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农民种瓜点豆,蚕妇祀蚕神、修蚕具。同时,它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至清明,人们祭扫祖茔,也门前插柳,也乡野踏青,也竞放纸鸢……通过这些仪式化的节俗活动,表达着人们现实的和信仰的诸多诉求。  相似文献   

2.
    
当我还是个孩童时,便对外物充满了好奇。每逢柳换新装,绿饰大地时,全家总有一次登山远足的机会。那时真是天真,只知道挥着一条柳枝看着爸妈整理一块小土丘,之后又洒了一些酒、烧了点纸。我呢,不时在土丘上爬上爬下,也玩得开心。后来才渐渐明白,那一天叫清明,那土丘叫坟,而家人的行为叫祭。从此,清明与我便结下了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3.
声音     
《科学生活》2010,(5):56-56
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我们还能干些什么?如果不是单位组织,又有多少人会在"清明"这天插柳、蹴鞠、放风筝?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著名作家冯骥才我认为,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很有可能出现在那些最近被北大清华等学校聘请回去的年轻助理教授之中,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只是需要等待。  相似文献   

4.
正甘蔗水多汁甜,营养价值高,长期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最近一篇名为《比毒蛇还毒,清明节后千万别吃这个》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称民间一直流传着"清明甘蔗毒过蛇"的说法,这是真的吗?"清明蔗毒过蛇"是说在清明时节,甘蔗容易变质。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志英分析,清明前后气温回升,空气潮湿,甘蔗若运输、储存方式不当,就可能导致霉菌生长,产红心甘蔗危害大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今的科学家发现,人悲伤过度可能患上"心碎综合症",真的会导致死于心碎。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11,(22):1-1
事件 本该秋高气爽的北京,近日却被灰霾笼罩,让人们担心起呼吸安全。在北京的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自测的空气质量PM2.5指数反复跳上200大关,达到美国国家环保局认定的"非常不健康"、"危险"级别。在环保部最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呼声很高的PM2.5指标并未如期纳入强制性监测体系。民间环保人士在无奈之下开始了空气自测行动。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文化》2010,(12):31-31
除了大家常见的一些比赛外,世界上还有许多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比赛。在工作生活之余,其不失为一种解压的好方法。"搭人塔"比赛西班牙有一项特殊的传统民间活动"搭人塔"。  相似文献   

8.
王丹 《科教文汇》2010,(28):196-197
在我国农村,除了大家熟知的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之外,还广泛存在着被称作"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民间融资方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融资日趋活跃,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小企业及"三农"经济进行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本文将结合实际对民间金融发展进行SWOT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朴 《百科知识》2010,(12):56-57
在东北民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像二人转那样令千千万万的观众热恋、痴迷与沉醉,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二人转那样广泛普及、人人耳熟能详、老老少少都可以"嚎它两嗓子"。二人转在东北民间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感染力与艺术魅力。"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民间口头禅,生动地表现了东北民间对二人转的迷恋与酷爱。二人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0.
清明是祭悼祖先的重要时日,民间号称三大“鬼节”之首。“鬼”在古代社会并非贬词,人死为鬼。鬼者,归也。人离开现世,归向一特定的神秘空间,是传统中国人魂灵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境内民族大多有清明或类似清明的祭祖日,对祖先的追悼与祭祀是传统社会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而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作为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  相似文献   

11.
卞国凤  刘娜 《未来与发展》2010,31(6):20-24,19
乡村互助建立在乡土文化传统基础之上,是乡村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时至今日,乡村互助传统虽然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变化,但仍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民间"福利保障的角色。因此,在建设乡村社会福利的过程中,对于乡村互助这一民间福利传统利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乡村建构的正式福利体系是否有效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乡村福利要求。  相似文献   

12.
唐晴晴 《科教文汇》2010,(35):47-48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时期,其对民族关系的处理(特别是唐太宗时)堪称历代的楷模。唐太宗时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当时的政治清明,他对民族关系的处理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较快发展,对"贞观之治"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战前夕,张大千曾画过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有一只大大的蝉趴在柳枝上,蝉的头朝下,蝉的尾朝上,振翅欲飞。齐白石看到这幅画,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头永远是朝上的,绝对不会朝下。”有人把这话传给张大千听,张大千当时怒火中烧,但嘴上却忍着什么也没说。几年后,张大千和一群画友在四川青城写生。时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批评,便跑出屋来仔细观察。只见几棵大树上爬满了蝉,其中绝大部分蝉的头都朝上,只有很少的蝉头朝下。而旁边的柳树上,趴在柳枝上的蝉,则无一例外地头朝上。从此,张大千对齐白石陡增敬仰。  相似文献   

14.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21,(10):56-58
墓祭何时出现 俗语云:"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知道感恩.中国历来有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传统.白居易在《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中云:"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清明是一个悼亡的日子,"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每到清明,人们都忙着回乡上坟扫墓.  相似文献   

15.
在民间传言里,大雁从不独活,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郁郁而亡;天鹅十分重视夫妻感情,甚至会为死去的配偶守节;鸳鸯则是永恒的爱情象征,操守好得让人"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在鸟类爱情的真相面前,这些被人强安上的节操传言,恐怕都得碎一地。  相似文献   

16.
王庆 《金秋科苑》2014,(5):29-33
我们现在吃到的很多食品的"香味"都来自孙宝国的科研成果;他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仅有的三位院士之一,如果仅限于香料研究那么便是唯一的院士。孙宝国几十年来琢磨最多的是怎么吃得更香。他是哪家知名饭店的金牌厨师?不,他基本上没时间做饭。他是民间的美食爱好者?也不是,他经常吃个汉堡就算填饱肚子了。不过,在国内的食品业界,他可是著名"美食家"。  相似文献   

17.
慧子 《百科知识》2003,(4):51-52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淅沥的春雨带来一个很有人情味的节日——清明节。缅怀先烈、祭奠英灵、寄托哀思、怀念亲友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 “又是一度清明至,道路泥泞人伤悲。死者魂魄已飞散,人作古黄土葬埋。老天有情雨作泪,墓前祭古酒一杯。凄雨和泪悲肠断,活者常为此节哀!”从这首民间流传的《清明吟》中可以体味出,清明节是一个弥漫着淡淡的愁思的节日。  相似文献   

18.
<正>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大自然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春天云南罗平已花开成海,一片近5万公顷的油菜花竞相怒放、流金溢彩,此起彼伏的喀斯特锥形山点缀花海中,有如人间仙景。↑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境内,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成为"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9.
马亚伟 《科教文汇》2021,(10):I0001-I0001
一直觉得,二十四节气里,清明最富有诗意。清明不仅是节气和节日,还是一个生动的形容词,有声有色,有香有味。清明一到,春寒就无影无踪了。清明,是大自然最优美的形容词,生动地描绘出一派暖意融融、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是祭拜先人的日子,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渲染了清明的伤感和悲凉,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都是凄凄惨惨戚戚的。  相似文献   

20.
王秀芬  陈文娟 《科教文汇》2012,(16):137-138
当今社会背景下,对外宣传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对外宣传的诸多环节中,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目的语受众的接受程度以及传播预期效果的实现。但目前国内研究热点多聚焦在官方外宣材料。本文重点讨论民间外宣材料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并结合"Map"双语杂志进行实例评析,以促进民间外宣翻译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