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白猫警长 《钓鱼》2011,(17):54-56
向选好的钓点打了十几勺诱饵,在钓组上挂了一个5克的找底铅测试了一下水深,钓点竟然没有预想的8米深度,在目前潮水涨满的时段也仅仅只有5米多一点。  相似文献   

2.
向选好的钓点打了十几勺诱饵,在钓组上挂了一个5克的找底铅测试了一下水深,钓点竟然没有预想的8米深度,在目前潮水涨满的时段也仅仅只有5米多一点。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5,(1):26-26
凡是到钓鱼学校学习过的人都知道,调标分三步:1.钩悬半水,添减铅皮设调目;2.钩上装铅片,抛钩找底,然后上移鱼漂测水深;3.去掉钩上铅片,两钩搓饵,抛钩压水定钓目。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因竞技高手练就了一套无须刻意找底,以饵重平衡钓目而确知两钩触底的本领,遂使这一本来应该重视的环节被疏忽了。  相似文献   

4.
吴延明 《钓鱼》2008,(23):24-25
八、先找底后调标法(简称先测深后调目钓2):为双钩安上橡皮泥或较大饵团。荡入窝中找底,若浮标自动下沉,就要剪去太多的附铅,使浮标的浮力大于钓组的沉力,能把钓组“提”起“站立”,此时把测深后的标目定在2目上(不再移动);接下来摘掉橡皮泥或大饵团,再把空钩钓组荡入窝点,观察那未知的浮标能上升几目;假若上升的目数太多,其浮力超过两颗常规饵重,那就应稍加铅皮,把调目定在4~5目上;反之,若浮标上升得太少,  相似文献   

5.
游走铅     
张炎冰 《钓鱼》2010,(19):19-19
在传统钓组中,铅坠的作用是让钩快速下沉,并在钩沉底后起稳定钩位和抵御流水的作用。悬坠多了一项:平衡钓组。然而,在竞技创造了围追堵截,从钓底到钓离底,再到钓浮、打水皮的全泳层钓法后,铅坠的轻重、“死”活、高低不仅影响了线组的运动,还对寻找鱼层、改善鱼口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6.
宿含雨 《钓鱼》2008,(19):14-15
钓鱼的第一步是找底,先得知道水有多深,然后才是打窝。底坠钓组找底简单,坠重,只要没有水草和障碍物,任何位置都能到底。抛钩,浮子沉得看不见就往上移;漂着不往下沉,往下移,一般上下推移3次就能找到底了。悬坠钓组是先调标,后找底,能不能精确找底决定于浮标的调和钓饵重量。  相似文献   

7.
汤听东 《垂钓》2009,(3):70-71
问:垂钓时以拉饵为主,前期如何找底? 答:以调4钓2为例,先搓饵找到2目,然后固定下面一颗太空豆:继续搓饵找到4目底,然后上推两枚钩的距离,定好太空豆。这样找好底后,上下两颗太快豆之间的位置都可以钓,一般饵料偏轻钓偏钝,饵料偏重钓偏灵。这是钓拉饵的找底方法,如果钓搓饵就不能这么钝了。  相似文献   

8.
悬坠钓组用于底钓时,钓目的认定与找底方法密切相关。关于找底的重要性和找底方法,程宁在《钓鱼周刊》2001年2月20日《闲聊找底》和1月20日《找底需要反向验证》两文中对此作了说明。但是,对找底的方法与钓目的认定究竟有什么关系?下钩找底和上钩找底对钓目的认定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程宁没有深入论述。发表在《中国钓鱼》和《钓鱼周刊》上的一系列调标理论和实践文章似乎都未涉及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容易把初学者引入迷路的问题。比如《钓鱼周刊》2001年3月20日《真正的拉饵术》和《春到海狮》两文中对拉饵如何找底作了如下说明:“拉饵如何…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钓鱼》2005,(15):33-34
以上对悬坠钓三种常见的调标找底方法以及浮标的调整同线组灵钝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但明眼人很快就会发现:上面介绍的方法只是介绍了设定调目及如何找底的基本方法,线组的灵钝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的分析,而理论上的分析同实际垂钓时的复杂情况是有差距的。比如下钩轻触底时的所谓的最灵敏状态.在实际垂钓中由于假信号非常多,很少有人会采用这种调钓方法。那么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水域,确定好调目后,我们一开始应该从几目钓起呢?我感觉,除了经验丰富的高手外,  相似文献   

10.
尚立和 《钓鱼》2006,(3):15-17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接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窄;又因饵重不同,  相似文献   

11.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挂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空;又因饵重不同,下钩饵的重量或全部压水底(以下称“沉底”)或部分压水底(搁底),或只与水底接触而对水底没有压力(触底),两钩饵呈现“一沉一悬”、“一搁一悬”、“一触一悬”三种状态。用上钩挂铅皮测水深(以下称“上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上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钩饵一定沉底;因饵重不同,上钩饵或搁底或触底,两钩饵呈“一沉一触”、…  相似文献   

12.
一啸 《钓鱼》2014,(21):50-51
停船开竿.钓乌头方法很多,听阿佳说,最近小鱼多,用大铅坠不容易被盗饵,用筏竿钓或者用“纪洲钓法”都比较适合.想想,我还是选择简洁一点的方式吧,用筏竿钓底.这个方法简单快捷,很适合我.于是拿竿配钓组,几乎只需要1分钟就可以挂饵抛竿了,这种快速让人感觉很省事.我挂的是单钩,先尝试一下,一竿下去,看着主线入水,算计一下,大约十米左右的水深.  相似文献   

13.
张铨 《钓鱼》2003,(22)
《钓鱼》15期上的文章《浅谈调漂与找底》谈到唐先生调漂与找底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茫然无措,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我从另一角度谈点看法,期望对唐先生和其他对调漂与找底同样茫然的钓友有所裨益。从唐先生调漂与找底的过程可以看出:①采用的是调4钓2的方法;②采用了上钩挂橡皮块找底的方法;③挂饵后钓目不能实现预定的2目,因而感到茫然。我觉得,唐先生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思路和操作方法,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思路的改变——不要固守钓2目调4钓2对初学悬坠钓的人确实有很大帮助。因为这种方法很简单,依法炮制,基本上可钓鱼。但是,随…  相似文献   

14.
郑巍 《钓鱼》2011,(4):24-25
悬坠钓组的子线长短是由钓法和鱼的泳层决定的。例如搓饵钓底,18~25厘米;搓饵钓行程,30~50厘米;拉饵打浮、钓一标深,6~12厘米。同样钓底,钓跑铅就比搓饵钓底短。  相似文献   

15.
朱建华 《钓鱼》2006,(11):26-26
钓跑铅。实际上是钓跑线。方法很简单,掌握四个要点:1.线组必须使用的是空心铅皮座;2.要将空心铅皮座上边的太空豆向上拉动10 ̄15厘米;3.在原铅坠上再加重铅皮,使坠重大于浮漂浮力,铅坠卧底;4.通过调整使浮漂露出水面习惯垂钓的标示目后,就可以钓跑铅垂钓。具体的说:一是在线组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中国钓鱼》总第93期上杭州钓友骆行彬的文章《析淡水手竿底钩的"盲区"》一文后,本人利用其方法,对本人常用的钓组进行了检验。发现本人所用钓组的灵敏度,较骆文所描述的情况还要迟钝。本人常用钓组的组合形式是,直径0.2毫米尼龙钓线、漂尾直径1.5毫米长160毫米台钓漂、铅皮包铅皮座做坠、脑线长150毫米左右(与钓线等径)、6-8号伊势尼双钩(一钩着底、一钓悬空)。试验在水深60厘米的水族箱中进行。待将钓组调至一钩钩弯触底,漂尾露出水面二日为止。这时将事先拴在悬空钩钩弯处的细线向上提,直提至约与坠将近齐平时,漂才上…  相似文献   

17.
雨田  陶世君图 《垂钓》2011,(7):32-33
四、钓坠 安装在钩组上的钓坠,在钓者发力抛投时,可凭借自身重量带动饵、钩飞向远处;钩组落水后,也可起到将钓饵固定在水域内特定位置的作用。(一)材质以铅为主,目前也有粉末冶金和钨合金等材质的产品。铅类产品中有铅皮坠、铅坠、铅砣、铅豆等环保类产品中包括冶金坠、瓷坠、钨基粘性钓坠等。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钓鱼》2010,(20):52-53
用组好的3B钓组测一下水深,3米左右,马上调整钓组为B阿波3米子线的固定钓组,在子线中间夹B夹铅。同时为了抵御浅水钓场返激波造成的海底乱流,在贴近钩子处夹G4咬铅,  相似文献   

19.
窦宏 《钓鱼》2003,(18)
抛钩后先是躺着向前滑行,然后在铅坠以水线为半径、漂座为圆心划出的下行弧线接近45°时,鱼漂翻身而起。随后,铅坠继续向鱼漂的垂直位置靠拢,当运动到鱼漂的垂直线上时,铅坠变为向下垂直运动,于是停滞的鱼漂开始下行……这是受启于郅辽《杨氏“铅重关节”理论》(见《<钓鱼专刊>百期精选》第149页)一文中引述的台湾钓技理论作出的推断。称推论而不敢盲称理论,是因为铅坠的水下运动还包含着许多环节,而实践中我们只能从看到的现象去认识鱼漂和钓组,难免会有所遗漏。例如,掌握悬坠钓法都是从搓饵底钓开始认识鱼漂的,两饵一拖一触,鱼漂的基本状…  相似文献   

20.
找底·找鱼     
北京钓友老吴对我说:钓鱼时找鱼最难,有时将钩下到没有鱼的地方,如果知道鱼在哪里多好,下钩就有鱼咬钩。可碧水茫茫,鱼在何方?他问的另一个问题是漂和钩老是配不好。他用的是15厘米长的脑线,经常坠子沉到水底,要不就是钩子找不到底。这两个问题有些共性,现整理成文,供钓友参考。找底先说找底,这里所谈的"找底"就是漂、坠通过合适的匹配,使鱼钩在垂钓时能准确地落在水底。这是钓底栖性的鲤、鲫、青等鱼最基本的方法。我在《中国钓鱼》2006年第九期上写了一篇《初识浮漂》,简单地说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现在这里再谈些个人见解。钩子找底,对一个老钓手来说,凭他们的经验,不论在什么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