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及其话语优势与它在中国的现实形态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大众心理落差,大众利益表达失语,加之西方社会思潮的泛滥和僭越,使得马克思主义话语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努力克服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的缺位与贫困,拓宽和扩展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公共话语场,创设马克思主义真实大众话语的表达机制与氛围,重视和参与中西方网络媒体话语博弈,积极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讨论大众话语观照下的女性角色,就要分析女性话语和女性话语权。本文结合理论与现实,阐述了女性话语权缺失导致女性角色定位两难的情形,以及在现实的大众话语下,女性如何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对女性自身和大众话语传播的媒介都提出了富有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高杨 《时代教育》2010,(4):13-14
大众媒介在话语环境中面临多方声音,作为多种声音的代言人与发布者,理应沿着真理的路线,贯彻新闻真实的基本原则,承担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但现状尚有不如人意之处。本文意图指出大众媒介在调控话语环境中出现的失衡现象,分析其原因和不良影响,同时尝试着提出大众媒介调控话语失衡的对策,避免失衡现象,营造和谐的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话语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世界潮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思想,其贡献之处,不仅在于思想理论本身蕴含的诸多新经验、新判断、新阐述,而且在于围绕着中国梦的一系列话语,构成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一、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统一精英与大众原本是政治学、社会学理论的一对范畴。作为两种不同的话语系统,精英话语通常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和思辨性,追求话语本身的精密程度;而大众话语通常注重表达的通俗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当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要被广大应用型人才所接受、所掌握,就必须将抽象逻辑转变为形象逻辑,将学术话语转变为大众话语,将其融入应用型人才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这一思政教育目的,要对工匠精神话语所面临的话语体系建构问题与大众话语认同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审视并把握话语主体的话语供应与话语客体的话语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在兼具建设性和批判性的思辨中,探究工匠精神话语理论创新;在文化传承和时代要求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工匠精神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大众化思潮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艺术思潮之一。这一思潮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化大众”到“大众化”的转换。毛泽东的为大众服务的文艺思想是艺术大众化运动的强大理论基础。在大众化艺术思潮的运动中,艺术的“话语主体”实际上是政治文化精英。他们的艺术理论与主张从属于他们的政治抱负和文化理想,在大众化艺术的表象后面彰显出艺术从本质论到功能论的转折。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以及与人民群众的交谈,不仅体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而且还凸显出鲜明的话语风格,其话语风格可以归纳为:善于讲生活话语、大众话语、现代话语、情感话语。习近平的话语风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多讲生活话语,让大学生容易理解;多讲大众话语,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多讲现代话语,达成与大学生"共境";多讲情感话语,提升话语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核心话语大致经历了革命核心话语、建设核心话语、全面发展核心话语3个阶段,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演进的路径和趋势。变迁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话语具有时代性、大众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在意识形态的话语变迁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要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为本位,要处理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崔智慧 《广西教育》2014,(11):31-32
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话语导向的重要性,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正确导向,应注重话语的时代特征、话语的中国特色、话语的普遍性与大众性、话语的科学性、话语的意识形态性、话语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大众拥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前提的。这种话语权的价值构成突出表现在维护和实现大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促进话语大众化、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创新大众化,由此从推进理论创新、转换话语方式、优化传播形态、重视实践示范、强化机制保障等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在不断的建构和解构中力求突破传统的话语样态,寻求自己的身份空间。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构,是对文学艺术自律论的逆动;其丰富了文学研究方法,扭转了文学边缘化的逆境。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新变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关注,多学科学术资源在文化研究中得以整合,但文学理论自身的问题视野与价值立场却在文化研究中缺失。文化研究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同盟,其在价值多元的口号中生成虚无立场。  相似文献   

12.
雅俗对举是清真词里运用的众多雅化方法中的一种,大概分为以词尾结句来衬全词和以下片衬上片而使全词趋雅。这种手法的运用婉转圆融,使周邦彦的词即使是艳情也别有一种雅韵,从而使词的雅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的歌词从日据时期的初创期开始,就从未能够脱离开汉文言与国语(白话)的影响,这些歌词大多是文言诗歌的旧体形式(如对偶、押韵、长短句)与新文化新思想的结合体,并且大都采用文言、国语(白话)与方言语汇的交杂并用的书写方式.台湾早期的闽南语流行歌对此后台湾文坛的歌词创作有着持续的影响.据此可看出作为中华区域文学的台湾方言文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14.
晚清通俗小说与"五四"新文学实际是一种文学运动的两个阶段,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通俗小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不人流的表现,也有吐故纳新的追求.另一方面,新文学内部也开始由雅向俗的悄然实践,表现出多种走向.雅俗文学就在这种互相交融、互相对立中成为一个融合体.  相似文献   

15.
时下的许多社会流行语均源自大众流行文化,而媒体对这些流行语的使用及迎合确立了其在书面语系统中的地位。我们应加强对流行文化的引导;注意媒体语言对社会流行语的正确引导作用,使之更加准确、生动地满足社会交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词在明代的地位非常尴尬,不仅不能与旧体文学领域的诗文分庭抗礼,甚至也不如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戏曲被当时人看重,以探讨其中的原因为线索,论述了词体在明代的演进与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诗词异同之辨.  相似文献   

17.
论宗教文学与许地山作品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作品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叙事艺术上也从宗教文学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手法,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宗教词汇,同时大量借用宗教文化的意象、原型、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另外,许地山还借鉴了宗教变文,讲唱文学的文体形式,所有这些方法都为作品从内容上更好地表现许地山受宗教影响的思想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向创作的黄土情结和大众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一场席卷中原大地的“平民教育”运动,催生了一位“农民文学家”———老向,是他将五四“平民文学”的倡导推入田野实践。抗战爆发后,他又率先进入通俗文学领域。一个自由派作家强烈的乡村意识和朴素的平民关怀,使他的文学创作直达民间和民众,较早搭建起新文学与读者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看,老向的创作又是40年代中国文学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前期实验”。老向的文学实践表明,新文学从“西学“到最终走向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运行轨道,这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文学家们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9.
《系辞》下言《周易》的取象方式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身”即卦爻辞中频繁出现的鼻、耳、颊、背、臀等身体词汇。这些词汇的存在给具体卦爻辞的理解造成了困难,历代注家的各种诠释总有隔靴之感。本文将《易经》中出现的全部身体词汇进行排列,发现它仅仅限于某些身体部位,而这些部位又恰恰是古代刑罚的施刑部位。考古资料、《尚书》、《庄子》及《周易》本文均可以证明:"近取诸身"其实是上古刑罚的反映。它反映了上古刑罚的威慑力,也透露出《易》忧患意识的一部分现实来源。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起源于晚清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国民"与"新民"概念的提出及其泛化确立了文学大众话语的接受主体,以"开通民智"为核心的启蒙目标的确定使文学变成了政治启蒙的工具,促成了晚清"文学民众化"的潮流的发生。白话报刊的创办和戏剧改良的盛行是晚清"文学民众化"潮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晚清的"文学民众化"运动开启了"五四"时期的"文学民众化"潮流,其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具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