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60座风能资源观测塔、170个自动气象站和50个基本气象站资料,完成了基于多源资料的第四次青海省风能资源评估报告。报告较客观真实地描述了青海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首次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风能资源参数特征;开展了全省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和气候变化对风能资源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锡林郭勒盟风能资源为例,阐述了风能资源动态分析系统的结构与特点,通过本系统分析后,可提高风能数据处理速度及数据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巴林左旗的风能特征进行了系统计算与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8,(6):3-4
“过去,不同高度的梯度风能测量只能在实验室进行,现在,中国气象局华云技术开发公司研发的CAWS1000-GWS梯度自动观测系统已经从科研走向业务应用。”近期,在该系统的发布会上,专家组认为,CAWS1000-GWS梯度自动观测系统各项功能和性能均满足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和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编制的《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技术方案》的技术要求,且工艺结构设计合理,便于系统安装和维护保障,能够适应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于风电场的投资而言,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的正确性成为其中的关键所在,然而风能资源评估结论的可靠度与精度也将直接由风速测量的准确性以及风能资源评估参数方法的选取来决定。本文基于测风塔的数量与高度情况,对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几点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究,并给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方法增加评估准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的风能资源数值模式系统,模拟了甘肃酒泉风电规划区较高分辨率(1km×1km)的50m高度平均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玉门市昌马乡西部、瓜州县柳园镇附近、敦煌西部与新疆哈密交界区以及马鬃山镇附近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和年有效小时数均较大,属于风资源较丰富区,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开发。通过与测风塔实测数据的对比检验,评估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基础地理信息,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建模工具分析了影响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不可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计算得到可利用区域各等级风能资源的开发面积、技术可开发量、制约条件所占面积等评估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或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途径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气象站资料的青海省风能资源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资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传统能源对地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且日渐枯竭的现今,研究和开发风能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通过对青海省境内54个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现场实地考察和加密观测,利用GIS绘图等方法,进行了青海省风能资源的评估研究,得出了青海省风能资源的分布状况、风能资源气候分区以及青海省风能资源储量,为制定青海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大中型风电场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雁  裴翀  郭亚田  吴小铭  周青  李巍 《资源科学》2010,32(9):1679-1684
运行监控系统是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风资源观测数据分析和观测设备维护保障的实时业务平台,系统建设是全国风能资源详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基于J2EE架构,以Oracle10g为数据库管理软件,采用Java语言,借助ArcGISServer9.3平台提供的GIS功能服务,将Internet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塔运行状态的实时、非实时跟踪,探测数据质量状况的综合与分项评估、显示和查询,各级维护维修人员保障能力的综合考评等。另外,作为系统的应用实例,本文还对组网以来观测网的稳定、可靠运行能力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9.
林宇 《情报探索》2011,(12):41-42
介绍了福州风能资源概况以及开发现状,分析了风能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福州风能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近海区域风能资源动力降尺度研究及储量估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MM5以及CALMET气象风场模块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近年来沿海年平均风速变化的平均年-2008年作为模拟年,结合模拟年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对山东省近海风能资源进行动力降尺度模拟研究,得到不同高度1km×1k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合山东沿海岸及海岛自动气象站同期测风记录,对比分析了10m高度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利用ARCGIS分析软件得到山东省近海范围内70m高度风能资源储量。结果表明:动力降尺度方法可用于较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可作为区域风能资源评价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阜新全境约1036平方公里,风能资源蕴藏丰富,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做很多技术方面的工作,研究阜新市全境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建立完整的详细的基础数据库和技术应用平台,基于GIS强大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绘出阜新全境精细化的风能资源分布图,这给阜新的风能资源利用与发展、规划与决策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本文基于GIS技术展开阜新市风能资源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1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锡林郭勒盟地区15个观测站的风资料,计算各站点的平均风速和风能密度等,分析风能的分布特征和历史演变,并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西南部地区最为丰富;全盟风能资源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减小的趋势;地形对风能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江华县沱江地区低风速区的喇叭口地形的风能资源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表明:该地区风能资源较丰富,有一定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为湘南地区利用风能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选用一台200W风力发电机在江华县沱江地区进行连续半年应用试验证明,1、小型风力机的发电量可以满足县级风能资源、风能密度、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对风能的认识及风能开发史的基础上,介绍当前世界上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风电业发展特点及趋势,以及目前我省风能资源利用的现状;最后基于我省风能开发利用的实际,认为我省风能开发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的陆上风能资源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兴宏  朱蓉  何晓凤  周荣卫  朱江 《资源科学》2010,32(7):1273-1279
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的风能资源数值模式系统,模拟了甘肃酒泉风电规划区较高分辨率(1km×1km)的50m高度平均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玉门市昌马乡西部、瓜州县柳园镇附近、敦煌西部与新疆哈密交界区以及马鬃山镇附近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和年有效小时数均较大,属于风资源较丰富区,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开发。通过与测风塔实测数据的对比检验,评估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基础地理信息,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建模工具分析了影响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不可开发区和限制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内蒙古风能资源的优势及风电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风能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6):896-90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也是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风能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对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匹配程度低,风电场建设规模普遍偏小,规划目标偏低,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东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120×104kW,将建成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风电产业基地、吉西白城—松原风电产业基地和黑龙江东部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加大投入,摸清风能资源家底,制定科学规划,扩大风电装机容量,以多元化投资推动东北地区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藏风能资源的初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现有38个气象站定时风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区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并对风能进行了初步分区,在此基础上,对西藏风能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海风能资源开发潜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荣卫  何晓凤  朱蓉  程兴宏 《资源科学》2010,32(8):1434-1443
为了解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状况,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中国近海风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研究:①运用中国气象局开发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System,WERAS)中的MM5/Calmet模式对沿海2009年1月-5月逐日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测风塔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月平均风速、逐时风速和风向以及风能参数的分布形态与观测资料均比较吻合,因此认为该模式系统可以用来对我国沿海风能资源进行可靠的数值模拟评估;②运用WERAS对我国沿海20年(1986年-2005年)平均风资源进行1km×(200~400)W/m2,附近海域的多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约在(300~800)W/m2之间;福建省的风能资源特别丰富,其次是1km分辨率的计算,结果显示:我国沿海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沿海各省70m高度的陆上多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基本在辽宁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然后是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和上海市,最后是江苏省、海南省和广西省;③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沿海离岸风速变化:辽东半岛东部海域、渤海湾、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沿海、广州雷州半岛东部海域的风速在离岸后70~85km处不再变化,广西和海南近海风速在离岸后30~40km处基本稳定,其余近海海域风速稳定线基本在离岸50km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