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文言文的正统地位,直到五四文学革命的成功才彻底结束了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审视了五四白话文的相关思想观念和理论实质,探究其对汉语言现代转型的作用及其影响和价值,提出了关于正确评价汉语言价值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现代社会有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可能平行使用两种书面语,白话文运动本质上应当是文言、白话的生死之争,因而文言的废存是这个运动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受时代环境的限制,晚清知识者虽然提出了“废文言崇白话”的口号,但只是扩大了白话文的影响,并未撬动文言的根基。到了“五四”时期,胡适是从晚清改革者止步之处起步,一开始关注的就是诗歌中的语言问题。他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贡献不仅是他提出了废文言的口号,更重要的是他成功颠倒了人们对文言与白话的认识,认定即便在诗歌中,白话也有优于文言的价值,为废文言提供了坚实的逻辑依据。事实上,“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宗旨不是以白话为正宗,而是对文言的整体废弃。“五四”以来,有关白话文运动的研究虽已相当丰厚,但离开对“废文言”这个宗旨的讨论,就很难理清这个运动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但丁的《论俗语》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建立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同时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东方,中国“五四”的白话文与但丁的《论俗语》具有同样的效果。两种语言在同样的背景下产生,并都对各自的社会和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晚清白话文热潮的兴起,必然导致白话文表述方式的改变,由此催生出新的文章体式.白话文在这个时期主要文体有论说文、时闻文和论学文,大部分被时代赋予了激情澎湃汪洋恣肆而又往往流于肤浅的文章特征.它们比同时代的其他文体更接近当时的口语,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核心话题,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晚清白话文以不可阻挡之势逐渐蔓延开去,终于启引了现代白话文的萌生.  相似文献   

10.
晚清白话文热潮的兴起,必然导致白话文表述方式的改变,由此催生出新的文章体式。白话文在这个时期主要文体有论说文、时闻文和论学文,大部分被时代赋予了激情澎湃汪洋恣肆而又往往流于肤浅的文章特征。它们比同时代的其他文体更接近当时的口语,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核心话题,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晚清白话文以不可阻挡之势逐渐蔓延开去,终于启引了现代白话文的萌生。  相似文献   

11.
报刊是“五四”白话文运动不容忽视的参与力量。报刊传播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报刊舆论宣传策略的运用,使“白话文学”、“文学革命”的论争得以充分展开;二是白话报刊作为“五四”新思潮的载体,其大量刊行、迅速流布对白话文运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德威是继夏志清、李欧梵之后又一个冲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海外汉学家他涉猎广泛阅读丰富观点新颖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一文中,王德威通过分析晚清小说—一狭义公案小说、狎邪小说、谴责小说、科幻小说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和“被压抑的现代性”之说反响强烈.这些观点,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同时王德威的语言风格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们仅仅是从"启蒙工具"的角度去看待并使用白话,试图将白话与文言这样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形式加以调和,最终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深刻的语言困境.这一语言困境缘自于他们所秉持的"内俗外雅一体用分离"的"二元性"语言观."二元性"语言观不仅昭示着清末民初转型期新知识者文化心理结构的尴尬状态,同时亦寓示出由晚清至五四白话语言变革的关节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初期白话文     
李敖有一篇文章谈“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对朱自清、谢冰心等人的散文大加鄙薄,斥为幼稚做作,另有一篇文章则更有惊人之论,说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他李敖是第一,鲁迅也在其后。文章是多年以前看的,当下即觉李敖真是狂生故态,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翻新小说长期遭到漠视与忽略,近代学者阿英最早注意到这类小说,并用"拟旧小说"对其命名,但对其评价却很低;后来欧阳健关注到此类小说,首次提出"翻新小说"的概念,给了其更恰切的命名,对其艺术价值也给予充分肯定,从此,翻新小说的研究掀开了新篇章,它们逐步受到学界重视,其价值也不断得到开掘与肯定。  相似文献   

16.
17.
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在评述“五四文学革命”时,表现出了四种不同的路向,而在描述“五四文学革命”与此后文学之关系时,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把文学史描述成一段完美的“情节剧”,而忽视了内部的瓦解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潘新和 《新作文》2004,(3):12-15
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20年代末,是现代写作教育的奠基期。其标志是白话(语体)在国教育中获得合法地位.并逐渐取得与言并重的位置。这一时期,占主导性的写作教育思想是提倡白话写作,推行“国语教育”,使写作教育得以脱胎换骨地重建。  相似文献   

19.
白话文运动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它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改变了教科书的内容,为教育思潮的实施提供了便利。从白话文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利于当代教育的启示,找到方法处理文言文和白话文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0.
“五四”至抗战前夕安徽共办有报刊300余种。本文以安庆、芜湖、蚌埠、合肥四地报业为重点,评介其主要报刊,并对有关重要报刊做适当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