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画是一种具有现代艺术形式的画种,造型夸张到变形,表情达意追求含蓄之美。情感的虚与形象的实相生,主题的藏与生活的露互济,构成了漫画艺术的含蓄美。从艺术技巧上看,漫画创造含蓄美,主要运用夸张、比喻、比拟、曲折、双关、象征、借代等手法,通过“曲径通幽”实现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漫画是一种具有现代艺术形式的画种,造型夸张到变形,表情达意追求含蓄之美。情感的虚与形象的实相生,主题的藏与生活的露互济,构成了漫画艺术的含蓄美。从艺术技巧上看,漫画创造含蓄美,主要运用夸张、比喻、比拟、曲折、双关、象征、借代等手法,通过“曲径通幽”实现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3.
沈永年 《语文天地》2012,(18):29-30
司马光认为:"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诗歌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含蓄而意在言外。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含蓄者,意不泄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学会剥茧抽丝,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一、拨开云雾见青天——含蓄艺术的具体表现别林斯基曾说:"诗人是画家,而不是哲学家",要想达到意在言外的效果,诗歌宜用多样意象,运用多种手法。哪些手法可以表现意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抒写中国革命的内容,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本文试从托物言志、寓情于理、禽言寄托、写景寄情四个方面,阐述毛泽东诗词的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5.
诗歌艺术讲究含蓄美,是由诗歌的艺术审美规律决定的,现实生活是无限丰富的,而诗歌作品的表现容量却总是有限的.生活是全,诗歌是不全,诗歌艺术就只能以少总  相似文献   

6.
试论含蓄美     
极值就是美,文学的极值就是含蓄美.含蓄美的核心是“象外之象”和“味外之旨”.用有限去包孕无限,含而不露,隐而不显,给欣赏者留下空白,未定点,在接受过程中去想象和补充,使作品的主题意义逐渐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含蓄美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蓄不只是一种手法、一种风格,它是人类艺术美的理想形态。中国审美意识史上的含蓄美,可以追溯到“周礼”的委婉性与《周易》的尚象性,并成为儒、道、禅美学共同推崇的审美至境。西方艺术同样崇尚含蓄蕴藉,然而,审美方式的差异致使中西含蓄艺境,具有“虽痛快仍含蓄,虽简洁嫌费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含蓄与美     
正每每沉沦于古人的文字中,古典之风就好似一层若隐若现的轻纱,使人看不真切,又留下缥缈朦胧之美。娇花欲开,饮酒半醉,朱唇微启——古人似乎总以含蓄内敛作为审美趣味和追求。在诗词里所体现的含蓄,如轻抿一口香茗令人感到韵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无声胜有声所呈现的,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境。绘画亦然,  相似文献   

9.
含蓄是一种审美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段,它首先是由社会生活决定的,同时也是文艺家创作个性的反映。其特点为旨寄言外、意深境远、思而得之;表现形式为欲说还休、不带声色、言此意彼。含蓄不同于含糊,与直抒胸臆也不相悖。  相似文献   

10.
“含蓄”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是“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不言之美”。含蓄不等同晦涩,也非美的极至,具有情思深长、委婉、曲折、余味悠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古诗讲究含蓄。含蓄就是用极少量的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去遥指天外,给读以想象的无限广阔的空间。诗愈隐而不露、意在言外,其味愈浓郁强烈。  相似文献   

12.
含蓄,是一种诗美,从古至今已经成为评价诗的一个美学标准了。广义地讲,要在诗中讲究意境的烙铸和形象的创造,要做到实与虚的结合,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换言之,诗的含蓄就是要将丰富深广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内容,熔铸蕴含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之中,也就是以最简约的文字表现尽可能深广的内涵,从有限中传达出超越艺术形象、意境本身的无限的意义。诗的含蓄与明白晓畅并不矛盾,它是统一的。因为诗的含蓄,既应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启迪性,同时,又应具有明了性。所以含蓄应是藏与露的辩证统一。即通常说的含而不露。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初中课本里,我们学了《在声音的世界里》,知道了音乐有深沉凄楚之美,有热烈明快之美,等等。文学作品同音乐一样,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含蓄美就是其中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含蓄美常表现在诗歌散文中,它的特点是:意思不明白地写出来,而是含在所写的形象里,即人们说的“状难写之景于目前,溢不尽之情于言外”,给人回味,促人遐想。 我们先看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评论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辨》中曾这样评论盛唐诗人的作品:“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注:混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明人谢榛的《四溟诗话》亦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也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清音有余”,意即真正感人的作品,其结尾往往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17.
含蓄,指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含蓄的语句,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洞察它的深层含义。解释含蓄语句,首先要弄清楚它的表现手法。笔者以为语句的“含蓄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虚写实。所谓“虚”即虚写,指采取烘托、暗示等手法对表现对象所作的侧面、间接的表现,使之取得以少胜多、含蓄凝练的艺术效果。例如《红楼梦》中黛玉临终前对宝玉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有爱、有恨、有迷惑、有失望,如果一一写出,花再大气力也难以写好。作者采用虚写手法,只让她从心底呼喊:“宝玉!宝玉!你好——”好什么呢?让读者自己…  相似文献   

18.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估是一位绘画能手。一次,他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让众画家作画。在许多出色的作品中,赵估只看中其中的一幅。画面内容是:一匹骏马在草地上飞奔,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紧随其后。赵佶为什么独独钟情于这幅画呢?关键在于画面“以意取胜”,具有含蓄美。画面虽不能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艺术含蓄美的创造与运用含蓄美可以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 ,从而形成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含蓄美。教学艺术的含蓄美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而且在不同的环节有着不同的功能。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学生的感悟能力及现实的教学条件出发 ,创造具有含蓄美的教学艺术 ,以提升教学的品位和层次 ,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1.新课导入含蓄美的创造与运用新课导入是指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将进行时 ,运用一定方法 ,创造特定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具体运用什么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20.
美,存在于万物之中,写文章也要讲求美,以求好的表达效果。本文从传神美与含蓄美两个角度,研究分析了审美要求,以及如何达到审美效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