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之章 《军事记者》2007,(11):52-52
说起文章的修改,便会自然想起"推敲"之类的佳话来。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写作规律:一篇之成,往往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还有一大半功夫在后面呢!尤其是那些名篇佳作,常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图片故事,人们就不由地会想起尤金·史密斯,这位从14岁就拿起相机,毕生献身于新闻摄影事业的大师以其非凡的才智拍摄了诸如《水俣》、《乡村医生》、《史怀哲》、《西班牙乡村》、《助产士》等摄影名作,这些专题故事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表现技巧及组织结构上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品质,足以让人深信,图片故事是能把事物的核心迸发出来的光辉全部表现出来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每逢重睹这份剪报和几张照片,我就不由想起42年前的一段特殊经历及其衍生出的一串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传奇故事的后面———评《无家可归者关于伦敦和舞蹈的故事并非妄想》唐润华读美联社记者维尔纳·多布尼克写的《无家可归者关于伦敦和舞蹈的故事并非妄想》,就像是在读一个现代都市传奇故事。传奇故事之精髓在于“奇”。所谓“奇”,说白了就是出人意料,就是不可...  相似文献   

5.
“九九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坐在小河边……”哼起这首情歌,就会自然地想起那《柳堡的故事》,记起胡石言来。我们的记忆仓库里储藏着这样一组信息: 1980年,《陈毅传》编写组成立,《陈毅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就想过写新闻,可每当提起笔来,总无从写起,脑子里空洞无物.有一天,我又在那里“闭门造车”。写什么呢?想了一天也没想出合适的材料。晚上,我猛然想起,俺村农民阎川主动组织劳力挖井,受到群众好评。我就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题,大大赞扬阎川一番。打完草稿,我修了又改,改了又修。为使这头一炮能打响,还请了三位同志,帮助修改稿子.觉得有点把握了,才让好友王国春捎给乡广播站。  相似文献   

7.
这已是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但一想起图书营销,还是想来重复几句.  相似文献   

8.
封面中国2: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46—1952)李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徜徉于未名湖畔,有多少学子能想起燕京大学老校长司徒雷登呢?这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建立丰功伟绩的美国传教士,这位在抗战初期身陷日本人囹圄、抗战胜利后  相似文献   

9.
提起革命的螺丝钉就想起雷锋,提起党的好干部就想起焦裕禄,提起为人民服务就想起延安时期烧炭的张思德,提起国际主义精神就想起白求恩.  相似文献   

10.
新闻图片故事属于新闻图片中的组图一类,与组合式新闻图片专题很相似。二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故事"。新闻图片故事的线索集中,图片之间在逻辑上和视觉上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再配以简单的图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不可拆分的整体;而组合式图  相似文献   

11.
有些时候CIO就如同故事里的那个村长一样,改完第一个"洞"后,发现后面的"洞"也要跟着进行修改才行,于是差不多把"洞"重新挖了一次。  相似文献   

12.
向专家约稿     
A老先生过世好多年了,可是一想起他,我心里还十分不安。他是某门科学在我国的创始人,一直坚持实践,数十年没间断。这门科学孩子们不但能理解,还能照着去做。我们请A老先生写几则他自己的实践片断,目的在于引起孩子们观察自然的兴趣。老先生一口答应了,没过几天就托人把稿子捎了来。稿子用毛笔写的,工工整整,内容符合我们的要求,只是用的文言,老先生没养成  相似文献   

13.
在诸般文学样式中,我不是特别喜欢诗,但普希金除外。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那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便使我如醉如痴。诗中的三个形象,最能让我震动的是那个贪婪而刻毒的老太婆。我甚至还学会了幸灾乐祸——以至后来看到一些野心勃勃心术不正而不得善终的家伙,我就会想起这首有趣的童话诗。上高中的时候,我看到了列宁格勒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叶甫盖尼·奥涅  相似文献   

14.
常见到一些报道员特别是新报道员,稿子写出后不、愿给别人看,甚至也不给当事人看就匆匆发稿。结果,稿子发的不少,可是见报率却很低,这使我想起了“城门贴稿”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安徽滁县住太守时,写了《醉翁亭记》这篇著名的散文。文章写完后,欧阳修亲自抄写了六份,叫侍役分别贴到当时的六个城门口去,敲逻打鼓,请过往行人阅读修改.一天,有个砍柴的农民路过东门,听别人这样念道:“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听  相似文献   

15.
35集电视剧《吕布与貂蝉》取材于《三国演义》,对观众熟悉的吕布与貂蝉的故事进行了大胆演绎(经地方相关部门审查通过)。2002年4月开播后,在若干大城市创造了收视新高,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批评。国家广电总局根据部分观众的反映,下达紧急停播的命令,提出近百条修改意见。经三轮修改,出品方才明确了修改的主要方向:必须就该剧对三国经典人物和故事的颠覆与戏说进行修改。在第四次修改中,更名为《蝶舞天涯》,于2003年11月上旬正式通过审查。该剧制片人说:“希望对历史题材电视剧要尽快立法,降低非市场原因给电视剧生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梦里依稀救命人,一十六载寻恩路”,这是《辽沈晚报》副总编马为同志为大连女孩寻恩首次报道修改确定的标题,一个普通的寻恩报道,为什么会在全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一个普通的寻恩报道,怎样转化为寻找真情、知恩图报的策划活动?一个不一般的故事2月5日早上,《辽沈晚报》特派大连记者刘红涛在网上搜索,在大连当地的一个论坛里看到了一则题为《寻16年前救命恩人宁忠良、杨学军》的帖子。记者感到十分好奇:为何过了十多年才想起要寻找救命恩人,神秘的寻找者是谁?帖子背后是怎样一个离奇故事?出于职业的敏感,记者立即与发帖人取得了联系。经过简…  相似文献   

17.
“爬格子”的人,修改稿子是常事。然而一些初学写稿者,往往不会修改自己的稿子。有一种“自己的孩子好”的感觉。他们说:“看别人的稿子,挑毛病有道,轮到给自己的稿子修改,就没辙了。”这是作者的通病。修改稿子,首先必须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才能从文章的结构、修辞、逻辑、错别字等方面来修改。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在“文不厌改”中取得成功的。古今中外,关于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故事很多。马克思写《资本论》,前后花了40年功夫,反复修改,并且一次一次推迟出版时间,才使巨著成为经典著  相似文献   

18.
闻鸡起舞     
今年是鸡年,我想起一件古代的故事。公元三世纪.北方少数民族群起侵入内地,我国北方大乱,晋国政权逃亡到长江以南。一批有志报国的仁人志士决心北伐,收复失地。祖逖和刘琨半夜听见鸡叫,就起床舞剑,以激励自已。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历来为古人称道,就有了“闻鸡起舞”的成语。  相似文献   

19.
新闻图片故事属于新闻图片中的组图一类,与组合式新闻图片专题很相似。二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故事"。新闻图片故事的线索集中,图片之间在逻辑上和视觉上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再配以简单的图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不可拆分的整体;而组合式图片专题则自由度更大.可以按不同的主题重新组合,图片可以表述一件“事”但不是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0.
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不仅能讲好自己的故事,也能讲好他人的故事.作为媒体的代言人,主持人所讲的每一个故事不仅仅是让受众爱听就够了,还要起到教育引导受众的作用,而故事这种体裁比播报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主持人需要充分利用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去讲好故事,那么主持人如何在短时间讲好故事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