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秦观词的感伤基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生活在晋宋交替时期,虽生长在官僚世家,但社会的混乱、朝廷的腐败、自身政治地位的不稳定,都使得他的心灵深处有着强烈的痛苦和不安,于是,在他的诗歌里面就流露出一种感伤情怀,这种感伤情怀主要表现在他对国家的忧思、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以及作凄凉寂寞处境的抒写。  相似文献   

3.
北宋新旧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穷困潦倒的生活,生性的多愁善感,佛道出世思想的影响,促使秦观的词作流露出浓深复杂的感伤之情;同时,也使得其词感情真挚,更易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作品感伤基调的表达艺术从四个方面展现 :内心独白、借景抒情、题目显“情”、酒中人语  相似文献   

5.
崔艳艳  曹娜 《天中学刊》2005,20(1):79-81
李商隐以其凄楚的经历感受着晚唐昏暗的社会,以其感伤的文学之笔,将其文学中的感伤情调表现得独具个性魅力,无论是其感伤的渊源、感伤的表现以及表现途径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琢。同时,他的深婉精丽虽使其作品透出雅致精密细腻的感伤情调,但没有落入只重感伤不重艺术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李碌身处乱世,国势在日趋衰危,给他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景,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风情调低沉,色彩晦暗.意境朦胧,词藻华美。李商隐则是这种诗风的开宗立派和集大成者.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邀。”李商隐朦胧晦涩、深情绵邈的风格全面、深刻、典型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和表现李诗风格的则是其感伤主题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李益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大历贞元时期,他写了不少很有社会影响的乐府诗,在唐代乐府诗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然而,就目前李益诗歌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界大都从边塞诗这一题材入手,而对其占有一定数量的乐府诗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文章就李益的乐府诗创作展开论述,首先对李益乐府诗加以整理分类,继而对题材内容、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评估李益乐府诗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王景身处乱世 ,国势在日趋衰危 ,给他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景 ,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10.
欣赏诗歌就像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本文列举了三种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边塞诗是李益全部诗歌的最大亮点。与盛唐和中唐其他诗人的同类诗作相比,李益的边塞诗体现出显而易见的数量优势、慷慨悲凉的感情基调和刚柔相济阴柔偏胜的美学风貌等三大特征。这既体现了李益边塞诗创作的独特成就,同时也传递出中唐以降整个边塞诗创作开始走下坡路的诗史信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从李清照词作描写愁情这一角度入手,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分析了词作描写的愁情境界,说明其词已经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文章又以李清照南渡前后为界来分析其愁情境界的类型,对愁情境界的类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南渡前期淡淡的轻愁;第二,南渡后期浓浓的哀愁。  相似文献   

13.
李贺近体诗,除了《南园十三首》其五、其六具有豪壮之气,保留了盛唐七绝的余响之外,其他绝大部分以想象奇特,色彩艳丽,描写生动和细腻见长。其风格对晚唐的绮丽派有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宫城悬钟,它不仅是装饰,还因其声"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足以震摄天下而成为一种权威的象征。唐诗中宫廷钟声,显示威武庄严的皇宫气派与万国来朝的盛世风采;歌钟与礼乐相关,体现歌钟教化与歌舞风流;钟鼓馔玉象征荣华富贵,钟声还流露出诗人对繁华不再的伤感与苍凉。  相似文献   

15.
被唐宪宗召入京城为官,是李益人生暮年阶段的开始.闲适自足与老病自伤构成诗人暮年诗作的主要感情内蕴.这些作品的总体成就虽然远不及诗人盛年时期的创作高度.但还是自有其思想、美学及诗史价值的.李益暮年对诗坛中心日渐疏离,对诗歌主流的影响也随之减弱.这正是诗史新陈代谢、发展前行的规律与明证.  相似文献   

16.
李贺诗歌以东方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的诗性智慧,运用极富艺术魅力的诗化语言,围绕人、鬼、仙三种生命不同的状态,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尘世、鬼域、天国的建构来完成特定的时空转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生命哲学的核心问题作出了精彩的极具个性的回答。只有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切入,抓住李贺对人生之功名、享乐、苦难、爱情、死亡、永恒等种种问题的追问这一关键,才能揭示出李贺诗歌内在的哲学意蕴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研究李后主词之“变”的基础 ,该文首先探讨了后主之前词坛的状况 ,其后 ,探讨了后主词之“变”的契机及表现。最后得出结论 :李后主词之“变”的本质 ,在于它将历代诗歌言志述怀的传统引入了词体 ,从而将词引上了歌咏人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理趣"诗是宋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历来褒贬不一.应从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审视三个方面对宋代"理趣"诗进行文化阐释,通过整体观照,给予宋"理趣"诗一个客观公正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9.
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提倡以声论诗.让"声"从各种诗论、诗法中冉冉升腾,突出再现.如许诗论坚持了前人构建的纯诗学批评;确定和弘扬了古典诗歌形式主义诗论;为诗歌"音乐美"特性的再发现作出了独到的艺术贡献,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